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明茹 《职业》2010,(11):24-25
“辛辛苦营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眼看要走进高考的考场了,却赶上国家扩招,任他猫猫狗狗也都能混个大学文凭,现在大学文凭算根什么葱?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猫还晚,千得比驴还累,吃得比猪还差,赚得比民工还少。于是至今还是三无人员:无房、无率、无存款。”  相似文献   

2.
《职业》2009,(7):73-73
有外患,就不要让内忧来困扰你。当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更要注重“内功”的修炼。丁磊说:“即使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在手里。”在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关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可以从创意角度打造新需求,可以锻炼“知性力”,还可以研习理财,用一块钱过一天。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听说许鞍华要在单向街办“黄金沙龙”。身为港片粉的很多人,怀着近乎追星的心态跑去看“偶像”。结果,理所当然地希望扑空。当时主持人问许鞍华:“你认为一无所有是什么状态?”她答:“没钱了。”“有过吗?”“有。”“那会儿追求什么呢?”她抛出两个字:“有钱。”直愣愣的,不带一丝犹豫,台下哄笑。  相似文献   

4.
晓荷 《老人天地》2014,(8):46-47
病例一:噪声过大引起的耳聋。61岁的王女士平时热衷跳广场舞,每天都要和朋友一起跳舞减压。过了一段时间,王女士发觉双耳常有“嗡嗡”声,听什么都像隔了一层纸。10天后,王女士的耳鸣闹得愈发厉害。她匆匆赶往医院检查,确诊为噪音性耳聋,得知检查结果的王女士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相似文献   

5.
退休以后怎么过,这是每个退休老人都会深思的问题,我早有思想准备,决定退休后实施“三大工程”。一是“保健工程”。名利乃身外之物,唯有健康才是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因此,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是退休后的首要任务。二是“希望工程”。身边有小孙儿,自有享不完的天伦之乐,可他年纪太小,上学要我接送。这也算是关心下一代吧。三是“菜篮子工程”。夫人有病,买菜的重任得由老夫扛,我就“革命几十年,最后当个炊事员”。“三大工程”,让我每天总觉得有事可做,可时间一长,便发现精神上少了点什么。比如一闲下来就觉得无聊又…  相似文献   

6.
刘英杰 《老年世界》2011,(22):21-21
屈指算来,老婶已经去世十年了。老叔刚过了六十大寿,仍是孑然一身。婶子去世的头几年,亲戚朋友都劝老叔续弦,老叔却叹口气:“这不上不下的年纪,续什么弦,一个人拉拉弦子练练功,过得还清静些!”家里人都知道他脾气,也不敢多劝,老叔倔巴倔巴就这样一个人过来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个习惯:逢“十”要庆,逢“百”要大庆。孩子满百日,要过“百岁”;老人真到了百岁华诞,那庆祝会一般可非同寻常。我们北大的百年校庆,我至今记忆犹新。《阿拉伯世界》到了一百期,当然也该庆贺一番。我从1956年考上北大学习阿拉伯语算起,至今也有半个世纪了,又是《阿拉伯世界》的老读者,还写过一些稿,在这个大喜的日子,总该写点什么,算是我送给《阿拉伯世界》的一个“贺礼”。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邀请信,或邀我去参加什么盛会,或请我去出席什么展览,或让我入编某某大辞典,并说在这些活动中,还会获得什么荣誉证书,甚至可以与某某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满纸言过其实的恭维拍马,企图把接信者“拍”得个昏头转向。直到信末,才露出他们的“狐狸尾巴”,要你支付若干费用。我已进入老境,淡泊自守,宠辱不惊,虚名的引诱对我已经是“刀枪不入”。  相似文献   

9.
角度     
利俊兴 《当代老年》2006,(12):40-40
老人过逝前,握着女儿的手留下了最后几句话:“你妈走得早,你为这个家操了不少心。爸也要随你妈去了,你要像过去一样照料好两个弟弟”之后,将一个信封递给了她。  相似文献   

10.
韩长绵 《老年世界》2011,(19):28-28
小孙女外孙都盼着周末的到来,每每还在周三周四他们就迫不及待了,一天要问几遍:“今天是礼拜几了?过得真慢,咋还不到周末呢?”这是我家近年来出现的新气象,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我们家新开发的“周末一日游”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缘故。是啊,一听说出去旅游谁不眉开眼笑欢天喜地?  相似文献   

11.
快活林     
胡静怡 《老年人》2010,(11):48-48
长颈鹿与猴子 长颈鹿嫁给了猴子,一年后长颈鹿提出离婚,说:“我再也不要过这种上蹿下跳的日子了!”猴子大怒:“离就离!谁见过亲个嘴还得爬树的!”  相似文献   

12.
党莉萍 《老年人》2007,(10):28-28
老妈刚退休时,我还以为那些书上所说的什么“退休综合症”之类的毛病,也会在她身上发生。谁知,老妈什么事也没有,每天心情愉快,日子过得轻松惬意。老妈每天除了精心做好三餐饭外,她还订了一份报纸,看山外桃源,看外面“精彩世界”。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我暗自佩服老妈顺其自然的心态,她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处变不惊”。  相似文献   

13.
幽默文摘     
流行病毛铭三兼收并蓄 吓煞夫婿孙以增许彭 节约 在列车上,三个人在议论某某人如何节约。其中一位说:“我认识一个人,为了节约墨水,无论写什么,字都写得像虱子一样大小。”另一个人说:“我父亲的朋友为了减少手表的磨损,天一黑就把手表给停了。”第三个人说:“你们说的都不行,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为了节约眼镜,连报纸都不看了。” 前任 经理夫人走进办公室,问:“您是我丈夫新聘的秘书吧?” “是的,太太。” “希望您好好工作,不要像您的前任那样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我的前任是谁?” “是我……” 借车 小吴有急事要…  相似文献   

14.
回家     
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丢下了手边所有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步。 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我不认得这里,”她说,“我要回家。”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世界》2009,(12):35-35
一群老朋友,常在一起谈什么叫幸福晚年,大家归结起来,要有“四老”作保证。 一是有个老伴。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子女都很孝顺,他们得终日忙自己的工作,照顾孩子。一对年轻夫妻还要赡养、陪伴双方四位老人,哪顾得许多?而有老伴在旁,一起生活几十年,相爱相知,知冷知热,啥事都说得了、做得来。人老了,有个白头到老的老伴,是晚年的最大幸事。  相似文献   

16.
卫官利 《老年世界》2009,(20):23-23
妈妈爱吃什么菜?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酒席临近结束,一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三乐”。这就是“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和“助人为乐”。首先是要“知足常乐”。人要有追求,但不能单纯在物质生活上。天地之大,想要得到的东西多着呢,但却有个能否得到和该不该得的问题。得不到的,不要存非份之想;不该得的,不要有贪婪之心。永不满足,以致贪得无厌,往往自取其祸。雷锋同志说过,工作要向高标准看齐,生活要向低标准看齐。依我的理解,人生在世,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更应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片面追求物质的享受,势必精神空虚,一头钻在钱眼里,闹得烦躁不安,甚至键而走…  相似文献   

18.
一到50岁甚至一过45岁,不少人开始盯着自己的年龄了.“不行,老喽”“都老太婆喽”“眼看奔60去的人喽”.好像真是“夕阳红”了,“都这个岁数了,还……”,就给自己减去了好些应该做、可以做、能够做的事情;“那是年轻人的事情,我们不想喽”,又失去了好些应该有的乐趣,应该有的激情,应该有的活力.“不服老行吗?不行,得服老!”为什么要服老,干吗要服老,什么叫服老,服老有什么好处?也许和到一定的年龄,不再提拔有关吧.  相似文献   

19.
徐凤臣 《城市》2010,(3):20-21
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得过快、过高,“地王”频出,并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抢房抢地风暴席卷全国。对此,中央及时采取了重新调控等应急措施,仅仅在12月份内就连续出台了5个调控政策,矛头直指高房价与高地价(“地王”)。然而“双高”与“双抢”仍齐头并进,大有势不可挡之势,  相似文献   

20.
病中感悟     
李贵德 《老年人》2009,(10):43-43
有一样东西人人都怕。要问是什么?那就是生病。 我几次大难不死。1978年从3楼失足摔到楼下,左膝髌骨粉碎性骨折,头部重创并致脑震荡;1992年患胸腺瘤,开膛割瘤.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与癌魔斗争了4个月.嗣后又打“持久战”数年:2002年腰椎间盘突出。痛得死去活来……由于饱受病魔折磨.让我对病痛有了一分健康人无法理解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