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颖 《统计与决策》2012,(17):112-114
文章在多元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中原经济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内的28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把区域内的28个城市分成了大的三个层级,并针对不同层级提出了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汉江流域为背景区域,通过建立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四个时间断面(2000年、2005年、2010年、2013年)对9个城市进行城市竞争力评价和排序,并运用空间表达和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城市竞争力的时空演变情况.评价结果显示:襄阳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进而根据评价结果,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总体演变、主成分演变与影响因素演变的特征和规律;根据4个时间断面上城市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图与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了9个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变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危机下,发展旅游景区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方向.文章首先分析并构建了低碳旅游景区评价指标,接着将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通过对主成分进行模糊聚类将待评价低碳旅游景区进行分类,并按照类间第一主成分均值来对类进行排序,对同一类内景区按照第一主成分大小排序实现类内排序,从而实现对整个低碳旅游景区的排序.最后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成果,结合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现状,特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其计算,得出长三角都市圈25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序,体现了各城市在长三角都市圈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评价方法的确定和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比较国内正探索研究的多种城市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办法,我们选用多元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对福建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琪延  罗栋 《统计研究》2009,26(7):49-54
 文章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我国4个直辖市和289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评价。在给出整体排名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对我国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分异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在空间地图上勾勒出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及所属的不同类型,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搜集各种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综合实力分析;其次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各城市旅游效率进行了分析,从而判断城市旅游发展的潜在能力;最后通过综合比较,找出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孟倩  侯小娜 《统计与决策》2007,(12):122-123
建立健全城市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个性化的城市经济,这既是全面提升我国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和国家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技术层次。本文对19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利用现代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进行科学的量化测算,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法在复杂系统高维指标评价中的局限性,首先建立了改进主成分分析模型,然后基于改进的模型构建了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给出了该评价系统在我国不同县域竞争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在我国县域竞争力分析评价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广东省21地市为研究对象,从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环境竞争力三方面,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21地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广东省旅游竞争力可划分为4种区域类型:一是广州等中心城市超强竞争型,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强竞争型,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平竞争型,四是粤东粤西偏远地区的弱竞争型。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提出基于聚类稀疏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合理和符合实际,并使用该方法分析了上海、武汉、成都三个城市的房地产健康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筛选了一组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了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制造业中28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排序。最后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企业竞争力本质和以往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简要阐述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夹角正割平方和最小"的优化准则以及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一种有效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估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现状,在提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因素,突破国内现有对品牌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因素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方明  熊燕 《统计与决策》2007,(16):139-141
本文定义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建立并明确了城市竞争力模型及其构成要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主成分分析用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较普遍,但因缺乏应用条件的考虑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具合理性甚至错误,故应深入研究其应用条件.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因子载荷阵的简单结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合理性,得出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的应用条件是:指标是正向、标准化的,主成分载荷阵达到更好的简单结构,主成分正向,主成分与变量显著相关;并结合2010年广东省各市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实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物理学"中对"力"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动态合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得出的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并进行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构成,对于客观评价中资银行竞争力的优劣,制定竞争策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体指标体系构成进行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22个指标中选取16个重要指标作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之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旅游业内的龙头企业,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反映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和发展潜力。目前对旅游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判等,但这些方法对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或计算过程过于复杂。突变级数法不需对评价指标赋以权重,避免了主观性较大的权重概念,因而显得更适宜和更准确。文章依据突变级数法建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3家旅游上市公司2007年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