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世纪转型期文学多元时代文学批评乏力的外因内因基础上,提出文学批评的应对之策在于坚守批评立场,以学理服人。文学批评活动是贬斥恶俗审美、弘扬优秀文学、追求真美的活动。这种活动同时在两个向度上展开:针对创造主体,它要把握其优劣,帮助作家创造更好的作品;针对欣赏主体,它要阐释其价值高低,提升读者的审美品味。不断地批评和反批评,才有更高的和谐和真正的发展。越有论争,越能多元,越能彰显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批评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它的社会性无法割裂。因此,文学批评具有审美功能和社会政治功能二重性。文学批评的审美功能一方面表现为批评文本自身具有美感吸引力,另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对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分析,深化读者的审美体验,增加读者的审美愉悦。文学批评在分析文学艺术性的同时,必然要涉及文学作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并对它们作出衡量和评价。文学批评的社会批评性质,不仅使批评在透视作品的社会性时发现其独特价值和局限,而且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使文学批评超越审美和艺术的层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获得自身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批评主体以文学本文为依凭进行批评活动,而文学本文只有在成为批评主体的对象时才成为现实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双向建构过程,它既是作家作品审美价值现实生成并产生美学影响力的必要中介和手段,又是文学创作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接受与审美乌托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学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性是文学主体性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探讨的深入、国外接受美学和读者理论的传播,人们对文学接受者的主体性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文学是一种艺术,它是由语言来缔造的一个真实的虚构世界.文学又是一种多层次的结构,它一般存在着审美的多层次性.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作品本身包含着"多种价值"(multivalence)造成的.而"多种价值"又来源于生活所赋于作品的多种语义层. 但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潜能又受接受主体的制约.依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作品的本  相似文献   

5.
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特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直观阅读经验的审美反思,是反思后的表达,是表达中的反思;主体性、象征性、语境性、对话性是批评言语的四大特性。文学鉴赏虽是属于前文学批评的直观阅读活动。但它追求一种深度艺术体验,与诗意人生相融合,在阅读态度、方式、境界上与文学消费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面临着范式的转型,审美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沦为多元批评标准之一元.这当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的样式发生改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的兴起与审美批评逐渐式微是相伴而生的.审美批评往往被作为抵抗批评退化的武器.在审美泛化的背景下,审美话语和审美批评常常被溶解到其他批评话语之中.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诚挚的作家,他们一手搞创作,一手作批评,努力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7.
词体文学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独具民族特色的批评形态。它发端于宋代,承传于元明,繁盛于清代,具有审美性、感悟性、组合性等审美特征,在文学批评史上既有理论批评的价值,也富于文学审美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悬念是叙事作品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审美视角具有两重性:其一,从读者角度而言,悬念契合读者阅读的心理需求和期待,充分调动读者的欣赏兴趣和激情,让读者在体验和破解悬念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其二,从叙事文本层面审视,悬念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结构形式。悬念能有效提升叙事文本的可读性,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其美学效果来源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学批评不同于文学阅读和文学理论,它是二者的中介环节.新时期以来的批评出现了向阅读和理论倾斜的两种运动态势,文学批评在当代的许多困境均与此相关.而理解这种状况的成因及实质,使批评在这双重运动中保持对话和开放,是文学批评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的德本思想 ,决定了中国文学批评一开始就形成了以解决人生实践为宗旨和目标的价值批评 ,形成了文学批评的人伦理性、价值理性和社会本体论特征。先秦的德治观 ,直接转化为文学批评上道德形而上的内在含义 ,使中国文学批评具有了特殊的原型本体性质 ,也反映了文学接受处于实用阶段时人们的价值期待。德本精神派生出来的“比德说” ,使中国文学批评把文学提升到一种审美、道德一体的层面来观照和评价 ,因此形成了文学批评以德为本而物象比附的审美定势 ,而不会以类似西方文学批评的理性形态出现。这种德本批评 ,始终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学批评 ,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主流和主体 ,并内化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思维模式和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1.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者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召唤结构”,并主要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学的方法为文学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做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理论描述,使文学解释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立足点,进而对读者的接受心态起到一个预先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读者论     
一、接受美学开拓了研究读者的新纪元文学产生之后,随之就产生了文学批评。源远流长的文学批评史上和当代的文学批评实践中,模式纷呈,如心理学派批评模式、形式主义批评模式、社会学派批评模式等等。这些批评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意对作家与作品的研究,对读者本身的研究则注意较少。  相似文献   

13.
王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家批评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文学批评是“大师的批评”的典范之作。第一是对文学的灵性把握与感知。他主要从个人的写作经验出发,去感受作品的美,去感受作家创作的甘苦。第二是随笔体式的叙述方式。那种阅读直观感受和鉴赏式批评方法,使王蒙在把握文学作品时不象一般的批评家那样注重作品的理论形态,而是比较关注文学本体,大多从文体上进入作品的艺术世界。第三是个性化的批评语言。那是一种具有层次感、力度感的语言,也是一种激情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冯雪峰的文学批评充分体现了现代性的时间观念、主体观念和反思内涵。冯密切结合中国社会革命现实以及文学发展实际,以现代性的历史时间观念为整体性视角,一方面对现实主义、文学现代化、文艺与政治关系等重大批评理论问题进行了独立的、富有创见的探索,另一方面也通过理论译介、文艺论争、作家作品批评等方式,表现出批评者自身的现代性主体意识和反思观念。冯的文学批评充分显示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实绩,同时现代性隐含的矛盾也内显于批评自身。  相似文献   

15.
文学编辑批评虽然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形成一种比较独立的批评现象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文学编辑批评可以沟通作家、作品、读者、社会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和读者的各方面要求,引导新的文学潮流和趋势,更新文学理论和批评模式,促进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繁荣我们的文学事业。文学编辑批评还有待进一步引起文坛的关注,以真正提高它的水平,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崔琦 《南都学坛》2011,31(3):52-55
新传媒环境下,文学批评更加泛化,表现为:在文学批评形态方面,除了学院批评和媒体批评之外,产生了一种以传统媒体的受众为批评主体的受众批评;在批评对象方面,不再局限于对以往文学经典的再研究与再解读,被研究的文学文本是多样的存在,网络文学、畅销书、报纸专栏写作纷纷进入人们的批评视野;在批评形式方面出现了视频、网络投票、电视采访等多种形式。文学批评也发生了批评主体的大众化转向和批评标准的非艺术性转向。针对这种泛化和转向,文学批评应在不丧失理性批评精神、破坏批评原则标准、消解批评价值的前提下进行改变。比如学院批评可以在坚守批评操守的同时,利用新兴媒介,与活跃的媒体批评、受众批评相辅相成,积极倡导对话批评,更好地推动文学批评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日本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之争实际是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之间的矛盾在文学批评上的反映。"作品论"尽管反对以实证主义方法为基础的"作家论",主张封闭在作品结构中的"内在批评",但并没有彻底割裂作品与作者的联系。但"文本论"所倡导的肆意阐释或无限解读,看似尊重读者的无限自由,充分发挥阅读的"民主",但实际上是抛弃了批评的根据和标准,从而必然导致批评上的虚无主义,引起文学价值判断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8.
文学空间是文艺家在审美构思中形成的艺术世界,也是作家和读者进行诗与思对话的平台.在“文学空间”基础之上形成的共时性文学批评理论,即“空间诗学”,既是一种新的文艺学批评理论,又是对于历时性文学批评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更为深广的维度和层面,构建当代诗学的理论体系.由此,以空间为途径进行诗学文体理论的对话,是解决古今诗学的共通性和融合性问题的通途.  相似文献   

19.
文学欣赏伦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伦理学是对文学活动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研究对象有文学创作活动中的文学创作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文学欣赏伦理,文学欣赏活动中涉及专业读者及大众读者,所以有文学批评伦理和文学阅读伦理之分.文学欣赏伦理讨论的一般问题是作品阅读与读者类型划分,以此来确立在应用伦理学的视阈内文学伦理学可能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张荣翼当人们谈及文学活动时,一般是用两阶段来表述,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而实际上由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之间,往往横亘了一个中介:文学传播。它包括作品的出版、发行、吟诵、表演等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导致的阅读效果是大为不同的,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