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12,(Z1):87
或许我们小时候都曾有过这样的念头:"等长大了、毕业了,就轻松了,不必再为读书而日日辛劳了。"可当我们真的长大、毕业以后,才发现其实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在离开校园以后,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反而更加强烈了。职场的打拼、人生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持续地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2.
“我是很爱笑的人。可刚工作那会儿,我常常是上班时对着客户笑,下了班却对着自己哭。”徐亮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述说起她在职场一年间的悲欢喜乐。  相似文献   

3.
[简评] 当“书法家”是“我”永不消逝的美丽梦想,有了这样的梦想,生活就有了意义,人生就变得充实。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心中的梦,“我”不忍舍弃书法,在老师、妈妈的指导和教育下,不断取得进步。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细节刻画的手法,娓娓道来,叙述着自己热爱书法艺术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4.
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现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分就留给偶尔的忐忑不安,颓废  相似文献   

5.
搬进了新小区之后,似乎再也找不到以往在大杂院里那种邻里亲近和睦的氛围了。我常常在想:以前我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互不认识,可以相互不理睬,但是现在聚到了一起,将是长久的邻居,是不是应该互相认识一下呢?何况人是有情感的高等动物,渴望沟通,渴望交流,渴望友谊。但是我又担心:假如别人不这样想,不愿意理你,该怎么办?那不是要碰钉子吗?于是,我利用进出买菜、送客人、带孩子遛弯儿的机会,窥视邻居们的表情,见他们还是挺友好的,对视的时候,互相笑一笑,或者点个头。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有同样的想法,愿邻居成为亲朋好友。后来,…  相似文献   

6.
鹊尾上的盐     
有个叫奥勒的小男孩,总是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只要有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我就可以给自己刻玩具玩了,”他这样念叨(niàn dao)着,“只要有一辆马车,我就可以拉着我的玩具到处跑了,只要有一匹小马……”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24)
人们常口口声声嚷着想要自由,我却渴望有人管。就冲着这渴望有人管的念头,我年过中年还外出打工,拼搏了五六年,终于得以在一个花园小区里买了一套住房,实现了"有人管"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高延萍 《社区》2008,(36):62-63
人们常口口声声嚷着想要自由,我却渴望有人管。就冲着这渴望有人管的念头,我年过中年还外出打工,拼搏了五六年,终于得以在一个花园小区里买了一套住房,实现了“有人管”的愿望。  相似文献   

9.
初相识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长春充满花香的5月,那年.我大一,他大二。高中同学知道我去长春念书,便把铁哥们儿的电话给了我,就这样,我认识了他。  相似文献   

10.
08年初夏,与广告没有半毛钱关系、新闻学专业的我.机缘巧合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全国性广告业行业组织。原因只有一个——单位离家近,这对于家在北京郊区又渴望在市区工作的我,是一个两全选择。于是,开始像经人介绍对象一样,开始与广告“结缘”。  相似文献   

11.
《成才与就业》2023,(5):52-55
<正>“以前一提到劳动,就觉得这是大人的事,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曾觉得‘劳动光荣’的口号老套,后来发现这是朴素的真理”“劳动可没想象中简单,要下苦功”……劳动节之际,本刊读者在群里热议对“劳动”的认识,特别是自己的新看法,引起共鸣。这里,仅汇集其中7人的思考——第一步是生活自理住进中职寝室的第一天,父母让我自己搭蚊帐、套被套、铺床单。可我平时在家从没做过这些,顶多饭后洗洗碗,因而面对一堆床上用品不知如何是好。室友见我发愁,安慰说不要急,可以跟着她做。就这样,我磕磕绊绊地自己动手完成了这些任务,欣慰之余又不禁懊恼自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13.
铁凝 《社区》2013,(14):4-4
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相似文献   

14.
张裕坤 《老友》2013,(11):43-43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北漂”,说的是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我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婆.本不想再打拼什么,却没想到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也被裹抉着做了“北漂”,但我是“漂”在儿子家。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漂”在北京——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小孙子的出生,给我出了道难题。儿子打电话对我说:“妈妈,您老也来北京住吧,这样既能旅游,顺便还能帮我照看孩子。”我心想,搞反了吧,应该是既能照看孩子,又能顺便旅游.  相似文献   

15.
黄晓林 《社区》2011,(2):54-55
这几年不知是什么原因,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成了一个经常性的话题。本来我已经过了这样的阶段,但是看到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所谓“教育”.想想过去和孩子一起走过的路.以及这么多年有关孩子教育的经历,倒真想说说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教育,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陈远 《成才与就业》2014,(13):29-29
作为职业指导员,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应届毕业生小黄在就业咨询时提出,一定要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工作,而对于其他并没有任何要求,甚至是工资,小黄说:“没有工资我也愿意干,我只想积攒一些工作经验,有了工作经验,日后找工作就会顺利很多。”而如今,像小黄这样抱有“曲线就业”想法的应届毕业生并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7.
咱家的外婆特别厉害。不信?那我就举个例子给你看看。今天,我刚去外婆家.外婆就叫我做三页练习题和两张试卷,而且,如果试卷上错一处就得罚做一张试卷,练习题错一个就得罚一页练习题。本来十分高兴的我仿佛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人间,又从人间跌进了地狱。更要命的是,她对我还有许多要求:吃完饭要自己洗碗、不许说脏话、不能乱买零食……  相似文献   

18.
二月下旬,我们遵照毛主席“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伟大教导,到兴安县冠山大队开门办学。 在开门办学中,领导叫我协助第十四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张祖望同志写一份批判“中庸之道”的发言稿。我认为这好办。写批判稿只要立场鲜明,观点正确,选准靶子,击中要害,材料充分就行了。于是我着手进行写稿工作。指导员讲,我做记录。之后,还摘录了好些批林批孔资料。这样,很快就把批判稿写成了。心想,指导员对批判稿是会满意的。吃过晚饭,我就高高兴兴地拿稿件念给指导员听。与我的愿望完全相反,他听了之后,连连摇着头说,  相似文献   

19.
慧儿 《社区》2002,(4):54-54
尽快掌握各种知识,成为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这几乎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渴望,我也不例外。在孩子尚在腹中时,就开始给她听自己都似懂非懂的世界级音乐,听到后来,我往往戴着耳机睡着了,恍然惊醒时,对孩子十分抱歉,不知在她那片混沌未开的天地里,是否讨厌这个贴在肚皮上的噪音制造者。抱歉归抱歉,在孩子出生后,我仍然揠苗助长,在她几个月时就开始给她读古诗。其实,也许她更喜欢的是“布娃娃”之类的儿歌,但她知道的东西确是一天天丰富起来,问她什么,她都无比自信地说:“知道!”  相似文献   

20.
陈伟 《社区》2003,(11)
“杨姨,我知道我活不了几天了,尽管您总是劝我要坚强,但我知道自己的病……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给我的照顾。如果有来世,我希望还能遇上像您这样的好人……” 这是于淼临终前留给社区居委会主任杨静的一封遗书。 于淼是黑龙江省阿城市和平街民主社区的特困户,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