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屈宁  王曼 《人文杂志》2012,(5):106-112
清初史学,颇为繁盛,官、私修史呈现出双流并进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明史纂修领域,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的互动十分显著。一方面,官修《明史》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激励和推动士人修史的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不少有见识的史家出于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追求信史的目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修官史,并深刻反思官方修史的弊病,通过私修史书的方式予以回应。这种修史格局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史学的基本特点、整体面貌和悠久传统,而且可为当下史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某些参照。  相似文献   

2.
乔治忠 《河北学刊》2003,23(3):145-151
<明史>纂修的时间历程甚长,在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官方的纂修成绩很小.究其原因,是清廷当时仅出于狭隘、短视的政治目的开设明史馆,致使<明史>两次处于既无法实际纂修又不明言废止的状态.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顺治朝曾修成编年体<明史>等见解,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杨椿与《明史》、《明纪纲目》的纂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椿作为《明史》和《明纪纲目》纂修官,在二书纂修过程中,提出了鲜明的史学考椐主张,当时却未被清廷和史馆总裁所采纳。然而,在《明史》刊刻成书40年之后,清廷对《明史》和《明纪纲目》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订改修,其内容却是与杨椿当年提出的主张如出一辙,这说明杨椿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史识。杨椿在清朝官方明史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史学思想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及其清代浙东学派,以经史之学特别是史学称著于世,这与其研治并力倡科学是分不开的.黄宗羲在科学上也涉猎极广,特别是天文历算成就相当突出.本文首次对黄宗羲的天文历算成就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发掘,并探讨了其天文历算造诣在其经史之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明史》为官修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正史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其本纪部分叙事简洁、准确,多为后来学者称道.但其纂修久历岁月,虽屡经编摩,其中的疏漏讹误仍亦难免.今据《明实录》、文集、奏疏等资料校读,考证,发现中华书局点校本之本纪部分仍有一些讹误,且多为纂修之时资料参稽不审所致.  相似文献   

6.
唐后学者虽然不满于刘知几的"疑古惑经"思想,但却也不敢忽视其在历史编纂学上的理论建树,因而导致了"显訾其书、阴用其言"情况的出现。以《明史》修纂为例,《明史》馆臣频繁引用刘知几的观点来探讨修史问题,在史馆运作、史料采择、史书体例上都曾对《史通》理论加以借鉴。在史馆运作方面,主要是借鉴其理论避免史馆弊端;在史料采择方面,主要是学习其史料搜集与鉴别方法;在体例上,主要体现在本纪书法、附传类传、《艺文志》、邑里与称谓、论赞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心学在清初遭到程朱学者的猛烈批评,从而影响到官修《明史》对明代学术的定位。康熙早期史馆总裁徐元文兄弟提出设立《理(道)学传》的倡议,遭到了多方面的反对,意见主要可归纳为道学当去、总归儒林,道学乃道家之学,《道学传》惟《宋史》宜有之等。《明史》最终未立《理学传》,作为争论核心的王阳明被列入大传,传稿历经数次改易,最终以其本人及王学被否定而结束。  相似文献   

8.
王嘉川 《学术研究》2023,(5):117-132+188
清修《明史》过程中,不但纂修官对如何编修问题的理论探讨往往“读《史通》而兴起”,而且其实际施为亦常常“罔敢不持其律”,无论在史料的广搜博采、慎于择取,还是要求确定统一的修史体例,讲求体例的因时制宜原则,以及对《明史》纪传表志各部分内容的具体探讨,如各部分之间要互相协调,纪传应该记载哪些人物和事件,如何收录诏诰文章和辞赋作品,合传类传人物的分合原则与选录标准,是否保留明代士大夫以别号行世的称谓习俗,篇末史论应该如何设置,其内容的写作原则及其与正文的关系,要求摒弃前人在史论之后另设韵文式赞语的做法等,都明显受到了《史通》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史通》对《明史》纂修的影响绝不止于多所借鉴,而是扮演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角色,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桂发 《社会科学》2004,(12):121-123
有关明代历史的研究专著,迄今为止有汤纲、南炳文的《明史》,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等,专门研究崇祯十七年后南明小朝廷历史的,则有司徒琳的(Lynn Struve)《南明史》和顾诚的《南明史》等,但对于在明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晚明时期的专史则尚付阙如。樊树志先生的新著《晚明史》(1573—1644年)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专门论述万历到崇祯末70余年历史,因而在明史研究的学术史上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明夷待访录》看黄宗羲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于明末清初 ,集中体现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受西学及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 ,黄宗羲构建了带有中西合璧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 :以限制君权为根本 ,以富民为目的 ,以倡民权为前提。充分肯定这一启蒙范式的历史地位及其意义 ,对于了解中国民主思想的演变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李似珍 《船山学刊》2002,(4):143-143
朱义禄教授所著的<黄宗羲与中国文化>,有着不同同时代人的新内容,这种新,至少可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樊树志先生长期致力于明清史的研究,《晚明史》是其厚积薄发之作,宏观实证,抉隐探微,精彩卓荦之处良多。阔大的视角,两个别致的着眼点,叙事史笔的生动勾勒,深度学术积累下的卓识洞见,学术动态的紧密关注与推进,慨然幽深的历史感慨,这些因素铸成了该书的成功和特色。该书成为晚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3.
谢昭新 《江淮论坛》2012,(1):149-153
胡适作为《淮南子》思想研究的首创者,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淮南子》思想属性的辨识,二是对《淮南子》“无为与有为”思想的论析,三是对《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发掘,四是对《淮南子》“出世”思想的探研。胡适的贡献不仅在对《淮南子》思想研究的全面深入的开创性上,而且为中古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诸多方法论的学术路径,这对后世治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但它所叙述的诸多内容可和正史、笔记中的史料相印证,正像评论家所说它是以稗说存史.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但它所叙述的诸多内容可和正史、笔记中的史料相印证,正像评论家所说它是以稗说存史。  相似文献   

16.
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对黄宗羲《明文授读》不选其好友、且在明末文名籍甚的陈子龙之文表示质疑。经过深入考察,我们认为:黄宗羲之所以在其《明文授读》中拒选陈子龙文,原因是他属于唐宋派,在古文理念上主张文道合一、文以明道,而陈子龙则属于七子派,尚秦汉古文,兼采六朝之藻丽。因此,出于门户之见与自己文道合一的文学理念,黄宗羲自然不选文字藻采的陈子龙之作,这也许就是其在《明文案序上》所说"钜家鸿笔,以浮浅受黜"的那样了。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以恢宏的气势和睿智的眼光,深刻地总结了明代各种文学思潮、流派及文坛演变的经验教训,以破除复古摹拟、辨析是非得失为中心,展开了对有明一代散文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从而提出自己的本体功夫论的  相似文献   

19.
余光煜 《江西社会科学》2007,11(11):185-188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它在历史学及文献学上占有重要地位。颜师古的《汉书注》在疏通《汉书》文字、解决《汉书》阅读难题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颜注进行评述,一是颜注对字词句的训释,二是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阐释,三是对旧说的保存和补正。从而说明颜氏《汉书注》在训诂学、文化史等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黄宗羲的社会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成果丰硕的研究,但对黄宗羲文学创作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他诗歌艺术的评论则更少。黄宗羲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本文通过对黄宗羲的文学理论及黄宗羲诗歌的美感特质进行分析,着重就黄宗羲诗歌艺术在反映历史真实时所表现出来的沉郁而冷峻的史诗风格、在反映时代精神时所表现出来的压抑而悲壮的崇高风格、在反映乡土亲情时所表现出来的素朴而真挚的感伤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发掘黄诗所特有的艺术风采,拓宽对黄宗羲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