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轻声词是普通话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区别词性词义作用的轻声词则是普通话轻声词中的一个小类。对于轻声词的价值,仅仅从区别词性和词义的角度来认识是不够的,还应从造词法的高度来认识。轻声词的价值包括区别词性词义和分化同音词。  相似文献   

2.
郭永亮 《南方论刊》2008,(9):64-64,61
中古时期,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和其他一些原因,导致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使原先不同的词失去了区别。以单音节词为词的主要形式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双音节词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同义连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双音节词构成方式。然而,同义连言这种构词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判断一个双音节词是否为同义连言时,我们应当以慎重的态度加以考察,以期正确地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离合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汉语离合词的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另一方面,是离合词的多角度研究。认真总结离合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对于汉语习得、汉语教学和汉语词语检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轻声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评判难点之一。测试员在评判时,要把握普通话轻声词的范畴;掌握轻声读音失误类型及评判原则;根据是否具有辨义作用,区分对待“朗读”、“说话”中轻声读音错误的扣分归属。  相似文献   

5.
日语复合动词里的部分后项动词以及部分前项动词在构词过程中产生了语法化变化,失去了该词汇所具有的本来意义。其语法作用相当于汉语中表示极端程度的甚词表达,主要用来表示程度或者强调等意义。但是,日语甚词表达和汉语甚词表达之间在所用词汇上没有交集。所以,不能使用汉语甚词表达去套用日语的甚词表达。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的“韵律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根据当代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提出汉语“韵律词”的概念及其在构词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讨论什么是韵律词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韵律词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复合词的影响和控制,提出汉语的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因此汉语复合词的“形式标记”就是该语言韵律系统中的“音步”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智中 《理论界》2008,(12):161-162
在汉语古典诗词当中,重字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当中的重词,相当于汉语当中的重字。本文对汉语重字和英语重词的使用情形进行分类,并研究英语重词在汉诗英译当中的运用情况。适当运用英语之重词。可以提高汉诗英译的质量与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合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类词,其内部各个语素呈并列关系,处于同一语义场内,组合起来表达的意义是各个语素语义的泛化。本文对275个汉语四字聚合词语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省力和意义原则对聚合词字序的影响。认为聚合词字序排列是省力原则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省力原则对字序影响的减弱,意义原则对字序的影响加强,二者的影响力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字序的产生是省力原则与意义原则共同作用,相互妥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构形后辍的范畴与作用朱亚军从汉语后缀的作用上分析,汉语后缀可分构形缀和构词缀两大类。构形后缀是指“不起构词作用,纯粹表示语法意义,体现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变化”①的一类后缀;构词后缀是指“在构词上起作用,或者有它无它是不同的词。或者有它是词,无...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5,(3):57-62
李德鹏提出的"汉语的语素就是词"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汉语的语素和词在概念上没有矛盾,汉语中所有的合成词都是多语素词,同时要注意区分古今语法标准的差异,虽然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依然能够加以区分。现阶段对于语素和词的区分没有大的问题,因而"语素就是词"的提法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许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21-124
汉语中的别称词大多与历代文人雅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现着十分鲜明的文人气,息。本文试从诗词格律藻饰的需要、名篇佳作和历代典故的概括提炼、依文人语体习惯和各种修辞手段创造以及因某些文人个人好恶而形成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汉语别称词的文士特征,以此揭示汉语别称异名文化特质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  相似文献   

12.
杜新艳 《殷都学刊》2000,(4):98-100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可”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词。《韩非子》一文为了解“可”的意义和用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我们对《韩非子》中的“可”作了系统的解释与判定,并涉及相关的凝固性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轻声性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声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主要就20世纪关于轻声性质的研究做简要的概述和评论。从早期的关于轻声概念的较为模糊地提出,到后来的运用更为精确的声学实验解释轻声现象,以及贯穿其中的关于另立调类的争论,对轻声性质的研究逐步走向了成熟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别称词大多与历代文人雅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现着十分鲜明的文人气息.本文试从诗词格律藻饰的需要、名篇佳作和历代典故的概括提炼、依文人语体习惯和各种修辞手段创造以及因某些文人个人好恶而形成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汉语别称词的文士特征,以此揭示汉语别称异名文化特质的另一个重要的侧面.  相似文献   

15.
清代笔记小说数量众多,其中的俗语词资料十分丰富,词语表达方式多样,存在同素逆序同义词这一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清代笔记小说中的俗语词材料,对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辞书编纂及古籍校勘非常有用,这些都反映了清代笔记小说在汉语词汇史上的重要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何勤华本文对汉语“法学”一词在古代中国、近代日本和近代中国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汉语“法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即已出现,但多用为“律学”,且与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法学”一词有着重大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汉语...  相似文献   

17.
词语的多义现象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一种语言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多义词常常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同义词,同时还有一系列的、不同的反义词。同样,由于很多的词在某一个意义上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所以这种现象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一个词不仅是许多其他词的同义词,而且还是许多其他词的反义词。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词义交叉现象。本文立足于言语交际,以汉语中词义交叉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一分析一描述法,从汉语中选取特定的例词,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展现词义交叉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轻声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文主要就20世纪关于轻声性质的研究做简要的概述和评论.从早期的关于轻声概念的较为模糊地提出,到后来的运用更为精确的声学实验解释轻声现象,以及贯穿其中的关于另立调类的争论,对轻声性质的研究逐步走向了成熟化、体系化.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语境顺应看外来词翻译中汉语字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代汉语中出现的常用英源外来词为对象,探讨了文化语境顺应在外来词翻译中对汉语字词选择的作用,研究发现外来词翻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顺应中国文化语境,其中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以及汉字文化意义双层因素对外来词翻译中汉字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附加式(词根+词缀)是汉语合成词的一种构词方式,韩语中的汉字词也有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派生词,而且词缀数量较多.但是部分韩语汉字词词缀在现代汉语中不再是词缀,而是有实在意义的可以作词根的实词.汉语词缀重意义的虚化,韩语汉字词词缀重用法的黏着.本文试图对汉语词缀和韩语汉字词词缀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