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苏州自古即为"人文渊薮",状元之乡,有博学、崇礼之传统。博学、崇文、尚礼、好学为苏州数千年之文化传统。学府小学地处苏州横塘石湖之畔,周边与苏州科技大学、苏州经贸学院等高等学府比邻而居。基于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学府小学"由此而展开"博学、尚礼"的德育校本探究,从我校自身的优势出发创建德育特色,着力于培养懂礼仪、会学习、身体好、敢竞争、能合作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昆曲在明末清初经历了"苏州派"、"南洪北孔"的洗礼后进入了鼎盛.清雍正、乾隆二朝,苏州老郎庙已为"梨园总局"而成了清廷"南府"与苏州梨园的纽带.这一时期苏州昆曲理论也瓜熟蒂落,进入了综合、归纳与提升时期,与表演艺术一起有机地架构了昆曲博大而瑰丽的艺术殿堂.然而,数以千计的表演艺术家却被历史所堙没.但尽管如此,依然能在一些零星的史载、碑刻中见到他们的芳名,虽是凤毛麟角,却仍不失为戏曲<录鬼簿>的又一篇.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24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华人时刊杂志社"华人养生文化调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昆山市千灯镇金谷农庄隆重举行。省侨办副主任丁荣、苏州市侨办主任顾伯铭为"调研基地"揭牌。这是继《华人时刊》首家外宣调研基地在苏州相城区苏州世华家具公司挂牌之后,又一家"调研基地"在苏州落户。中华养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人养生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很有研究、传播价值。当今社会,不良生活方式已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像一块磁铁。每天,成百上千的中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以至虎丘塔下、寒山寺内、园林深处,都是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二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在这里建都。把方圆只有三里的小城,扩建成四周有四十七里的阖闾大城。这就开始了苏州这座文化古城的历史。这里气候温和,水网纵横,土沃物丰,风景秀丽,得天独厚地逐渐繁荣兴旺起来。"苏州"这个城名是从隋代开始  相似文献   

5.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期,由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的市民阶层和有钱有闲的阶层剧增,他们需要大批的绘画装点门面,这无疑刺激了苏州--吴门山水画的发展.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四家"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最近,本刊首家外宣调研基地挂牌单位、苏州世华家具有限公司与中国苏商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苏商世华家具研发中心,在被喻为"东方家具之都"的苏州相城区举行奠基仪式。这是港资企业迈出了家具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步子,该研发中心的成立为传统家具企业注  相似文献   

8.
正"苏州的天气很舒适,温润不干燥,像温州。"在金鸡湖畔,谈起为何放弃北京中关村的"金领"职业,来到苏州重新创业打拼,瑞安人、苏州蓝骑士装饰总经理杨新展的答案简单直接。苏州宜人的"气候"更体现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依托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坚持把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苏州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努力打造国际先  相似文献   

9.
金海龙 《华人时刊》2008,(11):62-6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苏州就有"鱼米之乡"、"天堂之府"的美誉,"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典园林"的城市风貌,一定给到过苏州的朋友留下了独特的印象。而位于苏州南大门的吴中区,能以秀美的真山真水、留连忘返的太湖风光,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评话、弹词是类别称谓。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是曲种称谓。而苏州评弹不是曲种称谓 ,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或简称 ,指代这两个曲种。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是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11.
苏州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苏州"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总体是良好的,但还存在法规与地方性配套的举措缺乏、司法救助不受重视、起诉率低、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苏州民营经济要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依法行政力度,惩治滥用职权行为,贯彻司法为"民",完善"绿色通道",加快配套措施制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现已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丰厚历史传统的现代城市。这些年来,苏州推出的"依托古城,开发新区"、中国和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等多项举措,给苏州的经济带来了飞跃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5.
明代后期流行起来的"苏样"、"苏意",是苏州风尚的代名词,从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举凡服饰穿着、器物使用、饮食起居、书画欣赏、古玩珍藏、戏曲表演、语言表达,无所不包。自明后期至清中期绵延了近三个世纪之久的苏州风尚,不仅仅是一种炫耀性的风尚,而且还是品位和身份、意蕴和境界、风雅和脱俗的象征。在长期的慕仿效法过程中,全国各地持续保持着对苏州的仰慕、崇敬以至迷信的状态,亦步亦趋式地效仿和追随。苏州时尚的风行,苏州强大无比的影响力,是由苏州人刻意制造出来的。苏州人擅长发挥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始终牢牢控制着时尚的话语权,制定着适合自身、有利自己的苏州标准,操控着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而且还以无形的力量开拓和营造着有形的商品市场,使得苏州的商品生产始终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6.
苏州人的生存-生活方式趋于艺术化,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苏州人聪颖精巧的文化个性在艺术创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苏州文化的独特个性是文化苏州内涵的立足点.文化苏州是在经济文化一体化、全球化、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一种适时而为、与时俱进的文化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努力推进文化立市进程,培育与苏州文化个性相符的核心产业,在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弘扬苏州的文化个性;二、在文化交流中树立"文化苏州"品牌并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个性;三、大力加强当代文化建设;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在苏州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可以见到一幅精心装裱的墨宝,上面写着:"品质是工厂之生命,包装亦是品质,须以顾客的立场制造与售卖》"这是日本大冢集团创始人大冢武三郎度过危机后的肺腑之言,更是当年家族企业的传家宝。时至今日,大冢已经从一个小作坊发展为全球50强药企之一,但从未放弃这条企业家训。苏州大冢总经理应星,正是企业理念的践行者。他说:"不论何时,先做贡献,回报位居其次。"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8日,在中国银行苏州示范区分行,市民杨先生通过"一站式服务专窗"完成了营业执照打印,现场还拿到了刻制的公章,并办理完成企业社保登记和公积金缴存登记,前后仅花费50分钟。这是苏州在省内率先启动的全市域"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确保最长2天、最快半天内帮助申请人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服务更好、效率更高,创业热情一浪更比一浪高。  相似文献   

19.
苏州区位优势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在长江三角洲交通枢纽地位的重现,使苏州可能成为"万商云集"的商贸都市,并强化苏州作为高新技术生产和研发基地以及文化城市的功能,从而确保其在江苏率先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扇的王国,各地名扇,异彩纷呈,深受收藏者喜爱。现介绍几种著名的扇子:苏州檀香扇始创于1920年,有"扇中之王"美称。苏州檀香扇是经过锯片、组装、裱画等十几道工序精制而成,以"拉花"、"烫花"、"画花""三花"工艺合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