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一向把名利、金钱看得极淡极轻,对吹捧炒作反感至极,因此,他平日架设一道道防线,包括谢绝外国驻华使馆宴请和中外记者来访。连前来拜年贺寿的人都要吃闭门羹,理由很简单:吃过鸡蛋,不必再来看下蛋的鸡。  相似文献   

2.
达洲 《可乐》2010,(6):1-1
孙悟空是一只绝顶聪明的猴子,还炼就一双独一无二的火眼金睛,要说想骗过他,真不容易。事实上,许多像白骨精那样狡猾的妖精在猴哥眼前一溜,就露馅了。  相似文献   

3.
阮桦 《华人时刊》2008,(8):68-68
去德国探亲,对德国感触颇深的是德国人经常说的一个词"Ordnung"。这个词的基本意思就是"秩序、规则、纪律"。进入德国的土地,第一感觉是那里的道路、田野和建筑物分布得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到处可见。外国人在德国最早学到的单词之一也许就是"Ordnung"。法国人戏称:"德国公路上的指示牌傻子都能看懂。"的确,在德国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乡村小道,各类标志牌、指  相似文献   

4.
李元卿 《社区》2004,(4):30-30
德国是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富裕的德国人在对待水的态度上,却显得那么“抠门”。如果你是个初到德国的外国游客或者留学生,好像任何一个德国人都会给你上一堂珍惜水资源的课。许多外国人认识德国都是从认识水开始的。几年前,一位中国的博士到德国汉诺威留学,刚开始住在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  相似文献   

6.
正在德国旅游的一天早上,我准备同一起来的游客去超市购物。不巧,临行时下起了大雨,我们便撑伞前往。走进超市后我发愁了,这湿淋淋的雨伞该如何处置呢?我环视了一下,发现超市门前有一个像插旗子用的架子,一望便知,这是放雨伞用的。我正要把雨伞插在架子上,同来的旅客说:这有塑料套,可以套在湿雨伞上。他扯下一个条状的塑料袋,但折腾了好一阵子才套在伞上。这伞套固然方便,但需折腾几十秒才能套上,恐怕这里还有机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夫妻俩去参加一位德国朋友的婚礼时,发现他们的婚房里竟然有个"修配工场"。从原始工具到现代化工具,从木工、瓦工工具到钳子、焊工工具应有尽有。更有趣的是,这所房子除了设计和盖房是请人帮忙,余下的事情都是朋友自己干的。他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自己装修房子,把家庭内部装修当作调节生活情趣、改善环境的乐趣。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父母的亲身劳动来教育孩子,凡事不能坐享其成,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尽管德国人普遍富有,但他们在婚宴上并不攀比豪华,反而显得有些"寒酸"。我们原以为亲  相似文献   

8.
李波 《社区》2009,(5):44-44
在德国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那些标准化的蔬菜瓜果会让你怀疑它们是否来自同一模具黄瓜、西红柿、茄子、菜花……几乎都是一样的长度、粗细、重量,连超市售货员也说,其中的误差绝不会超过5%。有的豆角包装上还标出弯曲度,从90度、75度到60度不等,以区别其产地、成熟度等特点。所以,德国人买东西从不挑三拣四,拿起就走人。  相似文献   

9.
韦良秀 《社区》2010,(15):58-59
德国人向来以严谨著称于世。一批留德中国新生见识了德国人的“刻板”,恶作剧地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贴了“男”、“女”标志,然后躲在一旁观察。结果发现德国人不论男女,宁愿排队,也没有一个人越界到另一边空置的电话亭打电话。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大概只有厕所标识才管用。对此德国人的解释是:规则就是用来遵守的啊,否则要它做什么?  相似文献   

10.
青木 《社区》2010,(23):38-38
中国有句俗话:“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躺着。”站着显然没有躺着舒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站”还意味着惩罚。不过在德国,人们只要有站的机会,绝对不会坐着。  相似文献   

11.
《北方人》2008,(7)
最近,一位在德国生活多年的朋友回国,小聚时,她向我提起了德国儿童教育的现状,听来感触颇深,也很受启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为了改变希特勒法西斯暴力倾向对民族人格的影响,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鸣剑 《可乐》2010,(8):52-52
沈从文初中毕业后,母亲把他送到辰州军营“学习生存”。后来,所在部队撤销,他被遣散回家。为讨口饭吃,他前往芷江,投靠当警察所长的五舅,主要工作是收取屠宰税。五舅患肺病去世后。屠宰税的征收改归芷江团防局负责。  相似文献   

13.
德国人的守时、严谨是天下闻名的,已成为日尔曼民族的标签和胎记。然而对于他们近乎吝啬的节约还是头一遭领教。一般来讲,脸面上的事关乎第一印象,是最马虎不得的。可德国人偏偏连脸面上的事也会死抠硬省,不屑丢人现眼。形象窗口的破旧形象  相似文献   

14.
德国经济与“德国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 2 0多年来 ,德国经济一直在低增长中徘徊 ,这同 50年代和 60年代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美国经济学家将此归因于德国社会福利市场经济的体制 ,并称之为“德国病”。作者同意这一结论 ,并在第一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其症状 ,认为主要表现在“五高两低”上 :即高福利、高劳动成本、高国债、高税收、高失业和低投资率、低增长。在第二部分作者集中阐述了治愈“德国病”的难度和可能 ,指出关键在于把握好改革和转轨的根本规律 ,冲破德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和社民党自身矛盾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5.
康云峰德 《社区》2009,(18):57-58
德国和中国是两个文化底蕴截然不同的国家,而且,家庭教育在历史潮流中变化无常,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历,与长辈、祖辈的都有差异。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资本化、媒体化时代,家庭教育随之应变,大致再也不受宗教礼仪、传统风俗、道德原则的局限性。我的德国父母都在美国整整工作了28年,而且家里曾有巴西籍的保姆照顾我,所以我并不算是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德国小伙子。当然,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上了一所德国学校,16岁时又搬回德国去上完高中,但是,这些情况也不足以让我融人德国社会主流。我从小就养成“国际化”的气质,对美国怀着归属感,又对德国怀着亲切感,也酷爱听巴西葡萄牙语的辂柔声调,现在,德围的跨围公司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6.
王者归来 《社区》2011,(14):32-33
我有一个德国朋友,他在中国留过学,我们也正是在那时机缘巧合地成了朋友。这位热情好客的德国朋友回国之后,一直希望我能去他的家乡法兰克福游玩.今年年初恰好有了机会,于是我们两个多年不见的朋友就在法兰克福重聚了。  相似文献   

17.
德国和中国是两个文化底蕴截然不同的国家,而且,家庭教育在历史潮流中变化无常,我在80年代的成长经历,与长辈、祖辈的都有差异。如今,我们处于全球化、资本化、媒体化时代,家庭教育随之应变,大致再也不受宗教礼仪、传统风俗、道德原则的局限性。我的德国父母都在美国整整工作了28年,  相似文献   

18.
德国人缺乏幽默,英国人擅长“谈天”,法国人以为自己最聪明,意大利人随时都在作秀,葡萄牙人的时间观念淡漠。今天,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全球化,欧洲已经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洲各国人民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却依然鲜明如故。  相似文献   

19.
钱国宏 《社区》2011,(3):56-56
因公去过德国三次。若问起我对德国的深刻印象,不是“罗曼蒂克大道”、“童话大道”,也不是风华绝世的国际大都会、神秘的阿尔卑斯林区和无所不在的啤酒,而是德国人刻意追求的那种“慢生活”。  相似文献   

20.
“普遍的德国典型”,是思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八九○年六月五日)》中提出来的。他说:“这种性格十分顽强,在我国的工人阶级最后打破这种狭窄的框框以前,它都作为一种普遍的德国典型,也给德国的所有其他社会阶级或多或少地打上它的烙印。”(《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三十七卷,第411页) “普遍的德国典型”,在这里具体指的是这样一种性格;胆怯、狭隘、束手无策和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