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中期是论词绝句这种词学批评类型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大量以论词评词等直接标题的论词绝句的出现,表明此期论词绝句应用于词学批评之中自觉意识的觉醒;受浙西词派和乾嘉学风的影响,此期的论词绝句又呈现出推尊姜张、重视词体探源和词籍史料辨析等新的特征。这表明词学批评中论词绝句的正式定型,在清代词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5.
本文阐释了中国古代绝句产生、形成的见解,指出一种流行说法是不合实际的谬误,具体阐释了历代绝句的特色和风貌,绝句鉴赏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7.
在辛弃疾雄踞词坛以前,被历代词评家誉为词的“正宗”的婉约词,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曾经出现过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人,写出了大量风格各异、千古不废的名篇佳作,但比较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婉约词,几乎没有超出闺阁庭园、伤春怨别的传统藩篱。至辛弃疾出现,婉约词的创作为之改观。稼轩婉约词中虽也有同类题材的词作,但其内蕴已与前人之作有明显的不同。辛弃疾不仅全身心投入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斗争,而且还全身心倾注于词的创作。 在现存六百余首稼轩词中,婉约词占有相当比重,它以“清而丽、婉而妩媚”的词风… 相似文献
8.
9.
10.
(一)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其词作流传至今的,数量虽不多,可确定其归属的还不到五十阙;但她以其卓异之才思,名震当时词坛,其词作流传千古,其中透出的美的民族性令人惊叹不已。所谓民族性是指特定国家、特定民族共有性质,积淀着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审美心理格调。文学艺术则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气质、心理形态,它是民族性的外化形式。民族性作为特定国家、特定民族的总体特性,总体地渗透于各种艺术形式之中,但在不同的时代,它既有继承性的一面,即具有历史贯穿性,同时又显示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即具有时代性。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刘熙载 相似文献
12.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拔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韦庄词中的思妇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韦庄词中的思妇形象漆子扬韦庄现在词54首,全部收在《全唐诗》中,其中48首收在《花间集》。大约三分之二的作品与女性有关,据欧阳炯《花间集·序》所云,词在当时文人手中不过是宴席间歌儿酒女演唱以助洒兴的艳曲而已,因此美人和男女之情便自然构成了这一时期的... 相似文献
14.
15.
苏轼词在词史上的开拓性,历来评论甚多。我们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发现艺术直觉对苏轼词在词坛上的开拓、创新,有着重大意义。苏轼对于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心理活动,常常强调创作应按心理活动自然发展而发展。他谈到作文时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自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把作文比之山川的云雾、草木的华实,实则强调创作的自发性,强调作者与文章真实的统一。苏轼又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 相似文献
16.
17.
在我国文学史上,周秦以来,诗文一直占据着正统文学的地位,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诗以言志,文以载道,体现着主流意识形态所赋予的价值和功能。而词这一起源于唐,滋衍于五代的新型文体,由于其初始阶段价值取向与传统诗教的背离,直至宋代一直被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领域一座巍巍耸立的高峰。基于大唐帝国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思想解放,诗歌园地上出现了百花齐放、争芳斗艳的奇观。放眼望去,但见名家辈出,佳作如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无疑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在唐诗诸体中,无论是古诗、律诗、绝句,都有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许多闪闪发光的明珠,它们以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再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社会心理的方方面面,博得了后人的由衷喜爱和击节赞赏。大概是由于形式短小、内容精粹、易诵易记的缘故,绝句往往流传最广,更多地为广大群众所传诵。例如: 相似文献
19.
蒋哲伦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3)
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样式,有它独特的体性。本文按照“循名责实”的原则,从词的三种不同名称——曲子词、诗余和长短句入手,分析和探讨了词“别是一家”的基本特性,认为娱乐性、抒情性和长短句是构成它本质的三大要素,其中“缘情”一项是奠定词体并贯串始终的最基本的规定性。文章还从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中“言志”和“缘情”的不同走向,揭示出词的文学特征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徐培均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4)
山谷词在词史上有一定地位,然而褒贬不一。本文在论述时与东坡词、淮海词作了一些比较,认为山谷词能把相互矛盾的内容与形式扭结在一起,因而形成疏宕峻峭、生新瘦硬、于倔强中见姿态的风格特征,兼饶豪放婉约之致。其不佳者,虽有关句而多斧凿痕,语言亦不甚入律,使人有矫揉与生硬之感。其成就逊于东坡与淮海,然亦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