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鹏  晁操 《统计与决策》2017,(13):92-95
城市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十大城市群104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要素耦合度模型,借助SPSS17.0统计分析工具,得出十大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及其要素耦合度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以2008年为转折点,整体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二是我国城市负荷能力整体较低,区域发展进一步失衡;三是十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及要素耦合度呈现出“双高”、“双低”和“非协同”三种发展时空格局.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在复合系统中的协调发展问题,即某一时期内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融合程度.文章建立了三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收集了连云港市1998~2011年的数据,定量评价该地区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水平,以达到通过评价,揭示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之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用投影寻踪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各城市2009—2018年经济、社会、生态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其次根据不同城市发展特点运用障碍度模型初步分析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应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内部系统间协调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未突破经济、社会发展桎梏,呈现“单核辐射,多极驱动”的发展格局,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可划分为“核心”和“外围”两类城市。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不同,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科教投入、创新能力为各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内涵,突出“新型”和“互动”,构建了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四川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18个地市新型“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各地市在表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传统”指标上得分相近,在“新型”要素上相差悬殊;四川各市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新型”上下功夫,并寻求差异化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曾鹏  张凡 《统计与决策》2017,(10):94-98
研究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与空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我国十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熵权法、耦和协调度模型评价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与计算分析,分别对十大城市群以及所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较为理想,但是各个城市群包含城市的“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构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评价值来看,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介于0.216~0.331之间,协调发展类型涉及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而且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总数的76.9%,这说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能源承载系统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能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最后以鞍山市为例,模拟在不同的方案下,工业废气排放量、GDP、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承载力因子四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对城市的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预测,并探讨三个因素对鞍山市能源承载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技术进步因素对能源承载力影响最大,税收这一杠杆可以有效调节环境污染与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马辉  王涛 《统计教育》2008,(8):41-44
本文从“人”与“集体”之间的基本社会关系角度出发,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相对性为原则,建立了“社会关系和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客观的各级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和定量化的监测与评价,并以五个主要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基于武汉城市圈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理论,构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取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复合系统综合发展状况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伟 《统计与决策》2022,(20):159-163
文章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绩效,主要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10—2020年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高于河北省其他城市,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相匹配。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提升北京、天津发展质量,推动城市群的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京津冀城市群河北省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承载力存在差距。(3)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从顶层设计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推动京津冀城市群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优化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生态经济学炯用值理论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机理,并以陕西省各城市为例,选取2010—2019年数据,系统地开展了耦合协调关系验证、水平测度、差异分解与情景预测。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促进,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更加长远,是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关键。研究期内,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大幅提升,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按照是否是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进行分组治理能够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发展。预测结果显示,“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良好,且目标情景下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子,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环境状态,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DPSIR模型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综合评价研究在赋权方面的单一性,采用DS证据理论思想,融合独立度、非均衡度、贡献度及灵敏度属性信息进行指标赋权;采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法进行时间集成赋权。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距离贴近度与方向贴合度的改进TOPSIS模型,测算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间水资源承载力地区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下游地区大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大于中游地区的特点,下游长三角地区及上游川渝地区表现最优,进一步表明实证模型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依据地区实际经济社会与地理环境,对水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各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是我国的一个大省,2003年人口居于全国第五位,达到740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二,达到12460.8亿元,仅次于广东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资源少,环境恶化情况日趋严重.象这样一个经济大省要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而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急需有一个切实可行评价方法体系加以客观评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以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江苏省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建立出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2003年江苏省各城市的协调系数,最终对各市的协调性加以评价,并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出各市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尚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环渤海西岸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经济区:秦唐经济区、石保沧经济区、京津廊经济区,选取每个经济区发展速度快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了一套适合于环渤海西岸地区的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安徽省近十年(1997-2006)“经济、环境与能源”的相关数据,并构建安徽省经济、环境与能源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系统层次结构评价模型,根据AHP评价结果计算各系统间的协调度,对安徽省历年的经济、环境与能源的协调发展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层次因子分析评价模型;以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性;以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例,对模型具体的构造方法与实用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顾名思义,是描述城市相对于时代和环境变化的最大承受能力或某方面的限制程度,是城市系统产出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综合表现。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目标是构建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来评价并定量描述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一、城市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  相似文献   

18.
以构建国内东西部深度融合的区域合作体系为目标,对“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内沿线省份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区域合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对各节点城市从城市发展水平、竞争力、开放度和城市声誉度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部分内陆型节点城市抓住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仍有一些节点城市存在较明显的发展制约因素。对节点城市辐射力和关联效应的研究则表明,不论是自身发展较好的城市,还是自身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均未能全面发挥出节点城市应有的引领带动作用。面向“十四五”期间的区域合作目标,要想实现区域平衡发展,必然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内节点城市的引领作用,从而构建起高质量的区域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本文尝试设计一套统计指标体系,对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对现有相关成果进行考察研究后,提出了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原则、评价方法,以求在利用现有政府即时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分析和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设计1.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问题的研究情况及其评价作为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美国的一种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指标运动”。迄今为止,由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