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在研究中往往隐含着特定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彼此独立互相之间不存在关系的假设,这就抹杀了空间因素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由此得出的结果也是值得商榷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又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故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利用综合污染指数作为环境污染指数CPI,并基于2000-2010年的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空间计量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得出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空间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我国1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以PM25和PM10作为雾霾污染的衡量指标,构建空间Tobit模型对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KC)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城市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控制了经济规模等变量之后,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支持倒“U”型的EKC假说,而是呈现线性递减关系,由此可见,我国的雾霾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诸多控制变量中,经济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密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雾霾污染,且雾霾污染与地理区位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尽管目前雾霾污染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清醒地认识到雾霾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2007—2019年我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立足效率视角并运用DEA模型将工业经济收益和环境成本纳入同一框架,测度了工业发展损益偏离指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工业发展损益偏离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异质性空间效应。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工业损益偏离越大,越会加剧城市环境污染,且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按照地理区位、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维度分类,工业发展损益偏离对环境污染也呈现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4~2005年我国46个不同类型城市空气质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首次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城市EKC间的空间依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模型和估计方法的选取。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1-2014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作为样本,考虑空气污染的空间自相关性,采用空间杜宾滞后模型(SDM)和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经济发展与空气污染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高空气污染水平集聚地随时间推移呈现出“由西向东”的转移特征。②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震荡曲线形式的关系,并不完全吻合传统的EKC倒U型曲线形状,但震荡关系也符合EKC所描述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长期存在的特征,说明了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发解决空气污染问题。③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普通参数模型,其刻画的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验证了前人对二者震荡关系的猜想,结果更为稳健、准确与有效。  相似文献   

6.
湖北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依据湖北省1985~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湖北省环境压力指标基本符合经典的EKC,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废水的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呈N型发展趋势,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EKC呈倒U型并分别在2005年和2004年达到转折点。在拟合了EKC后,进一步计量研究了产业结构与EKC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EKC形状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根据我国2000~2006年的面板数据,选取四种主要的污染物,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三个不同经济区域的拟合曲线显著不同:东部地区三种污染物与人均GDP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现象.西部地区只有工业二氧化硫存在EKC现象,而中部地区不存在EKC现象.  相似文献   

8.
孙建 《统计与决策》2016,(12):131-134
文章利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模型、SEVM空间过滤及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30个省区碳排放EKC曲线的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碳排放EKC曲线存在明显的双门槛收入效应,人均GDP的阈值分别为6867元和24081元.在高、低收入区域均碳排放EKC曲线均呈倒U型,目前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均处于EKC曲线的左侧.在中等收入区域,碳排放与人均GDP呈现对数线性关系.在三大区域,环境变化的内在机制是互不相同的.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三大区域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结构效应对中低收入区域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区域碳排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浙江省1985—2009年的数据,从协整的角度检验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长期环境库兹涅茨(EKC)效应,并运用基于VECM的Granger因果检验法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增长与"三废"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废气排放量符合EKC的"倒U"型形态,而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曲线形态则为"N型"。同时表明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但污染排放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民用汽车保有量在快速上升,但理论界对民用汽车保有量的研究既存在选取变量有限、信息丢失或遗漏等问题,又存在对其影响因素研究不足的现状。故选取200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固定资产投资、运输和邮电、国内贸易以及人口五大类中部分项目的大量截面数据,在对影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率先得出影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生产消费、交通水利投资、公路和批发零售四个相关因子,并讨论了促进中国汽车发展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2002年.我省机动车车辆发展迅猛,民用汽车(载客汽车、载货汽车)摩托车、农用运输车保有量实现全面增长,形势喜人。机动车市场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大关,民用汽车接近百万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外部性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和集聚外部性的综合理论框架下,利用2003-2013年中国27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空间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城市污染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且这种正向空间正相关性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呈现有规律的减弱趋势。在控制了FDI与集聚外部性的交互作用后,FDI引入明显降低了区域污染排放强度,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进一步增强了FDI的减排效应,但其影响效应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曲线特征。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而言,小城市更容易受益于专业化集聚带来的Mar外部性,大中型城市更容易分享多样化集聚带来的Jacobs外部性红利。  相似文献   

13.
一、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同时我国原有的城市规划在很多方面的设计不合理,使得我国城市交通仍面临着挑战,形势是严峻的,首先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199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800万辆,10年中翻了两番,到2003年底,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辆;其中城市占50%,年均递增率达15%以上,个别城市甚至高达30%;其次由于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导致城市道路负荷迅速上升,单车拥有的道路面积迅速下降;第三,城市的规模(人口、用地)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对周围地区服务能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第四,中心城市的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李明 《统计与决策》2007,15(22):74-7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是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理论前提,其中采用的数据有截面数据,时序数据和面板数据等三种,但前两种研究有其自身的不足。本文重点阐述了后者即采用面板数据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模型框架,并提供了该法下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以提供一种较为完整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李刚 《统计研究》2007,24(5):54-59
 针对当前学者研究中国环境Kuznets曲线存在的问题,本文使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以克服使用时间序列模型时样本数量偏少和使用截面数据时易引起空间自相关性等问题。结果表明中国有部分环境指标满足环境Kuznets曲线的倒U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燕  潘杨  陈刚 《统计与决策》2006,(15):95-97
一、工业化、全球化对环境污染的理论分析(一)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关于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最著名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Grossm an and Krueger和Shafik andBandyopadhyay提出的环境库兹涅茨(EKC)概念,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演替关系的计量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空间效应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借鉴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相关思想,构建新的住房价格预期形式,并将其引入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从预期的角度分析不同城市住房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2-2013年我国35个城市房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住房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城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减弱;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房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住房价格互动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8.
张庆红 《统计教育》2010,(8):23-25,31
本文利用新疆1985—2008年新疆经济与环境数据,通过建立人均GDP与工业“三废”之间的计量模型,得到了新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研究表明新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不符合典型的EKC特征,工业“三废”的环境质量改善转折点尚未到来。因此,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治污力度,实现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宗义  李毅 《统计研究》2020,37(4):59-74
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正式实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这一外生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17年我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信息披露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克服环境信息披露的测量困难与内生性问题,首次考察环境信息披露的污染减排效果,并借助数理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水平,且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和长期性;同时,减排作用会随地区环境污染程度和环境规制力度的增强而呈现递增规律;此外,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传导机制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减排技术进步。为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提供了平行趋势、工具变量、安慰剂等多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本文的研究在经验上丰富了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污染治理之间关系的相关讨论,为提升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强  王琰 《统计研究》2020,37(6):66-78
环境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是现有文献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7年108个城市市级面板数据,手工搜集整理河长制与环保约谈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环境分权和环保约谈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长期抑制作用,河长制的实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从空间角度看,环境分权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长江中游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最为显著;环保约谈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治污效力远高于环境分权的政策效果,但环保约谈对环境污染的滞后效用有所减小,表明环保约谈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一种短期影响;环境分权与环保约谈双管齐下的治污效果更为显著,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高于两者单独的政策影响,但二者双管齐下的治污效力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减弱。因此,文章从构建环境监督执法垂直管理机制、重视事前预警约谈、建立跨流域环境联防联治体系等角度提出改善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