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设性人居环境是生态性和审美化和谐一致的环境,是人的健康生存并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内涵居住条件生态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是在自然与艺术的统一中趋向生态审美化的环境构成。审美化的城市人工自然环境是建设性城市生态构成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居环境审美化的主要表现。人工自然环境需要绿色情境的生态支持系统,必然要成就人们从事诗意化生存的居所。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人口剧增而生存空间日趋缩小。在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的今天 ,我们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怎样改善我们城市的人居环境 ?而当德国柏林 1994年建成第一座生态办公大楼 ,成为全球物业绿色革命信号的时候 ,实际上 ,就已经向我们启示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具体途径 ,展现出城市环境革命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曙光。生态楼是环境意识生态原则、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刻意利用建筑空间、发展城市生物生产 ,增加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其自然生产力 ,以形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是它的根本特征。在生…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性和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稳定性和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4.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是黄山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实现“三最”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在2004年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水平,并在2005年积极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黄山的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场所,又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建设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体系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可借鉴这一理念 ,有所为有所不为 ,缓解城市环境带来的人与自然规律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在人居环境研究中的最新观点 ,同时还对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与制度安排、房地产开发与建设、城市社会文化与人文素质等问题进行了分类述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西方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彰显外学特征的现代生态伦理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建立的基础是境界观,而非生态观;体现的是一种境界追求,而非科学规范。但这种境界观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深层观念的变革及其理论新思路的探索,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四种境界,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境界层次。  相似文献   

9.
廖柏明  余俊 《社会科学家》2006,(Z1):345-346
文章分析桂林市旅游生态城市中环境执法的战略任务,探讨了桂林市环境执法的组织设计,提出了桂林市环境执法协调机制的创新设想.旨在提高桂林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旅游生态城市中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桂林城市更美、更亮,为全面建设桂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佛家环境伦理与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家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潜在而丰富的现代生态智慧:它在"人性本净"的基础上引导人们生成慈悲情怀;在"众生平等"的理念下拓展人们的伦理疆界;在"依正不二"的原则中确立人们的生态责任;在"圆融无碍"的思维中体悟亲和的自然。佛家此种慈悲众生、平等无差、依正不二、圆融无碍的环境伦理,作为农业文明下的素朴生存经验与道德体悟,不仅构成了古代文明传承的精神力量,也可成为当今环境伦理建构的理论资源,为当代人类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类主体自身的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法治秩序的形成主要依赖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也即需要公民具备“守法精神”。我国传统社会不具备形成公民守法精神的土壤,因而在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出因缺乏公民守法精神而难以形成法治秩序的状况。但法治建设是必由之路,公民的守法精神亦不可缺少。在我国,培育守法精神既要利用本土资源,也要理性对待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现代化管理是现代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条件。全面亮化城市现代化管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更新城市管理理念,明晰政府城市管理职能定位,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城市管理系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城市现代化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现代性的含义和现代性对于自身确定性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现代性的困境;通过和现代性对比,揭示了西方古代思想中所包含的实践智慧及其受思辨形而上学的影响而具有的局限性;最后对中国古代实践智慧相对于西方思想所具有的优越性及其特质进行了阐释,说明它对于解决现代性的困境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花鸟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人艺术家试图将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玩,反过来.文人生活环境的设计也以绘画理念为本."文人画"即文人在诗文之余创作的绘画,消遣性与自娱性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书法是中国文人从事造型艺术的基本条件,文人最普遍的技能训练是习字,汉字属于一种抽象的绘画,所以他们要进行艺术活动,最佳的选择只能是绘画.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痴狂,并将它看作智慧的传达.历史上不管什么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容忍或关注的态度,痴狂就成为中国艺术家的一种生存方式,也是艺术表现方式.由于艺术创造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所以,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独居老人生活状况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化 ,独居老人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造成了上海市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很多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晚年生活。本文通过各种调查 ,分析上海市独居老人的生活问题及其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儒内道--中国传统处世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湘 《中州学刊》2004,(4):150-153
儒学和道家学说在人生态度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刚健进取、积极入世;而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遁世退隐、消极出世.两家的人生态度各有得失.在中国传统社会,两家并非完全隔绝,毫不相干,而是彼此交融,表里相辅.在实际的人生道路上,儒家居于中国文化的显层,道家则处于中国文化的深层,多数时候隐而不显,但却渗透到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外儒内道是中国古代士人中最常见的一种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在现代社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敦枫  赵婷 《重庆社会科学》2010,(10):107-111
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界人士。以抗日救亡为主题,重庆作家创造出了繁荣的抗战文学。时局的动荡不安、经济通货膨胀,使得重庆作家生活日益艰难。然而,危机时局也激发了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和创作欲望,从而形成了陪都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局面。与此同时,重庆作家们也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迈入新世纪思考伦理学继往开来的工作 ,感慨良多。回顾 2 0世纪以来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历程 ,有许多东西值得回味咀嚼。特别是有许多东西值得今天的学者借鉴与反思。例如 ,2 0世纪初期的哲学家对公民伦理的深度关注 ,既体现了继承传统的自觉 ,也紧紧地抓住了建立新社会理想的核心课题。相比之下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伦理学研究的兴盛带来了著作与论文数量的倍增 ,但在 2 0世纪上半期所取得的许多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反映、得到吸收借鉴。也就是说 ,我们并没有很好地从事批判继承的事半功倍的工作 ,而是在没有深刻反思的前提下另起炉…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保制度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的主要论点可知:目前有关低保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自说自话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前城市低保制度在核定家庭经济状况、形成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维护救助者的尊严和自由、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应当规范以家庭经济状况调查为核心的审核制度、建立与促进与就业相关联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法制为基础的惩戒规范、完善以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