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红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通常学界认为各少数民族因其经济文化政治落后于汉族人,所以,认为少数民族汉化是民族融合的主流。此论正确。但民族融合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所走的道路也十分曲折,绝非仅仅是少数民族汉化那么简单。本文从剖析信都冯氏和勃海高氏两个家族的变迁,发现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汉人胡化再汉化的一条民族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冯君实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毛主蓆这一论述,精辟地阐明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深刻地揭示了汉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民族的发展是和民族融合分不开的。和许多其它民族一样,汉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也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而且每一次融合,都使汉族出现一个新的发展。这种融合在不 相似文献
3.
诸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88-91
灾荒赈恤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是中国古代民政事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灾荒赈恤在对前代的继承中又有新的发展,呈现出操作程序制度化、动员面广和形式多样等诸多特点。各朝政府的赈恤行为频繁有序,及时向上级汇报灾情是所有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中央政府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灾荒赈济政策,颁布后交由各级地方政府执行。这一时期灾荒赈恤以官方为主,辅以民间自救,其中官方赈恤程序较为严格、复杂,整个过程务必照章办事,同时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疏漏和腐败,赈恤行为每每被置于朝廷专职官僚的跟踪监督之下。而对那些贫穷、孤独、年老不能自存或失去生活保障者,政府则专门为其造籍,并最终使依格赈赡成为制度。 相似文献
4.
毕桂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一、“言乎政化”——小说与政治。 魏文帝曹丕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很注意文以致用,在他的《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论断,把文学和事功相提并论,是着眼于国家的治理与政治教化的,这个观点无疑会对小说理论发生影响。所以,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和上层人物都很重视小说。魏文帝本人就是一个好读神怪小说的才子。《列异传》旧署由他编纂,不一定可信,但至少与他有点关系。著名文学家曹植也是一个小说的热心读者,史书记载他“日诵俳优小说数千言”。曹植能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表明他很有才学,也说明小说很流行。他 相似文献
5.
任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73-78
君主专制固然与我国封建社会相始终,却并非是铁板一块牢不可破的.由于社会存在的多元性的影响,有时君主专制的链条上也会出现某些局部的松动.魏晋南北朝便呈现出一种君权削弱的趋势.本文认为原因在于战乱、尚书省的建成和儒学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薛瑞泽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离婚是婚姻破裂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离婚现象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因政治原因而离婚,也有因夫妻感情破裂而离婚,因丈夫的贪淫好色而离婚,传统的因女性无子、不孝而离婚亦仍然存在。不仅男性有离婚的特权,女性也可以主动离婚。离婚对于男女双方的影响是久远的。 相似文献
7.
刘振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6):36-41
陈寅恪先生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拓者,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民族与文化的历史考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他反复强调种族与文化问题是研究中古史最重要的关键.在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关系上,他提出"北朝胡汉之分,在文化而不在种族"的论点.这对研究中华民族融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隆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各民族史学的蓬勃兴起。与汉族史学空前发展的同时,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建立过政权的匈奴、鲜卑、羯、氏、羌、巴氏少数民族,其史学也取得了接近汉族先进水平的成绩。这种盛况,堪称史无前例。 秦汉时期,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已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长期建立过政权,但是,由于他们主要还是过着游牧生活,又远离中原,所以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史学。魏晋以后就不同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秦汉是我国古代宇宙理论的形成时期,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古代宇宙理论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宇宙理论的探讨十分活跃,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围绕着汉以来的盖天说、浑天说、平天说和宣夜说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通过争论,又出现了穹天论、昕天论和安天论等宇宙理论。总的来看,浑天说占着优势,盖天说仍在演变,浑盖合一论出现,平天说受到责难,宣夜说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戴武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从“悲”、“乐”互斥互补观点出发,探讨了有着明显悲剧气氛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中的“乐”特征及形成过程。文章认为,惶惑与苦难灵魂的艰辛跋涉,导致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在悲凉苍穹的罅隙中,也露出“乐”的曙光─—去苦求乐,而这表现在“纵欲为欢”的外向性乐与回归田园山水的内向性乐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袁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
魏晋南北朝小说中有很多鬼神故事,有一类和坟墓有关,且很多人还得到鬼的馈赠;还有一类直接说墓主自己出来卖随葬品.正如这些故事中有的人物所说:"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这类故事是带有游侠色彩的叙述者编造出来的变形的盗墓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宴立山 《今日湖北(理论)》2007,(7)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自然灾害严重,战争频繁,人民苦不堪言,四处迁徙,与此同时,北方鲜卑、匈奴、羌、羯等民族纷纷内迁,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引起这些民族迁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的,也有社会经济的,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促使北方民族的迁徙。 相似文献
13.
任怀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论魏晋南北朝北方坞壁地主经济任怀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江南偏安的社会环境不仅决定了南北地区有着不同的土地制度,而且也塑造了南北地区不同的地主经济特色,即北方坞壁式地主经济和南方庄园式地主经济。探讨这一时期北方坞壁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旭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迭遭战乱,社会动荡,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在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逐步好转的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前秦以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北方商业曾出现过三次发展与兴盛时期;而在晋末永嘉之乱、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以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相争的年代里,北方商业也出现过三次破坏与衰落时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并未被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商业复苏的生机亦未被斫丧殆尽,它在重重阻碍下艰难发展,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朱和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业较战国秦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事其业者不仅包括大族地主,而且自耕农也纷纷经营,因而使整个经营管理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方式。商品性种植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品结构,促使了商人地位提高,为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并有利于某些高产值作物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罗新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
鲁迅先生五十年前所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精辟地论述了魏晋时期饮酒及服用寒食散这两种影响很大的社会风习;余嘉锡先生的《寒食散考》更详尽地考述了这一社会恶习。前辈大师的论述对深入研究和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社会面貌有极大的意义。笔者不避粗陋,拟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不衰的、与饮酒服食相比在影响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赌博之风及其特点作一些论述,以就教于硕学方家。 相似文献
17.
何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6)
持续三百六十多年的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转折的时期。其阶级斗争、民族矛盾十分激烈、尖锐,而统治阶级内部又不断地争权夺势,自相残杀,致使封建王朝如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替。这种始于东汉末年的社会动乱局面(唯西晋时期曾有短暂的统一),直到隋文帝灭陈才告终结。可是,在先秦,两汉文学的深厚基础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取得了全面的发展,不仅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作品,而且也产生了象刘勰、钟嵘那样卓越的理论家、批评家;不仅诗歌创作日趋成熟,而且有赋、骈文、小说等多种体裁的长足进步。无怪乎文学史家将魏晋南北朝概括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了。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不能不注意如下三方面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写作理论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正式构筑时期,这个学科体系从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构筑,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这个体系的正式确立。本时期的写作研究形成了儒、道、佛互补的理论特点,注意对写作本体的纵深研究,而且从写作研究的本身出发,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术语,形成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写作理论特色,但有形式的侧重与宗经的偏颇。 相似文献
19.
李道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正式构筑时期,这个学科体系从多层面多方位进行构筑,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这个体系的正式确立。本时期的写作研究形成了儒、道、佛互补的理论特点,注意对写作本体的纵深研究,而且从写作研究的本身出发,创立了许多新的理论术语,形成了与先秦两汉不同的写作理论特色,但有形式的侧重与宗经的偏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理论思维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式。就基本趋势而论,魏晋南北朝时,物质概念是在新形式下,即在“崇有论”反对“贵无论”,“神灭论”反对“神不灭”的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