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中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地域和农村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成为制约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的包袱.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制度空间的解冻,以大量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为主体的跨区域、向非农产业的流动,成为中部地区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征.在中部地区数量庞大的劳动力流动大军(90年代中后期还包括企业下岗人员)中,形成了四种主流性的流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调整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三大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三大区域的工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中部崛起中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关系分析是度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部六省1989—2011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并比较了中部六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较高,1989—2011年中部六省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并且生态赤字的数值不断增大;中部六省的生态环境利用效率较低,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省份的生态足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并且对于不同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不同省份的利用效率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并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淮河下游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淮河中游地区次之,淮河上游地区最低;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淮河生态经济带划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一般地区、较低地区。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辨析生态文明系统构成及其形态出发,认为不同区域生态文明的实现形态,是以各区域生态承载力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未来空间的映射,并从生态承载力内涵、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入手,形成"承载体-承载强度-承载对象"的模型,用修正的矢量模法和熵值法,得出西部地区的生态承载力空间状况,据此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省区格局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向外资银行的区域金融生态就是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区域环境,它包括区域金融生态平衡、区域金融生态周期、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容.文章依据当前省域外资银行发展情况、省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及其灵敏要素的分布情况,将大陆31省域划分为四级金融生态.不同等级的区域金融生态之间有竞争关系,但更强调协调与合作关系.对不同等级的省域金融生态应从外资银行引进策略、省域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7.
重经济建设轻生态建设,导致西北部地区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用大量统计资料,对中国西北部地区产业非生态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明确资源经济条件下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走科学发展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选取1990~2009年的相关数据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产业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生态安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首先从创新驱动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框架,并刻画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将空间生态责任纳入高质量发展测度框架,引入基于背景差异的测度方法,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生态主体功能,从而矫正了因不同地区承担的生态保护责任差异而对发展质量的约束效应,客观展示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真实面貌。研究显示:不考虑空间生态责任时,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名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考虑空间生态责任后,东部与东北地区相比并无优势,中部地区发展质量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在省际层面,考虑空间生态责任后83%的省份排名发生了变化,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例高的省份其排名上升较快,青海、甘肃变化最大,说明各省的生态功能显著地影响了发展质量。依据两种测度结果及其变化情况,将全国分为限制开发、转型开发、适度开发、重点开发和控制开发区域,以赋予其差异化的开发策略。研究结果还显示,考虑空间生态责任的测度方法降低了各省之间的异质性,使得结果更为客观、公平。  相似文献   

10.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驱动”,两者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构建对外贸易开放、国内贸易成本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关系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对外贸易开放和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开放是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最重要因素,国内贸易成本是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最重要因素,对外贸易开放、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有正向影响。但三者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均表现出不同特征,具有区域异质性。东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显著大于国内贸易成本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表现为共生效应,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国内贸易成本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外贸易开放。  相似文献   

11.
肖泽磊 《统计与决策》2006,(17):104-105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最高层次上的空间划分,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沿海地区大开放战略,使东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接着中央政府又提出了西部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与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说明广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鉴此,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重心演变路径模型,对广西在东、中、西部这三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水平和人口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的重心空间演变路径,进行测算和比较,探寻广西分别在三种区域划分视角下核心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广西在区位选择上应该划入中部地区,才是目前广西核心化的最佳选择.各项经济社会重要指标改进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齐头并进,才是广西跟上中部地区实现核心化目标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3.
以金融生态视角研究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研究目的是探索区域金融生态评估体系和考察西部地区金融生态水平的状况,依据区域金融生态作用机制的原理,构建和修正区域金融生态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计量模型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完善区域金融生态的综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15.
已有产业结构同构化指标适用于两两地区之间的同构化测度,缺乏从整体角度提出多个地区的测度方法。运用成分数据统计理论,在三元图直观反映产业结构整体演变的基础上,提出结构中心和结构离散度指标来整体测度产业结构同构化,并对中国31个省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份整体同构化程度比较稳定,东部区域同构化程度最低,而不同区域则呈现出不同的同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的财政、金融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中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与西部和东北的政策差距,实现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后发优势,有效遏制"中部塌陷",财政、金融支持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为西部能源富集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中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即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方面评判陕西省2000~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赖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且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指数颇高(指数高说明区域发展水平低),说明陕西省仍处于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生态保护、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流域的碳排放具有空间效应,生态保护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直接效应为负、间接效应为正,且两者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应当坚持优化生态保护措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做到低碳减排;严格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低碳循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国各省份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等因素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从全国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存量也能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是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存量一定时,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变小.从区域层面看,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是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的负向外溢效应比较明显,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会阻碍产业转型,在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级人力资本会显著促进各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系统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区域旅游城市文化生态位的测量由旅游资源维、社会人文维、旅游经济维和旅游环境维4大维度18项变量构成.文章以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的测评为基础,对该区域旅游系统内的城市进行旅游文化生态位分析测评,指出各类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