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路教授是我国逻辑学界的知名学者,其逻辑教学观点的独树一帜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王教授的逻辑教学思想可归结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逻辑现代化",它是指逻辑教学的现代化,而非逻辑学科的现代化;高校逻辑教学主要内容改革是指改革要以现代逻辑的知识体系替代普通逻辑;"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不是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方向。虽然,王教授的逻辑教学思想引发了激烈论争和讨论,但其逻辑教学思想中蕴涵的三个重要特点常常被学界忽略或误解,而这三个特点却为我们深入讨论高校逻辑教学和逻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现在我国高等院校文利的逻辑教学基本上仍在讲授传统逻辑,它大大落后于目前逻辑科学发展的已有水平。不少逻辑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逻辑学教学体系改革的意见,这种探索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想就逻辑学教学体系的概念部分的改革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逻辑界的同人参考。 我同意这样一种看法,一门科学的学科体系与一门科学的教学体系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从学科体系来说,目前总的趋势是越分越细,越发展越严密和系统,而从教学体系来  相似文献   

3.
曾昭皓 《南都学坛》2012,32(3):103-108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后,对其学科定位多从学科建设去探讨而产生疑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知识体系考察其学科定位是一个学科的内在视角。人类文明知识体系认识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现阶段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构成了全部的人类文明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学科定位随着人们对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认识的变化而变化。从学科管理制度和知识体系发展本身的内在逻辑看,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遵循了学科知识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符合其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发展理性。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的逻辑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逻辑学界从1978年提出“逻辑要现代化”的口号。但20年过去了,高校的逻辑教学依然是以传统逻辑为主。这种做法实际上仍然是拒绝现代逻辑:它肢解了现代逻辑的知识体系,歪曲了现代逻辑的基本精神。逻辑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整体。它在我国亟待普及和提高,所谓普及应该是一阶逻辑,而不是传统逻辑。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呼唤对相对独立于自然科学的诸学科的系统而有效的研究,然而这类科学本身并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名称.诸如“精神科学”、“历史科学”、“人文(人的)科学”或过于狭隘或过于宽泛;而对“社会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提法也存在各种争议.文章试图从自然与人的相互关系;人在认识“内部”与“外部”两个不同世界时采取的方法及文化的意义等问题出发,分析这些主流命名方式背后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以及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困境;并试图指出在命名过程中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等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能力通常指人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心理学叫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而人们完成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活动,都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配合.一切传统教育思想把教学能力叫作“综合运用知识”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或通过教学“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等.但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能力的概念不是僵化的,是随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普通逻辑教材改造或建设的统一,有两个视角:一是平视,就普通逻辑教材体系内部的问题,由改造而完善达到统一;一是俯视,是站在普通逻辑教材体系之上,由改造而发展达到统一。无疑,后一种视角是更为全面、深刻的,也是更为前瞻的。俯视也应该有着眼点。本文以普通逻辑的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为着眼点,来看普通逻辑教材改造或建设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作为学科理论,其每一用语或术语必须有确定的含义。“判断”与“命题”是逻辑学中重要的用语,但是,在逻辑学界其运用则有些混乱。在普通逻辑教材或论著中,大都将“判断”与“命题”混同不分,这不仅给学习者带来不少烦恼,而且也给逻辑理论自身带来不少麻烦。请看下面几个公式。  相似文献   

9.
论逻辑思维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逻辑学科在具体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发表一家之见。认为逻辑学的基本作用是简化知识,并使知识逐级上升为一门学科。没有逻辑学这一功能,我们至今只能停留在知识爆炸、然而是一盘散沙、没有文明、没有科学的时代。针对一般人认为“新科学,新发现是逻辑的中断而不是逻辑的延续”的观点,本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逻辑在巩固旧理论、建立新理论中的双重作用。最后文章还说明了逻辑学为一般科学提供了一套精确一义,简单易行的语言,这是逻辑学对于人类又一个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写作教学改革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力训练体系的深层次结合上。它需要符合学科知识的规律以及学习对象学习心理的客观规律。“课堂讲授体系”和“课后写作实践体系”这双重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实验,有力地开发了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已初步体现出提升教学效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应用思维形式表达思想”说质疑各种普通逻辑著作开宗明义必论普通逻辑的作用。“普通逻辑(形式逻辑)是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掌握普通逻辑知识就能使我们善于应用恰当的思维形式表达思想”。在我所见到的二十七种普通逻辑著作中,有二十种以上提出了上述论点。毫无疑问,“表达作用”说是个颇为流行的见解。可是,依我之见,“表达作用”说与思维和语言关系的一般理论相悖,而这种理论正是“表达作用”说的主张者所接受的。同时,“表达作用”说的立论基础是混淆了的逻辑和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如何丰富和发展传统形式逻辑,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自数理逻辑产生和发展以来,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严格意义下的形式逻辑,应当是专指传统形式逻辑中的演绎逻辑和现代数理逻辑”。这是以一种观念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人们总想用数理逻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去“丰富”、“改造”传统形式逻辑,这就不能不遇到一些困难。事实上,传统形式逻辑的产生和发展,直到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着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两大部分。过去,有的将传统形式逻辑(今也叫普通逻辑)看  相似文献   

13.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术语.通俗地说,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有两种情况: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影响或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负迁移.一般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产生正迁移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如果学生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或不准确,教师教学不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负迁移的可能性就较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正迁移,抑止负迁移的出现.这一点在概念的教学中尤显得重要,因为作为构成知识体系细胞的概念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改革教育评估制度,考试中命题、评分、评价等环节都必须紧紧围绕检测学生能力来进行,建立一套从根本上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应试教育”中的知识检测变成能力评估,对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行为、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指导学科教学、师生自我评价、教学目标设计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在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语文好象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毫不相干.只是单一的学习有关语文知识.结果效果很不佳.许多学生并不知道把语文知识同其它初中所开设的学科联系起来。这就是说,这些学生的迁移能力很差. 什么叫知识迁移呢?中国古语说:“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由此可见,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是决定新的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内部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良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十分强调这一因  相似文献   

16.
一个社会学家在研究他的学科的“一般理论状况”的时候,可能发现基本方向上存在着令人困惑的多样性。至少我自己不能确信,现代理论家的著作构成一个系统理论的连贯主体。目前没有任何统一的理论能够有效地用来作为一种协调和综合全部或者大部分现存社会学知识的工具。社会学可以看做是一门悬在研究和应用中间的科学,或者一门旨在“为知识而知识”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与批判理论的学科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人文学科理论建构的一个突出现象是早期批判理论的学科化。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例:它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中将“意识形态”概念抽离出来,将其与“审美”嫁接为一种逻辑上的种属关系,并以之为一个学科式定义的基本命题,由此而延伸出整个“文学理论”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学科理论的建构方式导致批判理论知识性质的改变,隐藏着一种一统化、同质化的本质主义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18.
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建构,是一项艰巨浩繁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门理论科学的知识形式,它的范畴体系必然是一个由各种要素辩证运动、不断推进、逐步丰富起来的系统整体,因而既有“开端”,也有“末端”,既有逻辑“始项”,也有逻辑“末项”。寻找不到逻辑起点,范畴体系就无从展开;确定不了逻辑终点,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了以往普通逻辑中真假概念界说的疑难及其根源,依据普通逻辑的学科性质及研究特点.对真假概念作出了新的界说,使其与普通逻辑的体系内容达到协调一致,利于普通逻辑的教学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汉学或“汉学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义的汉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或知识体系 ,不如说是一种意识形态 ,包括虚构与想象 ,协调知识与权力。狭义的汉学学科的意识形态倾向被掩蔽在学科理论假设与建制中 ,隐秘而不易察觉。“中国研究”出现 ,汉学进入后学科阶段 ,从冷战意识形态到中国威胁论 ,汉学的汉学主义贯穿始终。汉学主义批判触发的知识合法性危机 ,威胁到汉学学科与中国目前的汉学译介研究 ,后者的“自我汉学化”可能在无意识中助成的“学术殖民” ,从一个侧面使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建设陷入虚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