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历史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所忧心忡忡的。不仅很多学生不明白“学历史有什么用”,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同样认为历史课是副课,文中期望能申明历史的教育功用。  相似文献   

2.
刘锴 《老年世界》2014,(20):14-14
提到“四菜一汤”,国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不过有很多人不清楚这个宴请标准始于何时,是何人制定的。“四菜一汤”的首倡者,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于平民家庭,自幼饱尝了贫困之苦,且亲眼目睹和感受了元朝官吏鱼肉百姓、贪污腐化、吸食民脂民膏的行为,内心深处对奢靡腐化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他打下天下,成为一国之君后,便在全国倡导节俭勤政之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面对阿拉伯人的统一诉求,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美国媒体,结合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刻板印象,将“泛阿拉伯主义”附会到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进而视其为西方文明的对立面。纳赛尔掌权后,美国媒体出于对埃及亲苏外交的敌视,纷纷指责埃及政府试图仰仗苏联支持,建立“阿拉伯帝国”。随着埃及(阿联)与苏联之间矛盾的加剧,美国舆论界仍继续敌视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认为纳赛尔建立“阿拉伯帝国”的“野心”虽然导致其与苏联的纷争,但仍是西方的威胁。美国人对纳赛尔的敌视,虽然伴有强烈的冷战心态,但他们频繁以“阿拉伯帝国”或“穆斯林帝国”的历史意象,比附纳赛尔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实际上是对“东西对立”叙事模式的延续,反映出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伊斯兰征服”的历史记忆,并连带着对中东地区整合倾向的担忧。  相似文献   

4.
慧子 《老人世界》2011,(12):31-31
退休后,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新的“岗位”——“正史”,即坐在家里翻阅典籍,通过查证史实来为一些“戏说”的“历史知识”“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5.
石斛又名石兰、万丈须,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中药养生品之一,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它还被历代名医推崇为上医良药,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锴 《当代老年》2014,(2):58-58
宋代是版刻鼎盛时期,于是出现了对版本的研究。“善本”原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  相似文献   

7.
邓润子 《老人世界》2008,(10):34-35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但争议也很多。誉之者称他“千古一帝”,毁之者视为“暴君之首”: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讲话时曾说:“范文澜同志最近写的一篇文章,《历史研究必须厚今薄古》,我看了很高兴。这篇文章引用了很多事实证明厚今薄古是史学的传统。……可惜没有引秦始皇,秦始皇主张‘以古非今者族’,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和文化均讲“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当然何为“名”还是很有讲究的,帝王世系中的“正名”主要讲的是“合法性”问题,就是无论哪个帝王都得经得起这样的询问,你的出身背景是否够硬?获得权力的资格到底从何而来?比如古代帝王要想说服人承认自己获得帝位从来都是合法的,就要借助一些非常规手段,包括一些符号的运用。明显的例子是“孔子”形象的被挪用。  相似文献   

9.
王德彰 《老人世界》2010,(11):35-35
在京剧《铡美案》中,包拯有一著名唱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拯以“包龙图”自谓。不少历史知识书和文章,都说“包龙图”称谓是宋仁宗专门赐给包拯的。有文章这样说:在宋朝,宋真宗的李宸妃生一子(太子),刘德妃嫉妒,便与太监郭槐定计,用一只死狸猫换出了太子,欲将太子扔到河里淹死。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树老根多,人老智多。”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历史上寥若辰星的几个长寿皇帝堪称至宝,因为他们有长期管理军国大政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遗憾的是,越是长寿的皇帝,往往越容易把智慧用错了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包四海 《老年世界》2014,(16):28-29
当人们谈起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就会说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在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有一处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_‘‘广福寺”,统称百灵庙。原名“达尔罕贝勒庙”,蒙古人称谓“巴图哈啦嘎庙”,汉族人称谓“百灵庙”。现在的“百灵庙镇”名称也是以此庙而得名。如果是蒙汉文字兼通的细心人,看“百灵庙镇人民政府”牌子,就会发现牌子的蒙汉文字意思有很大差别。蒙古文写的是“巴图哈啦嘎巴拉嘎斯”意“固关镇”,而汉文字写的是“百灵庙镇”。这小镇的蒙汉文名称,相互既不是翻译,也不是音译,怎么会有这么大差异呢?当你了解“贝勒庙”到“百灵庙”嬗变历史后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个人准确地预言了德军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宣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他就是当时已离职的中国将军陈孝威,被时人誉为“二战”时期的“诸葛亮”。1941年2月,陈孝威在他主办的香港《天文台》周刊上发表了题为“论大不列颠之战”的文章。他指出,希特勒德国征服中欧及西欧多数国家后,必然要对苏联开战。  相似文献   

13.
为历史人物“翻案”,已成为文化界的时尚,但各种“翻案”中为商纣王“翻案”,钱文忠算得上第一人。在近期《百家讲坛》中,钱文忠在讲到殷商文化一节时语出惊人:两千多年来被冠以“暴君”的商纣王属于历史最悠久的“冤案”,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文武双全、功勋卓著的帝王。  相似文献   

14.
一些女大学生在网上发起了“青春无瑕”签名活动,这本来是一个很重要的性文化现象,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可是被传媒一炒作,海鲜就变成了臭鱼。一方面,有人等而下之地去炒作什么“幕后真相”;另一方面,又有人如临大敌,宣称什么“舆论击溃婚前禁性宣言”。  相似文献   

15.
陆传英 《职业》2013,(16):73-73
古代职场有异于现代职场,但古今往往惊人的相似,历史和现实其实是一个迂回的大循环,且古人智慧更彰显光芒,往往令今人黯然失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职道栏目从本期开始推出“史说职场”系列,《职业》编辑将选取一些生动的历史小故事,供读者品味,望能给现代职场以点滴启示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有百年历史的雕花卧龙塌,长辈才能坐的太师椅,木架上铜质的脸盆……来自美国华盛顿的罗尼·莱斯一踏进北京什刹海南官房胡同39号,就被这座四合院的魅力深深吸引。“住在这里的人真幸运,时刻跟历史同在。我也非常想住这儿,特别是那张有百年历史的大床。”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17.
许多年来,我国一直流传着“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但我查阅了一些国外的权威世界历史著作,都找不到“四大文明古国”的正式说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与以前惯用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仅一字之差,然寓意深刻。 其中包含着很多不同。在历史背景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1982年9月  相似文献   

19.
古埃及拉美西斯大帝的木乃伊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木乃伊,位列世界十大木乃伊之首,被考古学家称为“木乃伊一号”。照时髦的说法,就是首席木乃伊。发现他的木乃伊,引起了全世界有关专家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拉美西斯木乃伊除了引导科学家分析研究埃及历史之外,还引导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空前的试验:现代科学能够复制古老的埃及木乃伊技术吗?  相似文献   

20.
《老人天地》2013,(6):25-25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数学、物理和化学纳入“国家考试”范畴,理论上是在1897年。当时贵州学政严修上奏,要求设立“经济专科”。这个建议后来在戊戌变法期间演变成了“经济特科”,其中“格物”就是考西方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由于这个建议与废除科举制相联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严修是进士出身,大学士徐桐是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