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星是电影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创意人才之一,明星凭借其广受赞誉的演技、为观众所喜爱的性格特征,吸引众多注意力,从而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加速实现华语电影产业振兴与文化繁荣的双重发展目标,华语电影产业开始在明星品牌定位、明星品牌如何介入电影产品的生产、明星品牌的价值评估等三个层面积极采取有效的品牌化运作,以进一步满足电影受众/消费者的需求而获得电影市场优势,进而满足电影生产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华语电影"概念的提出与阐释是把两岸三地的电影艺术作为整体文化形态来进行把握,是华语文学整体观理念的一种延续。民族性多元化视域中的华语电影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的思想艺术精髓。把华语电影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总结,既有利于从客观上把握华语电影的审美特点和发展趋向,又有利于增强民族意识,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表现另类生存与情爱的影片——同性恋电影出现在华语银幕上,俨然成就了一种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另类的存在,华语同性恋电影的出现无疑具有某种深刻的暗示.在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观的长期遮蔽下,同性恋及其文化只能生存在幽冥的角落,而同性恋电影则试图走出禁忌的囚笼,演绎出一番别样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交流通常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而电影语言则是一种富有艺术性的国际语言,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无疑担当起了跨国交流的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顾名思义,跨文化传播无疑应是文化、传播并重。”[1]我们认为,电影不仅让中国人了解外国,而且也让外国人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5.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谜题电影是近年来新兴的电影类型,本世纪初国外学者纷纷研究这一新课题,然而至今未引起国内学者关注。不可靠叙述是该类影片的基本特征,从讨论不可靠叙述基本理论入手,论证不可靠叙述者是谜题电影的谜题机制之一。华语谜题电影的不可靠叙述者可以归类为"心理障碍叙述者""高智商叙述者""抒情叙述者";这三类叙述者相应产生了三类谜题电影,即"心理学谜题电影""高智商谜题电影""抒情式谜题电影"。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电影、电影文化学等方法,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电影融合汇流的历史进程,旨在为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研究的参照。结论认为,未来两岸三地的电影业应超越传统的合作模式,采取一种更高层次创新融合的发展策略,即在产业、文化的深度交融中保持各自原有的核心优势,积极适应新语境中观影群体审美趣味的变化,合力打造更具文化影响力的新华语电影。  相似文献   

8.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近30年的华语电影研究存在主体性和审美性的不足。因而,华语电影诗学应坚持以审美为中心,从美学、文化和产业跨学科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华语电影的独特类型、主题模式、文化传统、身份意识、审美传统、产业模式等进行总体的和整体的研究。因为存在迎合西方、片面追求票房和偏重散点运作等方面的问题,华语电影产业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理想。我们应立足华语社群,重点发掘泛亚电影市场;积极培育产业链;成立“华语电影产业集群”。讨论李安等的武侠电影的成功之处,是一个关乎全球化时代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问题。《卧》等影片成功的一个关键在于叙事策略的转变。它们不再满足于刀光剑影生活的奇观化呈现,而是通过叙事主旨的“去江湖化”、叙事方式的个性化和叙事内容的人文化,策动了一场华语武侠电影叙事策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华语电影:在互渗互补互促中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电影创作为主体的华语电影,是在互渗互补互促中不断拓展的.中华文化始终是贯穿华语电影的共同血脉,是其共同的文化渊源和文化之"根".而香港、台湾和大陆先后掀起的"新电影"创作浪潮,则给华语电影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并从整体上显示了华语电影的艺术水平、美学风采和发展趋势.这种变化和成就与两岸三地之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合作是分不开的.而应对WTO,华语电影则应不断提高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的研究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展示了广阔的学术视野 ,这就是在 2 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趋势下 ,运用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可以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中国现代电影史的研究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研究打通,即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演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应该汲取的主要教训,认真总结其创作生产的基本规律。其次,既要加强中国电影通史的研究,又要加强各类断代史、专门史、区域史和口述史的研究,从而使中国电影史的研究更加丰富、全面。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域外各种文艺思潮、文艺流派和各种电影思潮、电影流派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电影发展之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创作文化的历史形态与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发端于向大众文化倾斜的创作文化形态,在经历了短暂的宣传与商业本位并存的格局后转变为泛政治化一元格局,及至新时期艺术本位逐步确立、商业传统艰难复归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融合的创作文化格局。不同时期中国电影创作的兴衰得失告诉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在顺应社会历史文化趋向的基础上,从时代性角度确立正确的创作文化意识,才能繁荣创作,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是世纪之交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的盛会。会上 ,代表们就 2 0世纪中国史学回顾、2 1世纪中国史学走向、历史学的定位及功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精彩纷呈。与会学者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上也发表了饱含深邃智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反思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基础上,就当前学界认识颇有分歧而重要的一些问题,诸如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理路、课题选择、理论指导、基本方法、对象界定、主要视点、视域覆盖及立场追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有助于2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健康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化 ,可将 2 0世纪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历史考据和实证主义时期 ,时间大体从世纪初到 5 0年代初 ;第二阶段是庸俗的社会学模式 ,从 5 0年代后期到 70年代末 ;第三个阶段是多元发展时期 ,从 80年代到世纪末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质性的不变因素,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面对现实 ,迎接未来 ,加强人文教育已迫在眉睫。原因在于 :首先是扭转和防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人文精神失落现象的需要 ;其次是纠正我国大学教育的弊端 ,使其顺应国际潮流 ,成为完善的、最佳的教育的需要 ;最后是迎接 2 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 ,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肇始于 2 0世纪初的反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中医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具有诸多与西方科学不同的特征。随着 2 1世纪的生物医学的发展 ,将会发现人类对自我的研究不能完全做到“物我两分” ,中医学术的诸多难解之谜将被揭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改革,从而准确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形势下,以"双百"为指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