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幼小之间的“衔接点”——儿童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渐进的。幼儿园大班可以向小学的教学形式逐步靠拢,但要避免“小学化倾向”。此外,幼儿园和小学都需要进一步认识游戏的意义和重要性,有必要在小学低年级引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中心的指导方式,发挥游戏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大班幼儿的视角探究幼小衔接,采用“马赛克方法”,选取三所不同等级、不同性质幼儿园的66名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小学”为主题进行自由绘画和说画,并逐一访谈,了解他们对小学的认知和需求。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与小学在校园环境、学习方式、生活节奏、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庭的三方合作:幼儿园用心帮助儿童做好入学的准备,小学积极做好接纳儿童入学的准备,家庭配合引导有序做好儿童入学的准备,三位一体使儿童顺利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所有儿童必须面临的一个巨大跨越。研究表明,如果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与过渡,这些“优势”将在小学第一年消失,或将不能在小学教育阶段保持。强势开端Ⅴ聚焦幼小衔接,从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儿童发展衔接方面的举措进行研究。通过对这些举措的介绍分析,提出了启动幼小衔接专项教师培训,强调学校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注重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共育几点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研究;幼小衔接策略研究;幼小衔接与儿童发展研究以及我国对国外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等几个方面.文章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和展望:再认幼小衔接的意蕴;拓展幼小衔接研究的领域;关注农村幼小衔接;开发幼小衔接资源.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学习与生活中重要的里程碑事件,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是儿童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保障。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等构建5-6岁儿童入学学习准备评价初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初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修订,经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最后进行信效度检验,正式提出了由4个一级指标、14 个二级指标、35 个评价要点构成的5-6岁儿童入学学习准备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英国剑桥大学入学准备之《早期技能与支持指标评估简表》(BESSI),对黑龙江省H市A、B、C、D四所幼儿园的4个大班,共计101名45-55岁儿童进行入学准备水平评估。结果发现:城市地区大班45-55岁儿童入学准备具有片面性、不均衡性以及性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语言和认知发展领域准备最为充分,不存在明显问题;在行为适应及日常生活技能方面,部分学前儿童入学准备不足;在家庭支持方面指导缺位或指导不当;入学准备水平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童入学准备水平低于女童。基于此,在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工作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尽量关注儿童的性别差异;关注入学准备的重要性;构建科学化的认知准备内容;强调家庭支持在入学准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综合化的入学准备专项服务,以提升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分析与促进途径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五大领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儿童间发展的不平衡;背景支持的不足。为了促进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提高,未来的教育中应该树立全面的入学准备教育观念,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入学准备问题,增强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小学对初入学儿童提供差异化教育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正确认识幼小衔接,了解大班幼儿对小学的认知,笔者选取20名大班幼儿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表明:大班 幼儿认为小学生是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任务重、身材高大;对小学的认知,主要从小学的环境、小学的活动和小学的主体进行 描述;理想中的小学是有玩具的,作业是轻松的,休息时间不要太少,有午点环节。幼儿对上小学充满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希望快 快长大,上小学;另一方面,又担心学业压力。幼儿对成人的期待集中在情感和知识准备上提供帮助。为帮助幼儿顺利进行幼小 衔接,教师与家长应转变观念,从“幼小衔接”转为“小幼衔接”;应以儿童为中心,从“让儿童准备”转为“为儿童准备”;应关注情 感,给予幼儿情感支持;应给予幼儿合理期望,减少幼儿担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杜威的经验哲学视角,在幼儿园和小学两学段,即五大领域主题活动课程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课程的双向衔接过程中,试图重申儿童经验的地位,探寻儿童经验作为桥梁在幼小课程经验中进行连续性生长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将作为解释和指导的课程与儿童的经验世界相衔接,揭示介于既有的儿童经验和课程中更为丰富而成熟的经验之间的各个步骤所达成的理论路径:从“起点”到“终点”的幼小课程经验应心理化和生活化;带着“地图”去“旅行”的向导式课程推进儿童经验的衔接转化;由“过去”向“未来”的实践取向课程促进儿童经验的主动创造。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 ,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文章回顾了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史 ,认为以跨文化研究为特点的中国学派力求在世界比较文学领域中倡导平等对话和交流 ,将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学术研究的具体成就及其对乾嘉学术风气转移之具体影响的多维角度,来证明其在浙东学术史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是全社会的示范区,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指校内各种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目前高等学校校园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校内各种利益关系不协调、经费投入和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矛盾。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是,以人为本,注重内涵,民主法治、协调利益关系,凝练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中,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和地区优质学校发展的主流是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优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领导和管理、教师提高、学生发展、教与学、学校发展的外部支持、学校的内部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借鉴,其重要启示是: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要重视学校教师的发展,要重视以校为本,要重视学校发展的特色,也要重视学校发展的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学课余篮球训练优势所在,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继续完善和提高该地区课余篮球训练水平提出建议: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纠正升学率认识上的偏差,正确处理好“学与训”的矛盾;加大对课余训练的经费投入,切实减轻教练员的工作负荷,对教练员的付出回报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罚现象,明令禁止教师体罚学生,但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仍屡见报端,教师、学校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社会影响极坏。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学校体罚的内涵、根源、后果、对策的文献综述,分析其现状、特点、局限性,以期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学校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图书馆是传播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阵地。在构建学习型学校中,学校图书馆建设要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推进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校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学校教育领域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而在管理体制、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所进行的根本变革。本文以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为依据 ,从理论上对依法治校的本质、目标和运作模式作一番探讨 ,以期促进依法治校在实践层面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20.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展现形式,应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不仅为每一个学生展现自己独有的优势和个性提供空间,而且能够被教师员工清晰地把握,使教师有充分的反思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