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斯  潘泽江 《统计与决策》2017,(15):149-152
文章运用2008-2015年R&D投入面板数据,借鉴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我国民族八省区的研发投入效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与国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民族八省区的人员和资金投入产出效率有所差异,而且人员的投入产出弹性更大,每增加1%R&D人员全时当量的投入,专利申请授权量就会增加0.57个百分点;但是要素投入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有效提高研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研发投入要素与GDP的关联度测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研究区域创新投入要素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序为目的,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了1997年至2002年江苏省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研发人员数、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与其GDP的关联序.结果表明:该地区科技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与GDP之间的关联度相时科技创新研发人员投入与GDP关联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R&D(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国家发展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或地区整体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源动力.合理评价R&D效率,有助于政府合理配置R&D投入并提高R&D产出水平.文章构建的DEA交叉评价模型,评估了我国主要机构部门的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了我国R&D投入结构与发达国家差距.发现:为提高R&D效率,应该调整R&D投入结构,增加对高校及科研机构的R&D投入;同时努力实现地区间R&D活动均衡发展;企业部门需要组建高素质科技研发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利用具有内生结构突变特征的宏观计量经济协整模型研究了中国R&D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均有助于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但总体效应较小。R&D经费内部支出、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和R&D人员全时当量在模拟期间内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弹性分别是-0.180、-0.079、-0.077、-0.083和-0.146。本研究方法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结论可为完善中国碳减排政策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R&D占GDP比重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从R&D占GDP比重和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来看(图1,图2),日本和韩国高于或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印度和中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只与低收入国家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6.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企业盈利和发展的根本,而创新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研发活动(R&D).研发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分析,企业和研发机构同样需要努力提高R&D投入的绩效水平.本文以第一次全国和贵州省经济普查所获得的相关统计资料,对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的绩效水平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各省份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结构等因素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影响.从全国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升级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存量也能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是负向影响,当人力资本存量一定时,随着基尼系数的增大,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变小.从区域层面看,老龄化对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是负向影响,对中西部地区是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初级人力资本的负向外溢效应比较明显,中级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会阻碍产业转型,在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对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级人力资本会显著促进各地区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空间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空间联立方程,采用多种空间面板模型,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中国区域数据,考察了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区域的R&D空间溢出对R&D投入产生了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无论是其他地区的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都对本地区产生了积极互补效应.制度距离是影响空间知识溢出的重要影响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了企业的R&D投入.  相似文献   

10.
应重视R&D人员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R&D投入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两部分.我国历来比较重视R&D经费的投入,然而,R&D人员也是衡量科技投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客观地反映出R&D活动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东海 《统计与决策》2022,(20):164-168
文章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国和分区域层面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R&D资本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区际流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D资本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R&D人员区际流动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R&D人员区际流动对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资本区际流动对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依据研发投入到经济增长的两阶段性,在综合性实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添加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性资本溢出因素,且将数据结构面板化,深入挖掘R&D驱动型经济增长协同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将影响因子依据空间距离衰减原则进行内外源分解,分别考虑其对经济增长的本土直接推动效应和跨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研发投入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创新系统的诸要素对于R&D驱动型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内源性FDI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外源性FDI未能发挥显著作用;邻近城市的外源性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会阻碍本地城市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时间序列交叉谱分析方法,运用MATLAB软件,选用1995~2010年高科技产业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新产品开发经费、总技术改进经费等相关数据,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尤其是科技经费配置结构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周期波动规律和贡献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R&D活动分解为上游的"科技研发"和下游的"经济转化"两个阶段,并通过构建相应的网络SBM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区域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等进行全面的动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R&D活动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2.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显著高于技术效率,是R&D活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3.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而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之间几乎完全背离,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4.相对于科技研发阶段,经济转化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才是R&D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5.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有所降低,均存在显著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徽企业技术创新与R&D投入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R&D与企业绩效或创新间存在相关性,忽略了创新投入的区域、R&D投入模式不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问题.文章通过R&D投入模式对产出绩效的实证研究,以及与美国企业R&D投入模式的比较,分析安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提出消除安徽企业技术创新障碍的相关建议.激发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政府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力度、提高创新投入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应用索洛余值法,基于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京津冀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构建反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进行解析。实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对邻近地区有负向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相邻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形成;从直接效应看,研发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与经济密度指标均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从间接效应看,仅人力资本指标对邻近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R&D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省份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国R&D经费投入的比重快速增长。文章利用DEA模型对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中30个省份的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效率评估。模型运算的主要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绩效不高,主要原因来自规模效率。文章建议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在重视科技创新时,不能再简单地选择加大R&D经费投入的老路子,而是要合理安排R&D经费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8.
R&D资产折旧率作为R&D支出资本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其数值直接影响我国资本存量、GDP等测算结果的准确性,但以往研究对R&D资产折旧内在原理的认识不足且对其数值的选取存在较大任意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借鉴前瞻利润模型构建了我国地区工业企业R&D资产折旧率测算模型,在选取1997-2010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经科学测算将样本期延伸为1997-2015年,并采用数值最优化算法分别测算了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产折旧率.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产折旧率高于以往研究结果且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R&D资产技术含量高的地区、竞争程度低的地区、研发投入时滞期短的地区和自主研发能力强的地区R&D资产折旧率相对较低;反之,R&D资产折旧率相对较高.本文的测算结果弥补了R&D资产折旧率已有研究的不足,有助于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产存量、R&D资产回报等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微观数据集为基础,实证检验企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是否存在非线性影响,以解释为什么R&D投入高速增长与TFP增长率持续下降在中国并存这一现象。研究发现:随着R&D强度或企业规模的增大,持续的R&D投入将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即呈现出"负向-正向-负向"的变化趋势;R&D投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且主要取决于各行业内部的R&D强度和技术密集度。因此,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应当根据技术创新绩效动态调整R&D投入的规模及其在不同企业、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以避免R&D投入过度集中或不合理配置所造成的无谓损失与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资本、能源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各省份的出口规模具有抑制作用,能源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无影响,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有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增强型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部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明显,但在西部地区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