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贵德县农村牧区大批劳动力相继转向非农产业,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全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对农村劳动力的规模、流向、结构、分布等全面普查情况看,贵德县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外出劳动力总体呈现合理有序的趋势,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凯恩斯实际货币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流动性过剩函数,推出流动性过剩与产出之间存在可能的三种关系.结合泰勒规则,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演出实际货币需求函数的三种情形,进而提出“流动性过剩期限结构”理论假说.通过实证验证了这一假说是正确的.据此推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后经历转型期、改善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与利率呈反向关系;流动性过剩与实际产出在短期、中期与长期分别呈现出反向、无关与正向关系.中国利率的非市场化,人为“拉长”了期限时间,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定义就业结构与理想结构的距离,构建就业结构收敛速度测度模型,对中国就业结构收敛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就业结构收敛速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就业结构向理想结构趋近过程中阻力的强弱,测度结果与事实较为符合;1978~2008年间中国就业结构年均收敛速度为1.24,但2008年与理想结构的差距仍然高达38.53。需要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流动,加快向理想结构的收敛步伐。  相似文献   

4.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扬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2000年以来扬州市劳动力资源供给和岗位需求总体状况、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比较,得出扬州市就业结构存在的三个问题: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程度低,二、三产业就业增长速度远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就业结构内部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就业结构的统计体现及国际比较就业结构是不同类型劳动力的构成。就业结构在我国可以分为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就业的地域结构、就业的性别结构、就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的技能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是指不同经济成分中从业人员数量的多少。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我国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发现浙江省三次产业的产出、就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协同关系;产出结构变动可直接引起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促使产业发展中就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建议浙江省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使就业结构能够依据经济总量的发展水平做适时调整,以适应产业发展和经济总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施芳 《上海统计》1998,(11):11-1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就业管理体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和新的就业管理体制的逐步形成,上海的劳动力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市场机制已经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范围不断加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类分析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经济系统分为传统金融时期、金融转型初期、金融转型中期三个阶段,然后选取资本存量、劳动力、金融机构人民币资金来源、M2、贷款余额作为投入变量,GDP作为产出变量,采用非径向超效率分析模型测度中国金融效率。研究表明:中国的金融-经济系统存在结构变化,金融的绝对效率较低,但相对效率水平较高,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金融体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必然会带来劳动力需求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就业产生新的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合理配置,是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迁移空间距离的变化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迁移空问距离是劳动力在本省内和省外迁移距离,其特征包括劳动力来源地和目的地的分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性不断增强.根据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 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的空间距离变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来源地和目的地变化及特征.  相似文献   

11.
九江市农民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九江市统计局夏银初农村劳动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如何、素质高低,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农业普查资料显示,我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增加,非农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劳动力文...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历史统计数据,采用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促进了农民收入总量提高和收入结构优化,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最后,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各种模式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统计》2002,(3):17-18
一、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特征:(一)从1979年至1985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起步阶段。由于农村在这段时间里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体也由生产队转变为家庭。在强大的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985年内蒙古的非农业劳动力比1978年增加了11.5万人,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牧区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7.3%上升到8.5%。虽然非农业劳动力增长幅度不大,但农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上海城乡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海农业人口呈现出数量持续减少、来源多元化、年龄结构老化和素质质量弱化等特征。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上海农业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农民市民化身份的确立。农业劳动力数量持续减少至适度规模,农业劳动力来源的开放性和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农业劳动力的职业化则是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劳动力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广东省统计局钟剑虹1.劳动力由低产出部门向高产出部门的转移既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劳动力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结构由1980年的71:17...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导致收入差距不断增加,将收入流动性与收入极化指数的测量相结合,可更好地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领域收入极化产生的原因。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将极化指数P分解为结构化流动性极化指数PS(工资水平的变化)和交换流动性极化指数PE(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特征的流动变化)两个部分,结果表明:学历和雇佣形式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化流动性,而交换流动性是职业性质和企业所有制劳动力市场领域产生收入极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结构包含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贸易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多方面,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就我国农业的总体经济结构、农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更趋合理.到2003年底,全区转向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7.86万人,比1995年底增加8.26万人,其中转到第二产业的15.24万人,占转移总数的85.3%;转移到第三产业的2.62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4.7%.在转移的地域上,以就地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19.
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下的变化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构成是影响劳动供给的最基本因素。浙江作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由于长期处于低生育人口转变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发生迅速且根本性的变化。伴随着人口转型的不断演进,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然结束;年轻劳动力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枯竭、高素质劳动力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低等结构性问题逐一浮现。对此,本文提出以人口质量替代数量,提升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大成人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等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