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代中国最早的社区工作是在城市里首先开展起来的,葛学溥建立的“沪东公社”具备了社区工作的雏形,后面要介绍的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也是早期城市社区工作的典型。但是,真正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社区工作是晏阳初主持的平民教育运动,它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计划”的精神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 2 0世纪 2 0 -3 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 ,曾掀起一场规模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 ,参加团体达七百多个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千多处实验点。其中包括晏阳初的“河北定县实验”、梁漱溟等的山东 (邹平 )乡村建设研究院 ,以及陶行知、黄炎培等前辈的可贵探索。这些乡村建设方案及试验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及所体现的实验精神 ,对当前中国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强的借鉴意义。2 0 0 3年 7月 ,在 70多年前晏阳初先生进行“定县实验”的旧址 (今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 ) ,历史上有关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被重新挖掘、继承与发扬。中国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和平教总会把中国农村落后的根源归结为愚、穷、弱、私四大基本问题,乡村建设的内容就是以“四大教育”来解决这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1923年8月26日,晏阳初、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简称“平教总会”),会址设在北京石驸马大街22号,推举朱其慧任董事长,晏阳初为总干事,开始在河北及北京通县附近推行乡村改造计划。  相似文献   

5.
卫生教育是要培养人民的强健力。晏阳初在定县推行的卫生教育实验,是真正的中国式乡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开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实验的情境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赵洪波  黄晓利  吴岚 《职业时空》2008,4(9):219-219
晏阳初是现代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基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在当前,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应有之义。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进程的一个特殊的阶段。考察当代中国农民工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仅仅是实现了地域和职业的转换,但在身份认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转换上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要实现农民工向市民的成功转化,除了制度安排、体制障碍、社会环境等因素外,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比晏阳初稍晚一些,梁漱溟也开始了他的改造农村社会的工作,并称他的工作为“乡村建设”。尽管同属于农村社会工作的范畴,梁漱溟的着眼点与晏阳初有着不小的区别,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由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是在山东省的邹平县开展的,所以被称为“邹平实验”。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把平民教育运动的宗旨概括为“除文盲、作新民”,“除文盲”只是手段,“作新民”才是目标。要想使农民真正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对农村社会进行改造,平教总会因此设计出一系列增强农民团结力和公民意识的团体组织,即平民学校毕业同学会、家庭会和公民服务团。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一起度过了四年求学生涯的同窗们都背起行囊开始更长远的人生旅途。和每位同学告别时,我都一直在重复:“以后可以来珠海找我,我去做农村社会工作了。”农村社会对于我们社工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也谈不上熟悉。在初学社会工作时,我们就学习过“我国最初的社会工作是在20世纪初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开展的“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进行的乡村建设,都是我们课堂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192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23年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后任河北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等职。1943年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10位代表人物”之一。晏阳初生于书香世家,5岁启蒙习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13岁时入传教士办的西学堂读书,后来到香港和美国的耶鲁大学接受教育。在耶鲁大学求学时他“看到美国的繁荣,华裔工商的屈居人下,又回想到祖国的贫愚落后”,深感“苦难的中国需要解放”…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及其同仁进行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工作,为中国走向民主和现代化做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探索。在这些前辈中,有的毕业于美国的名牌大学,有的接受过儒家传统文化的洗礼,而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行走在田间”,并在民国时期声名远播,进而成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者进行农村调查.并参与计划农村改良,其工作的大背景是从“深入民间”逐渐汇聚起来的“乡村建设”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社会学研究同乡村建设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学者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了乡村建设运动:另一方面,乡村建设的主要领袖如晏阳初.梁漱溟,尽管都并非职业社会学者,但他们对中国问题的基本看法,包含了社会学的内容,也能代表社会学界甚至整个知识界一部分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脱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批知识分子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以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促进派"和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最为著名,并且在河北定县和山东邹平进行了实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恶劣,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社会改良的尝试并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然而,那些行走在田间的前辈们却无疑成了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所以自80多年前晏阳初及其同仁发起"新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和试验就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6.
新乡村建设与共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20、30年代,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波及甚广的乡村建设运动,组织者希望中国乡村可以在现代化中不至于衰败,但后来因日寇入侵等多种原因,运动在国内失败,后在海外得到传承。本世纪初,被誉为“中国农民代言人”的温铁军再度发起“新乡村建设”,他认为,我国多数农村大体上仍然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很难实现,农村大量的过剩人口也不可能全部转移到城市,那样会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资源环境的不可持续,所以,只能以小农村社制的经济基础为前提进行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利用当地社会资源求发展。他倡导的“新乡村建设”主要是组织青年知识分子深入乡村,培育农民的自主精神、提高社会福利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经济合作与乡村社会的和谐。温铁军的这些做法得到国内外许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也引起学术界很大争议,几年前有些专家甚至认为这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设想,必然失败,更谈不上推行于全国。当然,国家最近大力提倡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在政策层面上似乎已经肯定,但现在就对其效果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一切都有待时间来证明。  相似文献   

17.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所以自80多年前晏阳初及其同仁发起“新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和试验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之后,农村发展问题走出了以讨论和试验为主的“新乡村建设”阶段,而开始迈向更为务实的“新农村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是针对当前农村不断衰败、农民处境艰难和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的大背景提出和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可以在其中实现生产和再生产,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村庄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生活共同体。所以新农村建设应该不…  相似文献   

18.
青年与现代性——从19世纪末德国的“候鸟运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由一群青年学生兴起的”候鸟运动”迅速风靡了整个德语世界.其宗旨是反对学校教育,崇尚自然,反对工业化和现代化。这种反现代主义的倾向与后来纳粹主义的兴起不无关联。从同时代的德国青年桑巴特身上可以看见青年对现代性看法的剧烈转变。青年运动并不具有天然的”正义性”,越是像德国和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的国家,越是要警惕反现代的青年运动或青年思潮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9.
徐计梅 《职业》2015,(6):155
运动安全教育在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中是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老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要加强责任心,传授给学生必需的运动安全知识,保证学生运动安全,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晏阳初(1890~1990年),四川巴中人,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192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23年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1926年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后任河北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等职.1943年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10位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