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地“蛟龙”原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蛟龙”是我国传说中能发洪水的神灵动物。在许多反映南方古越人活动的史籍中都有关于“蛟龙”的记载。《汉书·地理志》:粤地,“其君禹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唐代段成式  相似文献   

2.
在为数众多的《聊斋》故事中,我们可以时时看到幻化成美女的鬼魅精怪。她们大多美丽善良,但又来去飘忽,往往在男主人公寂寞无聊或山穷水尽时悄然现身,对男主人公的成长及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引入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可以深化对这种艺术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原型”在荣格、弗莱的理论中逐渐成熟,并成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批评方法。在余华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一系列原型结构,其中最具典型性的即是“道路”“出走”以及“父子”原型结构。三种原型结构不仅建立了文本的叙事框架,也构建起了独特的隐喻结构。三种原型结构意义指向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够检视余华在创作中思想的流变,也能发掘其写作的价值追求,以原型结构为关联,开掘其作品的深刻含义与指向。  相似文献   

4.
关于《九歌·山鬼》“山鬼”的原型,自汉代以来即有“山神”说、“山精”说、“巫山神女”说、“人鬼”说等不同的看法,但这些省法都很难自圆其说。实际上,“山鬼”的原型应该是以屈原为原型而塑造的那些被放逐的忠魂们,其中处处闪烁着屈原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丁然 《山西老年》2014,(6):22-22
如果不是被俘的经历,蒋庆泉可能早就是抗美援朝的功臣;如果不是战地记者洪炉几十年来坚持不懈地寻找,这位活着的英雄只不过是东北农村一个精神矍铄而又默默无闻的老头。  相似文献   

6.
《卡斯特桥市长》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第四部,发表于1886年。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此书的主题是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表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命运,把人的生活变成一系列不幸和绝望”。依照此说,“卡斯特桥市长”指的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亨察尔—他早年因酗酒卖掉妻女,醒酒后悔恨不已,乃发奋自强,赚得大批财富,当选为卡斯特桥市长;十八年后妻子携女归来,他一度合家团聚,但不久便遭到命运的连  相似文献   

7.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第四部作品,一直以来,该作品都被认为是描写人与命运冲突的一部悲剧小说。本文从圣经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该作品,认为意在描述的是历史变革时期新旧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从而揭示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从故事主线、人物性格及细节描写三个方面来探讨该作品与圣经中扫罗与大卫交往故事的诸多相似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圣经就是《卡斯特桥市长》的创作原型。  相似文献   

8.
作为二十世纪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之一,原型批评在当代中西方文论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试图从宏观的、整体的和系统的原则出发,把“单篇诗作放回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诗歌系统中去”,加以研究,从而构造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我试图从它的理论中汲取一些合理的因素,来观照《红楼梦》。由此看到:《红楼梦》在爱情文学的这一系统中,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范式”,从理论上讲,是一个具有巨大解释力的词。但在本文中,“范式”只具有原型的意义。原型或原型意象,本是原型批评的重要概念和核心术语,它…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的长篇叙事诗,全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篇,选择孔雀来起兴有着深刻的神话根源,孔雀在神话中是作为中国的植物神而存在的;作品本身也是神话中死而复活原型模式的置换变形,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母爱,作为天地“往来精神”中之最大者,不但源发了一切的生命,且以最具包容的关怀维持着生命。母爱实质上早已潜化入人类的心底,以象征、譬喻或类比等方式,经意地或不经意地成为众多文学艺术、哲学作品中的“母题”。《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与母爱极为相似,或者更进一步,“道”简直就是对母爱的描摹。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史记》所使用的"中国"一词,虽然有指称"一国之中心"、"中原"、"华夏汉族"和"文化"等涵义,但主要的还是用来指称国家政权。书中称夏、商、周国家政权为"中国",包括夏、商、周国家政权控制的各族人;虽然也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为"中国",但后来所称"中国"则包括楚国,并出现秦国以"中国"自居的现象;称秦汉为"中国"则包括秦汉国家政权管辖的各族人。书中所使用的"中国"一词,还用来指称"九州"和"十二州",将"中国"与"九州"、"十二州"、"天下"、"五服"、四海之内联系起来,也不是用"中国"单独指称华夏和汉族。书中不仅将华夏汉族说成是"炎黄子孙",还将少数民族说成是"炎黄子孙",构建了范围更大的多民族"中国"。这种多民族"中国"的构建,既是司马迁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对中国多民族凝聚为"中国"的历史总结,也与儒家的"天下观"和"大一统观"密切关联,更与司马迁生活在西汉大一统时期强调"大一统"的现实需要分不开,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古代英雄史诗都有“英雄历险”的母题,都有一个“追求”的中心题旨,叙写英雄的诞生、爱恋、历险、受难、死亡、复活。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重在叙写英雄的“历险”,歌颂英雄的勇武善战及强调现实功利的人生追求。《罗摩衍那》则重在抒写英雄的“受难”,表彰强调伦理与德行的人生追求。“受难”不是消极的,而是躬行达磨。这反映了重伦理道德的印度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今存《虞书》5篇居《书》之首,以尧、舜、禹的叙述为文理的核心,孔子、孟子指引当世施行仁政王道的重要典据,是儒家经学义理的关键。《礼记·中庸》《史记·孔子世家》的叙述语境,清楚显示孔子处理传世的《书》,焦点放在“礼”这一重要关节。孔、孟关注《书》中有关尧、舜的内容,标榜尧、舜之道,关键是其中的礼义与礼制。格、致、诚、正而至于修、齐、治、平,一以贯之,皆因之体现。《虞书》构成“圣王”制礼作乐的典范,体现“王道”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现代小说文体形成的视野着眼,以现代叙事观念、结构方法及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细读式分析探讨《狂人日记》在传统向现代转换生成中的创新意义及价值。通过分析《狂人日记》小说叙事者的建立、文本结构、语言表达等特点,阐述其从传统文学中得以自然"创生"而来的现代短篇小说文体形态,从而揭示出其作为"起点"的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内在逻辑及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这一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冷漠绝望的问题少女完美蜕变为热情自由的新新女性。在这一蜕变中,水与火这两个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使梅宝在身体上经过洗礼,获得再生;火则让梅宝在心理上被赋予热情,获得解放。劳伦斯通过这两个原型的完美呈现,表达了自己对女性自我解放和两性互相解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四科"体现了政教能力与学术能力的统一,其首要性质在于政教性,即四科指几种不同类型的政教人才或能力,显示出治理阶层的内在结构。明确四科的性质,有助于澄清四科的含义。其中,德行科具有二义:孝弟爱人之基础性德行,明德领导之统摄性德行,二者体现了"仁"之二义。言语科具有机智谋略、能言善辩的能力,体现在内政尤其是外交出使场合中。政事科指对财物或人力进行一种正义的强力裁断、分配。文学科最初并非指经学或辞章之学,而是熟谙典章、礼仪文饰之政教能力。从结构上看,四科之间两两相对,具有一种奇特的整齐对应关系。四科并非随意的结构分类。在早期儒家的经典世界中,围绕"四科",形成了一个从政教人才、官制、教育、学术到心灵、德性、伦理等方面具有内在同构性的文明谱系。"四科"构成了古典中国文明尤其是其政教结构的一种原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歌德原型角度来分析《浮士德》中浮士德的性格特征 ,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能从多角度去看这部作品 ,并能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以西方原型批评理论为对话方式,对《西游记》中“法宝”等意象进行研读,发现它是由神秘思维和审美经验两种因子融构而成的文学经典。“法宝”等意象记录着华夏祖先的美好愿望,是《西游记》在我国民间文化中浸染数代的标记,是民族心理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结构主义的方法论述了《长恨歌》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不同于史实意义的爱情悲剧;以符号学的方法论述了李杨的爱情悲剧样式是一般情感、生命、命运样式的符号化表现;以原型的方法论述了《长恨歌》深层结构所表现的是诗人并没有理性认识到的“自我牺牲”心理原型:“自我”成为“超我”牺牲的深刻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