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母亲10年前去世,父亲现在也快八十了.大哥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好,最近父亲想立一份遗嘱,将他的房产指定由我一人继承.可是大哥不同意,说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只能处分一半,另一半属于母亲的遗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请问,父亲是否可以处分该房产?  相似文献   

2.
我母亲10年前去世,父亲现在也快八十了.大哥与父亲关系一直不好,最近父亲想立一份遗嘱,将他的房产指定由我一人继承.可是大哥不同意,说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父亲只能处分一半,另一半属于母亲的遗产,应该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请问,父亲是否可以处分该房产?  相似文献   

3.
良心     
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提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  相似文献   

4.
1995年 1 0月 1 6日晚上 ,荣渠大哥参加全国政协视察组到四川视察社会治安情况。我特地赶到成都 ,同他商讨编辑出版纪念父亲罗文谟先生专集的问题。他嘱咐我说 :“该做的事要抓紧时间办 ,不要再拖 ,有些事再拖恐怕就来不及了。”没有想到 ,此后不到半年他就匆匆与世长辞 ,成都一别 ,竟成永诀 !崎岖坎坷的道路  荣渠大哥毕生专攻史学 ,治学道路崎岖坎坷 ,迭遇挫折。四十年代前期他在树德中学求学 ,任课教师罗孟祯先生的教学 ,引起了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1 8岁那年 ,他读完高中二年级后就以同等学历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社会系 ,开始了专业性的…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匠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不容我仔细思索就要我回答许多超出学徒工范畴的问题。别人答不出来,他悉心指教。我如果答不出来,他轻则拂袖而去,重则动手敲打。所以我学木匠那阵儿,吃饭都不同他在一块儿。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地一个人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左敲敲右打打,刚刚装好,父亲回来了。他走到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儿看。虽然在装配中毁了一根木料,可我心里为自己终于能单独完成一件作品而欣慰,私下里等待父亲能给我几句褒奖的话。  相似文献   

6.
华岗,曾用名刘少陵、林少侯,笔名华西园、华少峰,晓风等,是浙江省衢县(原龙游县)庙下公社人。1903年6月9日出生在山区,父亲华三铭务农,母亲操持家务。家中贫寒。父亲性格耿直,思想开明,虽只读过几年私塾,但喜爱阅读报刊,关心时事。他对两个儿子早年参加革命是支持与同情的,在旧中国为此而受到各种非难。华岗兄妹五人,大哥务农,三弟  相似文献   

7.
父亲是中学教师,一向温文尔雅,是出了名的好老师、好丈夫、好父亲.可是,他在61岁那年,竟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从此,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开始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父亲患病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平时住在单位,周末才回家.父亲一见我,总是惊喜地说:"小雨,你回来了!什么时候回来的?"可过不了一会儿,他从里屋出来,再见到我,仍然会惊喜地重复刚才说过的话.我和母亲都说他"老糊涂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相似文献   

8.
一 谭嗣同是一个政治思想家,并不是专力于诗文的文学家。但他的诗文,却具有个人独特的风貌。他的诗约有百五十篇,可以说是他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写照。 复生幼年遭遇是很不幸的。七岁他父亲官京都,他母亲带他大哥回故乡浏阳就婚,把他留在北京,遭到庶母的冷遇,精神上受到打击,郁郁寡欢,逐渐瘦弱起来。所以他在文章中说他“少遭纲伦之厄”。十二岁时北京又发生了大流疫,他个人是死而复苏,所以名叫复生。他的二姐,母亲、大哥在这次流疫中先后去世。这种变故,给他幼小时心灵上的刺激,是非言语所能形容的。所以他在后来追忆往事时写的《湘痕词》中说:“少更多难,五日三丧,惟亲与故,岁以凋谢,营营四方,幽忧自轸,加以薄俗诊气,隐患潜滋,迂学孤往,良独怅然。”因而他说他的作品“发音鲜宣平之奏,搞辞有拂郁之嗟。”这就说明了他的凄苦感伤一类作品产生的生活根源。作为这类作品的代表有《湘痕词八篇》。这是他对死者的挽歌,一方面写出生离死别的痛苦,所谓“昔为连理枝,郁郁桂与兰。今为泉下土,蔓草霜露寒。深谷或可陵,容光觌无端,亦有阡与陇,徒作异物观。”再一方面在思想上又故作达观,来排遣自己悲哀的情绪。但为时不久,就又为原来思绪所控制。诗的最后一篇中说的很  相似文献   

9.
“逆子”     
父亲得了癌症,住院一个多月了,他却没来过几次.即使来了,也是放下钱,说不了几句话就走.他说公司忙,离了他就转不动.再说,还要照顾孩子.看着他匆匆离开,母亲总忍不住暗自落泪,深恨他不孝.从小到大,父亲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他几乎没让大人省过一天心.小学顽劣,中学忤逆,大学和人打架被劝退,开公司亏得一塌糊涂,结婚,离婚,父母为他操碎了心.  相似文献   

10.
年轻的父亲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公园里放风筝.风筝不一会儿飞到了墙头上,绳子把风筝与墙上的野花紧紧缠住,于是,父亲说去拿个梯子来取下风筝.父亲刚要爬上梯子,但想了想,决定让儿子爬上去试试.  相似文献   

11.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都让儿女把能读的书刊挑出来,闲余时,让孩子们轮流读给他听.老师和他的4个弟妹就是在给父亲的读书声中度过了童年.直到他们纷纷离家到各地读大学、工作后,老人家一直留着这些书刊直到去世.老师说他现在已有了孙子,他想把老父亲对书的敬畏与热爱传下去.  相似文献   

12.
刚刚踏入社会的他.出于对“按摩”的好奇.误入歧途。他备受身心折磨,决定以告别这个世界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一、问学 一路学来.永不停歇 张弘(《新京报》记者,以下简称“张”):您对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形成的?许倬云(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台湾大学史学系教授,以下简称“许”):我在没上学之前,历史知识是散乱的。打仗期间,跟着父亲到处转,父亲是海军出生,他对战事很熟悉。我经常听他讲一些历史掌故。辅仁中学是很特殊的中学.我没有多少英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普希金 音乐大师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并不温暖的家庭,他的父亲嗜酒,脾气暴躁,经常打人. 贝多芬从小就表现出一些音乐天赋,父亲显然也意识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可是他想的并不是如何好好培养这个孩子,让其成才,而是如何利用他为自己赚酒钱.因此,贝多芬练琴时只要出现一点差错,就会招来父亲雨点般的耳光.邻居们经常见到这个可怜的孩子被打之后,又累又困地蜷缩在墙角睡着了.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公元1858—公元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因是广东南海人,后来也有人称他“南海先生”.或“康南海”.他生长在当地有名的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康达初,曾经在江西做过知县.康有为从六岁起就在家中接受儒家正统教育,十二岁能赋诗.十九岁起受学于广东著名学者朱次琦,重“经世致用”之学.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民不聊生,加之列强相继侵扰,使他对传统文化能否救国产生怀疑.三年后,他怀着这种苦闷的心情辞别朱次琦,到西樵山去攻读道教、佛教的一书.在西樵山,他结识了当时的翰林院编修张鼎华.通过交往,康有为从张鼎华口中得知朝野上下已有要求变革现状的呼声,这使他大为高兴.从此开始,他便潜心研读西方政治制度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书籍,进一步明确了他的变法维新思想.1879年底他又去已沦为殖民地的香港游览、考察,并为当时香港一片繁荣景象所吸引.两相对比,使他确信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远远胜于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实行变法图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孕沙成珠     
黄光 《快乐青春》2010,(5):11-12
他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父亲是闰土式的农民,木讷、寡言。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父亲把他送出了大山。  相似文献   

17.
永不放弃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从小他父亲就希望他长大后能当一名出色的律师,但他在浪费掉父亲毕生的积蓄后,却从律师学校休学了。他父亲失望得流下了眼泪,并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这辈子都不会成功了!”  相似文献   

18.
马叙伦传略     
一马叙伦(1884.4.27——1970.5.4)现代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字彝初(又作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今余杭)人。马叙伦高祖是农夫,曾祖是鞋匠,祖父三考出身,其父承继书香。不足四岁时,其父便延师为他破蒙。从此,便开始学“小学韵语”、“大学之道”。读书之外,亦写描硃字。十岁,字就写得相当好了。这年,父亲逝世了,母亲把他交给他父亲的好友带到苏州拜刘题为师。此人教学方法很好,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诗史上,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蒋光赤是应该名列前茅而不应该被忘记的。蒋光赤(一九○——一九三一)又名蒋光慈、蒋侠僧。他的祖籍是安徽省六安县,一说是河南省固始县。他于一九○一年九月十一日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祖父是轿夫,父亲蒋从甫做过学徙,坚持自学,写得一笔好字,并且能做诗文,后来教过私塾,开过杂货铺。光赤七岁上私塾,颇聪明,被称为“神童”。他因受其父亲耳濡目染的熏  相似文献   

20.
蒋祖怡先生是我敬仰已久的人,他的有关文章学的著作,如《章与句》(与他的父亲蒋伯潜先生合著)和《文章学纂要》,我老早就拜读过了。1984年,拙著《中国修辞学史稿》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第九篇第五节评述几本谈论到辞格的文章学著作,也特别提到蒋氏父子的上述两种著作,并肯定了他们的论点。如《章与句》一书中说:“修辞学只告诉你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