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合作博弈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博弈.依据博弈理论,在战略联盟内,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以合作取代竞争成为成员之间关系的主流.合作博弈成为联盟中成员的行为逻辑.然而,战略联盟中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进行合作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博弈理论,针对联盟伙伴间的合作,构建单次博弈和重复博弈两类模型,分别就这两类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单次博弈中,双方在—次交易中各阶段选择守信或选择失信的决策跟胜诉概率、诉讼成本有关;在重复博弈中,双方在交易中选择守信或失信,以及以后合作机率的决策跟企业的市场贴现因子数,一次交易合作收益数以及损失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基于Shapley值和战略联盟的视角,文章构建了一个联盟博弈模型,在Shapley值的分配方案下,构建知识产权交易联盟会使结盟的两个组织的整体收益以及各自的个体收益都得到改善的过程,阐释了结盟双赢的缘由.这对于组织合理分配联盟收益,通过交易优化知识配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提高各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担因战略联盟失败随之而来的损失.因此,组建战略联盟时需要对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并形成风险评价的最高层、中间层和最底层指标体系.利用直觉模糊技术对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处理,运用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IF-AHP)确定指标权重,得到风险指标的状态,有利于企业决策者根据自身企业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充分发挥战略联盟共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对抗性竞争的现实经济中,完全依靠自己的实力来发展壮大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立企业间战略联盟就成了中小企业迅速壮大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8.
9.
10.
文章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供应链融资成员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间是属于长期合作的重复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融资成员间利益分配的Shapley模型,并将带风险修正因子的引入Shapley模型,修正了供应链融资成员间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企业战略联盟行为的发展趋势,从博弈论视角阐述了企业战略联盟成功率不高的原因,这种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时间太短,不能关注长期收益;竞合策略单一,容易被欺骗;收益机制不完善;惩罚机制不健全等。以囚徒困境博弈和雪堆博弈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企业知识联盟收益分享的相关因素,并以纳什的收益分享模型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企业战略联盟成功率不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研究确定商业银行联盟伙伴选择的原则与标准,根据这些标准,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银行潜在的联盟伙伴的选择进行分析,使商业银行有针对性的与一些联盟伙伴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减少交易成本和搜寻成本,从而提高银行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零售商主导型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均衡分析,比较了零售商与供应商合作与不合作的收益,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双方进行合作,才能使得绿色供应链上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进而建议零售商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链上企业知识的流动,使得知识溢出的效应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今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外旅游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多元竞争,我国旅游企业有必要建立战略联盟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文章从进化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原则及稳定性问题,为构筑稳定有效的旅游企业联盟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创新联盟具有以非零合为基础的合作博弈特征。文章结合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运做模式,运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合作进化的因素并得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的三级供应链,分析了制造商在选定合作伙伴后形成联盟的顺序;并利用基于威胁策略的纳什谈判解以及Shapley值方法分析制造商与供应商以及销售商同时联盟、制造商与供应商联盟后再与销售商联盟、制造商与销售商联盟后再与供应商联盟三种情况,比较了制造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一个由上游制造商与下游零售商组成的跨国供应链为研究背景,在汇率和需求风险聚集在零售商的情况下,建立了非合作和合作的两个动态博弈模型,获得了相应的均衡。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选择及其高级化问题是传统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是该问题的通行处理方法。文章试图突破这种分析范式,拟运用进化博弈均衡理论及演化经济学来建构产业的演化模型。为此,以进化博弈均衡为理论基础,分析产业演化特征及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企业互动的稳态产业系统,最终形成对企业组织变革及知识存量于该稳态系统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