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青  木子 《职业》2011,(22):15-16
在应对媒体时,新闻发言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网络媒体时代,新闻发布的时机已成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生命 新闻发言人并不单是一个人,他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  相似文献   

2.
职场锐词     
《职业》2014,(10):4-5
新闻线人 新闻线人,指在媒体编制外,兼职或专门用新闻眼光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件,并通过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来获取报酬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瑞仙 《现代妇女》2013,(12):302-302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数字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最为突出。也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媒体,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活跃着。所以,社会对当下新闻和媒体人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此我们要从学校对新闻和传媒专业的学生加强培养做起,以此从根本上提高社会传媒新闻人的质量。本文我们就针对高校传媒和新闻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来谈谈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需要一个巧妙的角度,选择角度的目的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更好地起到新闻报道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用以协调和处理新闻人与采访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下,尚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新闻人要自觉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防止新闻道德的天平出现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6.
媒介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成为新闻评论者的可能,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其应用日益广泛起来,新闻评论如何写?是感情的宣泄,还是冷静地分析?是单纯自我的创作,还是兼具传播的伦理责任?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马少华先生,在转入新闻教育界后,结合大量的案例对新闻评论的写作提出了指导。不仅仅为新闻从业人员,还为每一个想要“发声”的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它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是某个社会组织定人、定期地就某些问题、政策、服务等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解释、劝说的固定方式。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得益于公众对于信息公开、拥有知情权的强烈需求。让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是一个社会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社情民意,需要采取有力的公关措施来获得公众的舆论支持,进而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作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公关形式,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8.
我是看新闻才知道什么叫威客的。新闻说,现在很多白领们除了白天上班拿着稳定的收入以外,下班之后还可以在网上搞一点兼职,赚取外快。现在有一种叫做威客的网站上面,有的雇主需要找人做一些事情,于是就把信息发在了威客网上,给应征的人来做。应征的人谁做对了、做好了,满足了雇主的要求,网站就把雇主付的款项的80%打给这个中标者,剩下的20%算是威客网的手续费用了。  相似文献   

9.
哈斯先生是美国人,精通中文,在浙江一所大学念新闻传播学。有一天,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  相似文献   

10.
如果简要概括一下当前广大“编外记者”大军的境况,套用鲁迅先生80年前的一句话是再贴切不过了—他们可以分为这样的“两种人”—暂时当稳了“新闻民工”的人,和想当“新闻民工”而不得的人。他们是那些为媒体创造剩余价值,供媒体廉价驱使,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收入最少、待遇最低、甚至不记报酬,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种信息更加透明化,也是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又一个渠道。本文在理清新闻执政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指出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以期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新闻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旨在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革新、数据膨胀、网络系统升级背景下新媒体时代到来,新闻消息传播具有互动性、去中心化、实时性的特点,这为新闻消息表现手法的转变奠定基础,使新闻消息在立体化表达、简洁式表达、人性化表达、精准性表达手法的加持下能被更多人知晓,满足新闻消息传播需求。为优化新闻消息表现手法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新闻资源、转变新闻消息表达思想观念、创新"新媒体+"新闻消息表现手法,达到助推新闻消息强化功能作用的传播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时晓静 《现代交际》2013,(10):82-83
20世纪中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发展成为最吸引受众关注的电视新闻形式。深度报道被称为In-depthreports(深入报道)和interpretativereport#rig(解释性报道)。不论是何种新闻事件,调查式深度报道都试图通过对事实的极力探寻,收集零星的新闻碎片,通过对新闻事件中悬念与冲突的镜头构图性处理,最终还原给受众一个事件真相的故事性画面。镜头所展示出来的画面感和抽象的新闻时间构图最终成就了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究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在哪里?电视报道如何做到将新闻用故事化的方法讲述出来?本文试图从电视新闻构图的先决条件、主要因素和画面感三方面来解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5.
强音 《职业》2012,(7):75-78
新闻专业,曾经是高考生竞逐的理想专业。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的道路上更加理智、现实。在新的高考季一天天临近之时,本刊记者就新闻专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并从80后新闻人的价值观和择业者、在校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新闻学院下设的新闻传播学为切入点目标,深度探析在纷繁陆离的现实世界中,年轻一代的新闻人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怎样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人的航向。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各级电视媒体的不断改革以及电视新闻类栏目的整合,大编辑部意识在各级电视台不断得到强化,深度报道、社会新闻、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类报道居有量明显增多,新闻的时效性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人文化”和电视新闻的特点。针对这些变化,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应对,作好上送新闻节目、提高上送新闻的采用率,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利比亚新闻发言人,前一刻为弟弟的死嚎啕大哭,后一刻就镇定宣告:我们还可以战斗!白宫发言人,是最高会议“第五人”,也是总统密友,关键时刻还可以挡子弹。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所说的突发性新闻事件,主要是指不可预料到的,毫无预兆和征兆下发生的、不为人所能控制的新闻事件。这些事件的突出表现是,偶然突发并带有很强的破坏性,它是客观事物急剧质变的状态,呈现的是一种与正常情形相反的态势,并且这种偶发的质变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突发新闻的报道既是新闻圈内的热点,也是业内人士感到棘手的难点,既是对新闻工作者新闻嗅觉的一种检验,也是"老总"们感到难于把关且容易出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蔻蔻 《公关世界》2010,(2):39-39
网络红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从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到木子美、糖葫芦西施;从严肃的新闻传媒到如今的媒体娱乐化、大众化、平民参与化,地球人想出名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水中捞月事件。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新闻的传播效率,新闻报道中往往会通过标新立异的新闻标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本文从新闻预设的概念入手,探讨了新闻预设在新闻标题中的重要作用,让读者更好的理解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