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离开土地的原因? 农民离开土地向非农领域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这一流动的直接动因是城乡存在的巨大差异.首先,从事农业劳动不仅收入低,劳作辛苦,还承担着巨大的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在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面前农民为农作物收成担惊受怕,他们担心收成少,但是遇到了风调雨顺,当农业获得好收成时农民为销售而发愁.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农民的收入都难以保证,于是农民就背井离乡大规模流向收入更稳定的职业领域.  相似文献   

2.
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一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完整,二是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现在的路子就是要赋予农村土地完整的财产权,然后才能按照财产权  相似文献   

3.
夏锋  张娟 《科学发展》2009,(4):3-14
通过对国内百名"三农"专家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建议。调查发现,新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不仅需要土地制度创新,还需要财税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等其他相关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关键是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维权能力,增强农民对土地利益的表达权。调查还显示,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土地确权维护农民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都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具有全局意义。我从成都的实践当中所获得的启示,主要有四点:第一点,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在城乡统筹、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是级差土地收入。因为这个规律,中国逐步从计划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个土地级差收益规律,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国家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承包法》)的核心是“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这对确保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实行严格的物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保护,就应当建立一种完备的承包土地“登记发证管理体制”。本人就构建城乡土地登记管理新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农村的支持,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支持。究竟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土地关系,是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当前,城乡统筹建设用地规划,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开辟建设用地供给第二来源,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水平,保证农民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到实现,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海 《老年人》2009,(1):40-41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从土地私有化到人民公社,再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实现了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制度再到集体所有、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的巨大转变。土地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了"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农民反映,土地流转后收入多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在河南省获得的实证资料,对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价值和依赖意识对转出土地倾向呈负向影响,对承包更多土地、维持现状和保留口粮田其余转让的倾向呈正向影响。而土地产权意识对其土地利用倾向无显著影响。探析农民土地利用倾向的根源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受到干预和限制,农民的经济权益收到了严重影响,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状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要让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土地制度,一是要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建立农地发展权;二是要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三是要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和流转。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翻身作主人,有了田有了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民与城里人在国民待遇上有着巨大差别,其中最大的就是养老。城镇职工有退休金,由国家养老:而农民没有退休金。养老只能依靠自己和子女。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做出了新的部署,农村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的突出亮点是让农民享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而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的"三农"问题。以解决土地问题作为切入点,可以说抓住了推进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关键所在。透视土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正确地理解这一点。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经济的特征是:一  相似文献   

13.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房屋征收纠纷将是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从当前农村房屋征收纠纷及其解决机制来看.由于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过于强调政府的管理权力而对农民的合法权利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农村房屋征收问题。农村房屋不仅仅是农民的一项私人财产,更是农民住宅权实现和农民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客观载体.是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如果政府出于为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自身利益考虑.就应全面考虑农村房屋征收对农民影响。  相似文献   

14.
贾艳慧 《城市》2009,(7):66-68
“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是土地利用发生转变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正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中心区大量的工业、房地产开发等向城乡结合部转移.大量的乡镇企业也随之涌现.城乡结合部用地急剧膨胀。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效益、保障城乡用地结构协调统一、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进程中,郫县国土资源局紧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科学处理保护、保障的辩证关系,通过积极搭建土地综合整治平台、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了工业向园区有序集中,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梯度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稳步集中,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实行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7.
从城乡统筹出发,我觉得土地制度的创新有四个目标:一是要强化耕地保护;二是要提高城乡的土地配置效益,引导产业的发展;三是要促进社会公平,农民权益能够得到妥善而积极的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与农村、农民紧密联系的共同体,土地是农业赖以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重要的财富和生活的安全保障。因此,土地对于一个深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下,以小农经营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国家来说,土地无疑更加彰显出了其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但是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浪潮将更多捆绑在土地剩余劳动力解放了出来,吸纳到城市化建设中,给广大靠天吃饭的农民开辟出了更多稳定增收的途径,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对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创新,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淄博市的农业仅占三大产业比重的3.6%,再加上土地分散,要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规模化经营,必须推进土地流转。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土地流转问题,把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推动农村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切入点,因此以该市为例具有较好的实际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补偿是土地被征收后,土地原所有者可获得的、与土地价值相等的国家补偿,需遵循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该制度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然而,现实中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失去土地的农民既得不到足额补偿金,也不能与城市居民身份接轨,群众矛盾的增加和社会关系的不稳定均严重阻碍中国梦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究其内在原因,是由于我国土地征收的制度不足以满足现行市场经济规律而导致的。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土地征收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以及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改革和创新土地征收制度,来保障社会民生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