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美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是唤醒人类对大家园与小家园的追求、热爱与保护,从而摆脱生存困境、化解生存危机,使人类的栖居更加和平、和谐、安宁、纯净的心灵追求和精神期盼.在家园意识昭示与驱使的能动环境中,正常的自然人无论身处异境与否都渴望有一个家即安身之所,以摆脱或减少寒冷、危险、丑恶、焦虑、孤独甚至死亡,并由此而进行艰苦不懈的重塑与抗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纪之交学科交融与学术创新的一个热点论题,文学地理研究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揭示了文学地理研究的历史进程,在回溯文学地理研究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将世纪之交的文学地理研究划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吸收与酝酿时期、90年代的多元发展时期、21世纪初的走向整体研究与理论构建时期三个阶段;然后依次从区域性、专题性、整体性、个案性、理论性研究五个重点领域总结了世纪之交文学地理研究的重要进展;最后是对文学地理学研究预期走向的展望,提出应针对当前文学地理学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实证成果不够显著、研究重心不够明确、文献基础不够坚实、学术交流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加以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将19、20世纪之交的俄罗斯文学统称为白银时代的文学,认为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白银时代不是学术概念,而是文化概念,这一时期的哲学、历史学、法学、宗教神学、语言学、社会学等等人文科学范畴内出现了一大批造诣精深、影响深远、成果卓著的大家。这批文化大家走出了实证主义哲学的传统理念,走向了以形而上为追求的唯心主义。因此,这场文化振兴不仅仅表现在诗歌和小说的繁荣上,也包含了戏剧、出版等行业的繁荣。本文旨在挖掘这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兴起的缘由,以期能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遭受过多次严峻考验.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以及20世纪末21世纪初东欧亚洲国家的社会主义演变,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主题、艺术思维、艺术结构和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世纪之交中国女性散文自现代文学时期以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繁盛和成熟的原因,指出女性散文以女性自我意识为标志,以袒露时代女性心灵求索轨迹为己任的舍我其谁的特点,并提出了界定“女性散文”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代台湾及旅美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为台湾,也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审美经验。文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夏志清、颜元叔、李欧梵、王德威,简要考察论析了他们各自的批评个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将中国文学分为八大类;同时,他还认为文学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文学意识与历史意识作一比较,才能了解文学意识的本性;而文学意识的价值意义则体现在其真、善、美三者的结合上.他在对中西文学之比较中,虽然习惯于用本民族的文学标准去观察和评判西方文学,不免带有文学评判价值上的主观片面性,然而他的文学观却有着独到的理论创新、理性判断和审美情趣,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与文学观的变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抗日战争对中国新文学和文学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新文学在继资产阶级性质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无产阶级性质的阶级论文学观的演变之后,在抗战爆发时又确立了全民性质的民族文学观。在整个抗战期间,民族文学观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同时又与阶级论文学观发生着此消彼涨的复杂统一关系。最终随着抗战的结束,民族文学观退出文学历史的前台,阶级论文学观重新占据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横向比较的角度和宏观层面探讨梁实秋的文学观和翻译观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其文学观对翻译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摹仿与纪律"的文学本质论使他的翻译态度严谨而理性;"天才说"的文学主体论使他的翻译选择呈现出较浓的文化精英意识;"中庸平和"的文学审美论使他的翻译策略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在彰显"异"的基础上体现"适度"原则;"判断与透视"的文学批评论使他的翻译批评注重对作品伦理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以对人本问题的执著关注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纯文学的典型代表。史铁生的创作特色来源于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史铁生的文学观具有鲜明的精神个性,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想,在文艺理论领域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主张诗歌应继承现实性传统,反映现实内容,表现出风骨和兴寄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学观主要有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这两种文学观在西方现代文学观的强烈冲击下,仍然得以延续。阮元的纯文学观、章太炎的杂文学观、刘师培的纯文学观与杂文学观都与传统的杂文学观和纯文学观密不可分,可谓传统文学观的现代余绪。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是万历首辅,作为一位施政者,实干家,他的生活中心只有政治。张居正的文学观念与朝政、治国紧密相连,强调文学的政治功能。在此,从雅正、质朴、实用三个方面来分析他的文学观念,力图对他的文学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是中国近现代之交的著名学者,他的复古主义文学观包括将“文学”的概念回复到先秦时代,倡导诗文创作应该宗法于魏晋等。然而章太炎的思想是复杂的,他曾激烈地批判传统,又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学进行抵制,最终退化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章太炎的复古主义文学观体现了其所处时代的过渡性特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发展所蕴涵着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文学社会学视域中工农兵文学受众观的特点:受众是提出各种要求的工农兵文学的主动策划者,而不是听命于作家的被动接受者;受众不但阅读作品,而且检验作品;阅读作品的主要目的是接受思想教育,在接受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欣赏。这种受众观和其他的通俗文学、精英文学的受众观完全不同。而这种独特的文学受众观,是由毛泽东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从今天的角度看,它有违于文学的本质规律,但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向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著称文坛,以往研究者多关注其早年文学现或文学现的某一方面,没有对周氏文学现做较全面评析,从批评论、功能论、文体论、本质论四方面分析周作人文学观,可以粗略窥视到其文学现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曾和鲁迅等先进分子一道共同开创了中国新文化之路 ,他在本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文学观以及当时的思想和文学活动 ,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五四”高潮过后 ,他的文学观却呈倒退的趋势 ,这种倒退必然导致他整个的文化思想乃至政治思想的蜕化 ,也必然对世人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魏之际是中国文学的一个转折时期.曹操及其二子曹丕、曹植不仅重视文学创作,而且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对文学施加影响,催生了建安风骨这一文学审美风范,实现了文学自觉.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观的演进与文学翻译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文学翻译早期,由于文学意识的不自觉,文学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文学本身而是为了宣教启蒙,文学翻译选材较为盲目,缺乏系统性.随着文学翻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学社团的蜂起,不同的文学倾向被直接反映到文学翻译思想中,我国的文学翻译观出现了为人生、为艺术的转向,文学翻译选材也随之变得有选择、有计划、有主题,从而促进了文学翻译的繁荣和发展,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南宋心学家的文学观是建立在其哲学思想体系之上的.以仁义的"本心"为核心,延伸出该派基本的文学观,即立心为本,作文为末;抒写"无邪"之思;直抒胸襟,平夷闲雅.他们是将道德绝对地置于文学之上,从而形成了道德然后文章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