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中部地区六省为横截面单元,以各省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组成综列数据,通过单位根和综列协整检验,检验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与工业贷款之间的关系,短期动态调整分析也表明信贷存在发散效应并对各省影响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存在货币政策的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计算得到2003~2007年各省的建筑产业竞争力的面板数据,选取固定效应模型,测算了各省的建筑产业竞争力,并对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地区效应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关系分析是度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部六省1989—201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并比较了中部六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较高,1989—2011年中部六省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并且生态赤字的数值不断增大;中部六省的生态环境利用效率较低,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的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并且对于不同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不同省份的利用效率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4.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方面,针对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R&D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三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省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何林  段笑培 《统计与决策》2016,(20):117-120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不仅是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国家影响等“软实力”的竞争.而国际旅游不仅能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还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文章选取2005-2012年的大陆31个省域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各省的国际旅游业发展较为平稳,各省间竞争力差距正在逐年缩小,趋向于均衡发展.另外将大陆31个省域划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研究表明:华北竞争力最强、华南旅游竞争力在减弱,其余五大区域竞争力都在增加;从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进行分析,东部竞争力在降低,中西部则不断增强,区域旅游正在朝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计算2000~2008年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新型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运用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计量分析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促进了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新型城市化也推动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两者互为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7.
开展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比较研究,对于积极推进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建立新型工业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法测算中部六省2000—2007年新型工业化进程,并对中部六省2007年新型工业化各子系统状况展开物元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中部六省2007年新型工业化水平均已处于中级阶段,但各省份新型工业化进程及优劣势有所差异。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地理上的变化进行量化,但却忽视了区域内部经济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依托传统模型发展而来的空间拓展模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临近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将空间拓展模型应用于我国中部六省,并且与传统的偏离一份额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若竞争力分量差值为正,则表明临近区域对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了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研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确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及其核心优势,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反映绝对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增加值,国际市场占有率以及反映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四项显示性指标,综合考察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两视角下的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分别从"战略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的水平进行评价,并根据两种视角下计算的各省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确定各省域经济竞争力所处的水平区域。最后,对2016-2017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若干关于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构建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和指数化转换方法得到2003~2006年连续四年78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指数,在综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非参数检验、变异系数等方法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市区、东中西部和不同行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间的差异显著性、差异程度及变化趋势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对区域产业竞争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 ,筛选了一组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 ,构建了江苏省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制造业中28个行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和排序。最后得出了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围绕创新创业环境的内涵,梳理了影响创新创业环境的六类主要因素,归纳潜在指标;对各潜在指标进行"聚类—因子—权重"综合分析,提炼影响创新创业环境的主要因子,构建出以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评价模型。以中国各省为样本,对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创新创业环境在2014年的状况进行测评排序。依据各省创新创业环境综合得分情况,得出全国31省2014年创新创业环境的地理空间分布图。分地区评价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创新创业环境具有明显优势,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大。从准则层指出各个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5.
加快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步伐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统计局公告 :1999年在工业行业 40个大类中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增速、产出、销售总量、实现利润以及对国民经济拉动和贡献率均列工业各行业首位 ,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十五”时期加快发展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 ,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本文在对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加快发展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对策建议。一、我省信息产品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行业发展规划工作滞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各省、市先后制定了本省、市 ( 1998年— 2 0 10年 )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6.
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的模型,对1996~2006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应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加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建立多元的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形象的代表。基于此,特别在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后,中部各省更是纷纷将城市群的建设放到重要战略地位,在各省“十一五”规划中重点突出。但是,中部各城市群(圈)从规划之初,对各自的发  相似文献   

18.
李金滟  胡赓 《统计与决策》2012,(21):122-126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胡瑶 《统计与决策》2012,(9):139-141
文章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六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上期消费状况对当期消费有显著影响,地区间经济政策和消费习惯等难以量化的因素也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解决居民收入问题入手是解决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韩国服务贸易呈现出发展迅速、生产性服务业地位有效提升、服务业吸引外资远超制造业等六个特点,运输业、旅游业、海外工程承包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娱乐服务业等五个优势服务贸易行业发展迅速,韩国政府从改善服务贸易环境、发展优势服务贸易产业和提升逆差服务行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入手,采取政策促进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