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侃 《老年人》2005,(9):45-45
有几副与中秋佳节有关的对联,十分有趣。“半夜五更半;中秋八月中。”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游金山寺,长老出上联求对,他一时对不上,悻悻而去。后来,金圣叹因哭庙案被处腰斩,临刑时正值中秋,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触景生情,遂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06,(20):29-29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日:“中秋八月中”。  相似文献   

3.
中秋,是一个思念的节日,月圆之夜总会勾起人们心底最深处的思念,但到哪儿赏月最寄相思?听朋友说,崂山太清水月赏月入选全国最佳中秋赏月地后,去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几个好友相约:白天爬青岛崂山,晚上赏太清明月.  相似文献   

4.
话说重阳节     
九月 《老年世界》2006,(20):28-28
“中秋才过又重阳”,每年中秋节过后二十几天,重阳节就到了。中国百姓迎来又一个悠久的民间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中秋节过去了,伴随着中秋的一切喧闹也归于沉静。大家过得怎么样自然心里有数,商家对自己的进帐也已做完盘点,但节日一年一度,围绕着中秋的话题永远不会穷尽。近些年来,中秋话题的“时代特征”愈来愈鲜明,表现为它已经渐渐走出诗意而成为商业、环保及政府治理的话题。其中,今年的“新意”体现为政府部门专门为月饼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立规并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今年的中秋再做一次盘点。提起中秋,人们想到的是深蓝的天空上那轮金黄的圆月,想到的是种种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想到的是象征着幸福和团圆,蕴涵着包容与关爱…  相似文献   

6.
小Q外传     
刚刚过去的马年中秋节,是十几年来最为“寡淡”也是最近乎正常的中秋节。说其“寡淡”与正常,是因为月饼被除去了豪华外衣和昂贵“内容”,终结了其“贿赂媒介”的使命,还原了它本身简单美好的传统含义。嫦娥、玉免等神话传说复归中秋,我们方感到月饼单纯的甜……  相似文献   

7.
中秋节     
李彦祥 《老年人》2005,(12):31-31
中秋节临近,各酒店都打出了“中秋月圆人更圆”的广告。饭桌上,母亲对着电视上的广告自言自语:“要是在酒店里过中秋节,当然好啊……”我听了,马上说:“明天我就去酒店联系。”不料,母亲却坚持不肯,还说她是随便说着玩的。妻子接过话,说去酒店就是玩嘛。母亲急了,涨红着脸辩白:  相似文献   

8.
吴琼  徐欣 《现代交际》2012,(12):103
包装艺术反映了具有当代特征的物质生活侧影,同时也被赋予了传承节日文化的使命.谈到节日,首先人们想到的便是团圆-赏月-吃月饼, “明月千里寄相思”便是对中秋文化的最好写照.月饼作为中秋文化的载体,对包装的要求对市民来说,不在吃月饼本身,而是通过吃月饼来感受强烈的节日气氛——团圆、幸福,享受阖家在一起的温馨.脱离中秋节的气氛很容易让月饼背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秋文化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传统图案在月饼包装上的应用,是人们认同的重要设计元素.一盒包装古典、大气的月饼,使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也有一种文化归属感,精神上不会失去某种必须的基本依托.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中秋节过去了,伴随着中秋的一切喧闹也归于沉静.大家过得怎么样自然心里有数,商家对自己的进帐也已做完盘点,但节日一年一度,围绕着中秋的话题永远不会穷尽.近些年来,中秋话题的"时代特征"愈来愈鲜明,表现为它已经渐渐走出诗意而成为商业、环保及政府治理的话题.其中,今年的"新意"体现为政府部门专门为月饼的生产和销售行为立规并已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今年的中秋再做一次盘点.  相似文献   

10.
中秋美食DIY     
《女性天地》2010,(9):61-61
每到中秋佳节,除了月饼,大家都在伤脑筋吃什么好,其实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许多,在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美食文化,现在就挑上几道DIY的中秋美食和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1.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赏月、吃月饼等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例如玩花灯和舞火龙,使得中秋节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传统节日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民俗历史知识宣传、普及的滞后性,使我们对一些民族传统节日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以中秋佳节为例:在金桂飘香的中秋游园及相关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所谓的“唐韵中秋”、“贞观中秋”一类标语。但是,唐代的中秋究竟如何?在唐太宗贞观时期民间是否已经出现欢庆中秋的盛况了呢?  相似文献   

13.
精神礼品     
霍寿喜 《老人世界》2010,(10):44-44
中秋节的前一个月,大家庭聚会,岳母就学着广告语发话:“今年中秋不收礼,收礼只收好听话。”岳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月饼吃多了,容易增加血糖;白酒喝多了,容易升高血压;鸡鸭鱼肉吃多了,容易提高血脂;只有晚辈们的好消息听多了,才能增加快活劲,  相似文献   

14.
钱超 《公关世界》2010,(3):81-81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13,(10):59-59
临近中秋节了,临街的铺面纷纷摆出了卖月饼的架子,不论是路上脚步匆匆的行人、排队挤公车的上班一族,还是骑着电动车的小情侣,不少人手里都提着一两盒寓意中秋到来的月饼,特别是有车一族,有的更是装满了尾箱,忙着给亲朋好友送礼……且不管别人怎么说现在的中秋送月饼已经变了味,但我喜欢这种过节的氛围,享受着中国传统的人情  相似文献   

16.
来信选登     
编辑同志,你好:我对第九期杂志第44—45页中的“上联:田汉在田间,一盼苗得雨,二盼牛得草”很感兴趣,想了一个下联:万里观万树,霞盛金灿然,草盛席佩兰。“万里”自不必解说,其中“万树”是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金灿然”是中国出版家,“席佩兰”是清朝女诗人。总之,参与是一种乐趣,我也会关注其他人的下联,会继续支持你们。  相似文献   

17.
月光嫁衣     
依依 《伴侣(A版)》2011,(9):30-31
正浩生在姐姐订婚的日子用手语告诉我,他也要在中秋节迎娶我。我想告诉他不行,我们还没有开始恋爱呢……农历八月十五早餐时,姐姐宣布:今天,她要带相处了半年的男友回来过中秋节。让我们给把把关,审查一下。老爸老妈立马兴高采烈地扔下筷子拟菜单去了。  相似文献   

18.
百姓话题:'98春节,我们怎样过?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使得国人对传统节日十分重视,一年中传统节日好戏连台:过完二月二,又到三月三;五月有端午,八月过中秋:腊八过后是小年,小年之后,一年之中的压轴大戏──春节,便粉墨登场了。传统上中国人过春节.那可是...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我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也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生写过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革命诗文和诗情画意的对联。一年中秋节,郭沫若的家里给了他一吊钱,让他作为节礼奉送老师。但他买零食吃买书看,把钱花光了,没有给老师送礼去、可郭家历来没有失过礼,老师对此颇为不解,就出了句上联让郭沫若答对,借以试探:“竹本无心,这节岂能空过?”郭沫若听出了老师的弦外之音,垂着头难为情地对道:“松原方籽。过时尽是乎包。”下联暗含歉意:我家原是记挂着老师.本要送礼的,可是钱被我花光了,口袋就象掉了籽的松包一样,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20.
有人做出上联,征求下联,但由于对句要求过高,至今无人对出,便成了“绝对”。 一 这个“半边对”就是一副典型的“绝对”:“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