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播掿"一词仅见于《乐府诗集》,前贤对其有不同的解释。"播掿"应为"薄落"的音变体,其衍生方式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由单音词"落"衍音产生叠韵联绵词"薄落",再由"薄落"音转为"播掿"。"播掿"义犹"落魄",状处境衰落失意之貌,属于"落"字族叠韵联绵词。  相似文献   

2.
"婁"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空也。从毋中女,空之意也",王筠《说文句读》认为"文不成义,不敢强解"。分析认为将小篆"婁"自下而上读作"女中毋",其意为女子身中空无一物。"秋"字《说文解字》解说为"禾榖孰也。从禾,■省声"。"婁"字究竟何解,"秋"字声中是否有义,容尝试解说,认为籀文"■"字,绘出了一幅禾穀成熟,蟋蟀鸣叫和大火流移的秋天图画。  相似文献   

3.
查阅各朝代的字书中"砖"字的记载和历史文献中"砖"字的使用,发现现代"砖"字是起源于甲骨文的"專"(表音)和瓦当文"瓦"(表义)。晋代之后,两个独体字组合成"甎",并延伸出另一合体字"塼"。辽宋时期后,又出现了"石"为部首的"磚",并逐渐替代"塼、甎"字,到解放前"磚"已成为主体字形。在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中,"專"简化为"专",正式确定了现代"砖"字。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不仅流传着许多“一字师”的趣闻,也有“半字师”的掌故传为佳话。所谓“半字师”,是指在填词赋诗后不是完全改动某个字,而是对某个字或增笔或减笔地改动“一半”。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了破解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的难题,打出"组合拳",念好"六字经",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六字经"的主要内容是:一是"联"字。即市"四大家"领导联建20个城市社区。2007年10月,市委、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的苗族,至今保留着一种古朴奇特的"无字族谱".他们既依靠"无字族谱"始终保持家族的血缘联系,又不愿留下任何文字依据,对外"隐姓埋名".形成"无字族谱"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无字族谱"与有字族谱一样,仍然是保持一个宗族稳定有序的基础;其次,完全是苗族悲壮历史的反映;再次,是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有"字较为常用,因其位置不定,学者们对其词性的看法也颇有异议。本文结合了上古"有"字的用例,试图论述在上古时期"有"字专门以词头形式出现在古代国名、族名、朝代、姓氏等名称前的这种用法是一种特殊义项,即语法结构是以定语后置情况出现,名词的义项可训为"区域",且"域大为国,域小为囿",并对"有"字的这种"固定"结构进行语音和语法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别文""累增字"是王筠研究汉字"重文"时从造字角度提出的文字增繁现象,与沟通文献用字的"古今字"有着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目的,属于不同性质的概念。由于角度不同,它们在材料分析上有交集,所以王筠偶尔用"分别文"或"累增字"指称"古今字"的"今字",意在解释这些"今字"的成因,并未改变"古今字"的历史定义。徐灏是曲解"古今字"本义的源头,他把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跟"载籍古今本"并列,而且在分析说明时把"古今字"主要指向"造字相承,增偏旁"现象。后人受此误导,进一步将"古今字"完全等同于具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文""累增字",并认为这是王筠的"古今字"观念,其实不符合王筠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诛"字的本义是"责罚、责备",由"责罚、责备"义引申出"杀戮"。早在春秋后期,"诛"字便引申出了"杀戮"之义。但"杀戮"之义直到汉代才逐渐成熟并占据主导地位。"诛"表"杀戮"义兴起的缘由大约有三个:1.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往往君主的"责罚"被引申为"杀戮";2."诛""杀"二字的经常性连用,并逐渐凝固成词,促进了"杀戮"义的发展;3."责"字分担了"诛"字的一部分"责备、责罚"义,使"诛"得以专表"杀戮"义。  相似文献   

10.
楚文字中有这样一类字和偏旁,上部写得像"甶",下部写成"壬"形。根据字形比勘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字或偏旁应释作"垔"。依据今本《尚书·金縢》可知,清华简《金縢》篇"垔"读"威"。上古音"威",影纽微部;"垔",影纽真部,二者声纽相同,韵部相近可通,文献中亦有例证。清华简《祭公》篇"■"可分析为从"皿","寅""垔"皆声的双声字。  相似文献   

11.
金镝 《新天地》2012,(12):43
人到老年,理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多年来,我在侄辈的指导下,巧念理财"四字诀",家庭理财风生水起,可谓"财源滚滚,丰衣足食"。我的两个侄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理财规划师。进入晚年后,他们给我的理财建议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也即我的晚年理财"四字诀",我遵循照办,深受其益。口诀之一:"稳"。人到老年,  相似文献   

12.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字结构",也常常忽略它。它是指以第一人称代词"自"为标志,如果,这个"自"字在一个动作行为中既充当主语又充当宾语的时候,那么,省略后边的宾语成分而只保留前面的主语成分,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性动作行为,往往只保留第一个动作行为前的主语"自",整个结构呈动词性质,可以承担动词的一切语法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每种类型内部又有着不同的变化,其用法和意义也十分灵活。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关中方言"却"字白读如"渴"。白读如"渴"的"却"字在关中方言里常常用作副词或助词:可以用如副词"又、可、就",用如动态助词"给",用在"不……却"的结构里,是"那么"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又,又能,还,还能"等意思,用在假设复句的后续分句里是"这就、就、还"等意思。  相似文献   

14.
"褪"字最早见于《古今韵会举要》,表卸衣、花谢之义。进一步泛化为"凡物退落皆曰褪",在此基础上"褪"字的意义不断丰富、衍生。考察"褪"字的意义引申孳乳脉络,及与"退、煺、蜕"等字之间的交叉关系,检索一些词典失收的名词形容词并归纳其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8,(8):5-5
在《可乐》杂志总第48期上,本刊登出一篇来自河南洛阳"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魏建新读者制作的"藏字诗",请广大读者朋友竞猜。杂志一上市,大家纷纷来电来信咨询、应答。山东泰安县杨辉,江西万安县陈晓生、云南陆良县刘玉龙等读者答案正确,均获赠本月《可乐》杂志(总第50期)一本。  相似文献   

16.
探讨诗歌用字中的"雅字"问题,以"茱萸"二字为例,从它在音、形、义三方面的特点来探讨其给人雅的感觉之原因,又将"茱萸"放进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追溯茱萸在诗人的歌颂中慢慢获致的各种丰富优美的内涵。认为,诗歌中之所以有"雅字",一方面可能因为这些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得比较恰切,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这些汉字在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作品中被反复吟咏,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获致了丰沛而富有情味的内涵,从而使人产生了它们是"雅字"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沈兼士因袭中国传统而又融入时代新变的"鬼"字解读兼具阐释的效力与魅力。《"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一文厘定"鬼"字本指"类人异兽",经受住了时间检验;考虑到时代语境,此解读还蕴含着"打鬼"的微言大义与言说智慧。追寻"鬼"字释读的脉络,兼及其未曾全面施行的新训诂学构想,可知沈兼士对传统训诂的改造已融入时空结合、古今对接与跨学科论证等新观念。这种根植于本土"解字"传统又兼取西学而有所损益的理念与实践,如同一座待采的富矿,对于今日方兴未艾的文化关键词研究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焦点理论出发,通过在最小对立对儿中鉴别工具短语"以"字介词结构前置和后置的功能和意义差别,以"易之以羊"和"以羊易之"为突破口,证明:"以"字介词结构前置时表"方式",后置时表"完成";"以"字结构的前置与"完成"语义标记的演进密切相关,而中古时期的相关语言现象验证了这一观点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大盂鼎铭文■字写法比较特殊,学者多主张释为"巳",少数主张释为"也"。释"巳"者一般读为"已",也有读作"祀"的。读作"已"又有看作语气助词和叹词的不同。我们赞成释读作"巳"(已)和认同"已"是叹词的看法,并从文意、字形和语法史等多方面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刘墉、和坤也曾一同陪着游玩。一天,见一农夫荷锄而过,乾隆问道:"这是何人?"和坤抢前一步答道:"是个农夫。""这农夫的‘夫’字怎么写?"乾隆又问道。和坤答道:"农夫之夫,即两横一撇一捺,与轿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