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最早的女学堂   湖南开办最早的女学堂是“湖南民立第一女学”。清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1903年 6月 10日 ),三品荫生候补知县龙绂瑞和留日学生俞蕃同、胡子敬、许直等集资创办的湖南民立第一女学正式开学。   学堂起初设在长沙城内北区千寿寺巷,后迁南正街唐宅。湖南巡抚赵尔巽写有一块虎头牌,上书:“学堂重地,闲人免入”,悬挂在学堂大门上。赵尔巽还公布了《保护女学堂告示》。学堂规定:“凡男子不得入大厅以内。”学校总监督是龙绂瑞的母亲俞氏,实际负责人是监督黄萱佑。副总监兼舍监是黄兴的继母易氏,“各种教习均延聘…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的清末实业教育,提倡"向西方学习",开启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就浙江而言,自1897年杭州太守林启创办中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杭州蚕学馆"始,也已经有了112年的历史.在这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浙江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早年就读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0年起师从康有为,协助进行变法理论的编撰工作,深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1895年上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旋主办《万国公报》,参与创建强学会。翌年,在上海筹办《时务报》,编辑“西政丛书”。1897年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鼓吹维新。  相似文献   

4.
周斌 《职业》2006,(6):31
眼下新浪博客借名人造势,有“男看郑渊洁,女看徐静蕾”之说。对于这位京城“童话大王”,许多人并不陌生。他创办的月刊《童话大王》,由他一人的作品支撑长达二十多年,在出版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笔下的皮皮鲁,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时代周刊》最新评选出的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榜”,在“建设者和巨子”的年度排行榜上,任正非榜上有名。他是中国唯一进入这份榜单的企业家。《时代周刊》的评价说,现年61岁的任正非显示出惊人的企业家才能,他在1988年创办了华为公司,这家公司已重复当年思科、爱立信卓著的全球化大公司的历程,如今这些电信巨头已  相似文献   

6.
帅孟奇,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汉寿县东乡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进私塾馆读书,后就读于乡办小学和长沙周南女校,因家境贫寒中断学业.1913年到常德女子工业传习所学习织布,进入平民工厂当工人.五四运动期间,在丈夫许之桢的影响下,阅读了《湘江评论》《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1年到汉寿县新办的一所女子小学任教,结识了许多思想进步的教师.1922年筹建汉寿县女界联合会,创办民益女子职业学校.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张功臣 《中外书摘》2010,(12):19-22
陈彬龢的身世是个谜。他是江苏吴县人,生于1897年,家庭背景不详,仅知他母亲曾在犹太裔富商哈同的夫人罗迦陵身边做过侍女。他小时候在苏州读书,也来当时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哈同花园住过。因为这一层关系,1917年,20岁的陈彬龢来沪上求职,在哈同创办的仓圣明智大学附属小学(又名哈同女校)当上了一名教师。  相似文献   

8.
品牌李俊     
小莫 《职业》2002,(11):24-25
2001年,中国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风声水起。这一年,北大青鸟注资《京华时报》,上海巴士参股《上海商报》,上海强生入股《新财经》……大量报纸杂志创刊,资金纷纷投入到这个行业来。但一年过去,一度轰轰烈烈的媒体浙渐沉寂下去,很多曾经无限风光的“新面孔”日渐销声匿迹,声势巨大的“媒体投资年”原来不过是和互联网类似的泡沫经济罢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这是无法回答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证券期货》和《新财经》的创刊人李俊却不失为一位真正的勇者和智者。创刊于1994年的《中国证券期货》在业内影响重大;创刊于2000年的《新财经》,不过两年时间,就己显露出它作为传播经济生活智慧和发场理性光辉之平台的巨大潜力和魅力。 2002年10月的一天,记者拜访了李俊先生,听他侃侃而谈自己创办杂志的心得体会。也许从他的媒体经营理念——品牌战略中,你可以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劲草 《当代老年》2009,(2):18-19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曾因一首《大风彩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肋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他成了中国作家中的富翁,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泰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老年人》2005,(6):40-41
周佛海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政客,以势利多变而著称。早年,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他投入国民党的怀抱,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客。1938年,他追随汪精卫投日,成为汪伪政权的主要头目之一。抗战胜利后,他又背汪投蒋,成为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周佛海1897年5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县。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回湖南沅陵老家居住。1917年,他东渡日本留学,阅读和研究了社会主义方面的书籍,思想受到感染,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0年暑假,他从日本回家乡探亲,滞留上海,拜访了《解放与改造》的主编张东荪。周佛海在张东荪主编…  相似文献   

11.
安子 《女性天地》2008,(4):48-49
郑渊沽,对于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27年前,郑渊沽创作了一部3万字的童话——《皮皮鲁外传》,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中国童话界的“大腕”、虽然他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可他却单枪匹马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从写刮印再到发行,他统统拿下。郑渊洁的童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中陶少年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童话大王”,在教子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子童话。  相似文献   

12.
“文化北漂”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京城独特的人文景观之一。这些文化北漂人士的社会背景不同,生活态势各异,但他们都在努力拼搏着,带着失败的创痛和悲伤,带着成功的喜悦和欢愉。本文中的逢飞便是其中之一。他在北大硕士毕业后不久创办了一个民间公益性文化组织“一耽学堂”,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逢飞和他的同伴们过着清苦的生活,这在当前社会不可谓不难得。相信读者会从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和心志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本刊总顾问费孝通先生,因病于4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费先生生前,十分关注中国公关业的发展,对《公关世界》杂志更是情有独钟。《公关世界》1993年创办之初,他不仅慨然应允担任本刊总顾问,而且为本刊题写了“公关是事业成功的桥梁”的至理名言。费老对中国公关业,对《公关世界》的殷切教导和期盼,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费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以自己的研完工作和社会活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殚精竭虑,不懈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阶段。他高尚的品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相似文献   

14.
演员李晓佳,主要话剧及影视作品有《红房间黑房间白房间》、《银婚前的离婚》、《我儿我女》、《情缘》、《绿衣红娘》等。1995年,她在获“五个一”工程奖的第一部股票大戏《OK股票》里演单身女人陈纯,在北京首场演出时,朱镕基总理看得掉了泪。 李晓佳的先生是著名旅美舞美设计师王景国,夫妻俩在上海创办了全国首家咖啡剧场。李晓佳与王景国从初恋至今,已一起执手20年,他们绵延不绝的爱情如同咖啡剧场的“话剧加咖啡”,韵味悠长……  相似文献   

15.
《老人天地》2013,(6):25-25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数学、物理和化学纳入“国家考试”范畴,理论上是在1897年。当时贵州学政严修上奏,要求设立“经济专科”。这个建议后来在戊戌变法期间演变成了“经济特科”,其中“格物”就是考西方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由于这个建议与废除科举制相联系,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严修是进士出身,大学士徐桐是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面对《职业》的采访,鲍云帆更喜欢称之为“同行的交流”。 这位《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的执行主编,从1997年开始从事人才领域的记者工作。他所创办的探讨人才与成功关系的专栏“云帆才经”,介绍世界500强企业在华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专栏“与500强HR经理面对面”,都开创了国内媒体对这些领域报道的先河。在这个人才备受关注的时代,鲍云帆用记者的独特视角对“人才”进行解读,并把他的感悟与公众分享。  相似文献   

17.
李辉 《中外书摘》2007,(8):38-41
亨利·R.卢斯(Henry R.Luce),1923年在纽约创办了《时代》周刊,创建了一个世界性的媒体帝国;他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后代,从1898年4月到1912年秋天,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中国一直是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纽带,是他的梦想中的重要场景。他以他的方式,延续着父辈与中国的特殊关联,延续着父辈宗教的、教育的梦想。正是有着这样的个人渊源和历史背景,《时代》与中国的故事才由他开始,也在他身后延续。  相似文献   

18.
晚清实业教育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实业教育经历了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到各地实业学堂的创办、再到实业教育制度的确立的过程。晚清实业教育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也大大促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在中国的传播,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38年,美国女作家珍珠描写中国人纯朴内心世界的长篇小说《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赛马珍珠1973年逝世进,尼克松总统题词赞扬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的父亲赛祥1883年来到中国。1897年,即庐山大规模开发的第二年,赛马祥在庐山购地建造了别。赛珍珠从五岁起常来这栋另住。庐山的老人们至今还记行她在庐山的很多故事。据说赛珍珠与一对青年男女交往的故事,使赛珍珠后来萌发了写作《大地》一书的念头。1924年3月,在金陵大学任教的31岁的赛珍珠“请了长假来到庐山,修改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与回风》。赛珍珠人…  相似文献   

20.
王芳 《现代交际》2003,(10):7-8
费翔的本名为KRIS PHILIPS,所以“费”这个姓是从“菲利浦”音译而来——费翔,取其“飞翔”之意。 1981年,费翔被张文嘉发掘,参加了台视单元剧《十一个女人的演出》,因而进入演艺圈,当年他才20岁。隔年,费翔在台湾推出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流连》。由于费翔外型俊美、歌声迷人,他在出道后立即成为台湾歌坛红极一时的偶像。1987年,费翔在央视春节晚会以《故乡的云》、《一把火》两首歌红遍大江南北。此后他告别中国流行乐坛,去纽约寻求音乐剧和舞台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