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蜿蜒的国境线,将蒙古大漠草原分隔成两个国度——中国和蒙古国。从地域上讲,蒙古国女子苏日玛、图雅、琪琪格嫁到中国内蒙古,不过是从草原北边搬到南边。但在她们身上,却映射出两个国度女人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上的极大不同。比如男孩最早3岁才能剃胎头儿时通常光着身子“凉养”。蒙古国此类民俗,常与中国的风俗产生碰撞,蒙古妻子们坚持着,也妥协着;中国丈夫们接受着,也被改变着。本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种异国婚姻中的温情故事。  相似文献   

2.
没有确指、没有现存地图、没有GPS定位,西迁大军从东乌旗出境到乌兰巴托的路线一直存有争议关蕴科带着第一次重走西迁路时留下的疑问,驾车进入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沿着蒙古高原与中国锡林浩特东乌珠穆沁草原的接合处,再次考察锡伯人在243年前进入蒙古国后的西迁路线。这天是2007年7月10日。10天前他刚刚结束了对西迁之路的全程考察从新疆飞回北京。这一次他进入蒙古国后,将选择另  相似文献   

3.
一、蒙古国科学院简介(一 )发展历史在蒙古人民革命胜利不久后的 1 92 1年 1 1月 1 9日 ,“蒙古教科书研究所”成立 ,它标志着蒙古科研中心机构的建立。该机构后来扩展为“科学研究所”、“科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并在此基础上 ,于 1 96 1年成立蒙古国科学院。蒙古国议会于 1 996年通过了“蒙古国科学院的法律地位”条款 ,使蒙古国科学院依法成为以发展本国的科学、尖端技术为目的的科学研究中心机构。蒙古国科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 ,现已发展到拥有 1 6个研究所和中心 ,1所大学 ,1 0个非直属科研、生产集团公司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二 )…  相似文献   

4.
纵观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和亲与文化交流在汉匈关系史上有着突出地位。近年来,随着匈奴考古学的深入展开,在匈奴人活动的中心地域(即今蒙古国),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城址、聚落遗址等文化遗存。这些发现使我们对汉匈和亲政策及诸多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蒙古国匈奴贵族墓葬出土的汉代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主要考察对象,并结合文献史料,将汉匈和亲关系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互鉴与融合等方面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草原》是契诃夫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基调:在赞美草原的同时表达作者忧虑、惋惜的情感。活动在草原上的人们,没有一个人能与自然相媲美的,人与草原、人与自然,很不协调,很不相称,造成草原空旷、单调、寂寞和悲凉。如何改变草原和人民的命运,作者提不出具体的途径,只相信会有美好的未来。契诃夫产生忧虑、惋惜的心情,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对沙皇俄国黑暗时代的痛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财富和灵感白白地荒废了。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是聚居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13世纪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完成了对北方草原地区的统一,建立了蒙古国家。成吉思汗继承并发扬了蒙古人传统的优秀道德品格,同时又以新的道德关系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深刻影响,蒙古国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成吉思汗的遗产──蒙古汗国的父权封建制及其特点和内在矛盾白拉都格其(Bayilduγci)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大蒙古国”,在正式改国号为元之前的阶段,一般被称为蒙古汗国、蒙古帝国。这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制度。体制和仪礼习俗与中原汉地及...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具有活力、最能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草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如何正确对待草原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草原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与开发是促进草原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是推动草原经济发展的核心。对草原人的教育培训,加速提高草原人民的素质使草原经济发展基础普遍提高,又可促进草原工、农、商生产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即可逐步形成草原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畜产品是蒙古国主要生活消费品,也是蒙古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与蒙古国畜产品消费相关的因素发生变化,逐步对蒙古国畜产品的消费和出口产生了影响。根据选取的蒙古国五个省份中的二十一个区或者行政村的五百六十户的消费者进行调研收集的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且解读这些因素对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蒙古国著名民族学家S.巴达姆哈坦(С.Бадамхатан,1934年~1998年)为蒙古国现代民族学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首次在蒙古语语境下规范了民族学的术语表达,并将民族学的学科定位从历史学中脱离出来。在长期田野调查工作中,他以蒙古国境内众多民族、部族的调查研究为基础,明确提出喀尔喀蒙古人是蒙古民族的主体,他领导的《蒙古国民族志》三卷本等学术著作编纂工作,对确立现代背景下蒙古国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建构蒙古国境内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舞蹈《奔腾》由中央民族学院艺术团副团长马跃(回族)编导。它以蒙族民间舞为基础,以炽烈的激情展现了浩瀚草原的时代风貌,象征着蒙族人民以万马奔腾之势建设着社会主义的祖国,传达出蒙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信念,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和民族特点。《奔腾》为蒙族人民所承认并得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在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一书终笔时慨叹道: 呵!壮阔、无边的草原!你那千万条凸凹不平的山、岭、沟、坡,是伟大的力的源流呵!即使在严寒的冰雪天,它们也穿过冻裂的地层,向这里的人民吐放滚滚的热流!是它,滋养着这里的人民;是它,陶冶着这里的人民。自古至今,我们的人民——草原的儿女,曾经蒙受过多少灾难,然而他们依然生存下来了。严寒,只不过是在他们那粗糙的手背上,留下几条冻伤的痕迹,但是没有能够把他们的生命窒息;荒火,只不过是烧毁这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学现象。“草原文学作家群”是半个世纪以来所形成的描写草原和草原人民之美的内蒙古蒙汉民族自觉不自觉的集合体。其领军人物就是玛拉沁夫。“草原文学作家群”并不等于“草原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4.
蒙古1921年反帝反封建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蒙古国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国家蒙古学的产生、发展和高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良好的条件也体现在人民蒙古从建立初期起就对资本主义世界执行的和平共处、建立并发展互利的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政策中,以及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教育、科学文化政策中。诚如所知,人民政府的第一个外交法令便是1921年9月14日向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各  相似文献   

15.
我很高兴第三次来到中国。每次来访都能发现新鲜事物,使我对中国的进步赞叹不已。始终保持不变的是中国人民及其领导人的热情好客,对此我表示钦佩和感谢。今天,我有理由再次感谢这一令人钦佩的品质,因为我将在本人无所建树的情况下,在  相似文献   

16.
蒙古国进行的文字改革与其社会政治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字改革可以看出蒙古国外交战略变化的轨迹.目前蒙古国采取“不结盟”、“中立”、“等距离”、“多支点”的外交战略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研究蒙古国新外交战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蒙古国最重要的“第三邻国”,美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推进的重点,而基于亚太战略的考虑,美国也非常重视与蒙古国的关系。随着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推进,蒙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化,两国基于“共同价值观和战略利益的全面伙伴关系”正在不断发展。文章从蒙古国“第三邻国”外交政策的角度论述新时期的蒙美关系实践,并解析其内部动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翔实的资料、准确的数据论述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土尔扈特人民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 ,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不同 ,揭示党的正确领导是土尔扈特人民进步、繁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恭城县是桂林市唯一的瑶族自治县,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透过这些传统节日,依稀可以窥见这个县城发展的历史轨迹,感受到恭城人民朴实善良,刚毅不屈,且热情好客的性格,领略到别具情致的地方风俗。除了传统节日的继承发展外,恭城县也举办了许多现代节日,通过这些现代“人造”节日可以进一步走进恭城、了解恭城,充分感受到恭城县生态文化旅游独具特色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小康生活》2006,(4):8-8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草原防火工作的部署,农业部于3月9日召开草原防火指挥部会议,总结草原防火工作的成效与经验,部署今年的草原防火工作。农业部副部长、草原防火指挥部总指挥张宝文说,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天然草原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7%,居世界第二位。草原是我国国土的主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做好草原防火工作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月15日至6月15日,是全国春季草原防火期,特别是“清明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