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民国时期、新中国十七年与20世纪80—90年代,其中出现过两大批评范式,即心理学批评范式与政治批评范式。心理学批评范式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民国时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潮流。新中国早期,文艺批评界将英美乃至西方现代派文学一律贬斥为“反动”、“颓废”、“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政治批评范式由此诞生,并出现了第一次范式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爆发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论争是两种批评范式所代表的不同学术理念和价值取向所表现出的公开对立状态,而90年代批评界“话语上的改口”是第二次范式转型的标志。在两次范式转型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历史传承与“话语平移”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评价的“合法化”状态,是学术研究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詹姆逊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框架下对形式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德里达等人加以批判、吸收和整合,显示了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和时代特征,从而表明20世纪各种文学批评话语既是詹姆逊的研究对象,又构成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同性恋是电影表现的一个边缘题材,但是在西方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它已成为一种话语方式和批评方法。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总体上是较薄弱的。在华语电影发展史中,其言说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语塞与暧昧”;20世纪90年代是“走出衣柜”;21世纪初是“时尚元素”。从90年代以来的发展态势和言说深度分析,同性恋作为一种话语方式已经在华语电影中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中,观照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古典主义诉求.文章从心理基础、批评立场、文学史观、创作方法、体裁观五个方面,揭示中国现代古典诉求与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的对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面临着范式的转型,审美批评从20世纪80年代一种理想的批评范式沦为多元批评标准之一元.这当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的样式发生改变有关.20世纪90年代文化批评的兴起与审美批评逐渐式微是相伴而生的.审美批评往往被作为抵抗批评退化的武器.在审美泛化的背景下,审美话语和审美批评常常被溶解到其他批评话语之中.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批诚挚的作家,他们一手搞创作,一手作批评,努力坚守着文学批评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一个切近时代发展的美学研究,是一个创新的美学课题.生态批评,作为西方悄然兴起的新的批评方法,可以看作是生态美学的实际应用,是生态美学理论扩展的有效手段.从当今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发轫于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垮掉派"诗歌作品实际上是生态美学价值观的倡导与建构."垮掉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金斯伯格、史耐德和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作品多次呈现出浓郁的东西方生态美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西方后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对中国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小说批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借用西方后结构主义"差延"、"补充"、"空缺"和"重复"这四个关键词,以陈晓明为代表的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得以走出传统意识形态分析,进而走向价值中立、平面性的文本解析游戏,从而为20世纪中国小说批评提供了一套全然不同的话语形态和术语系统。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在国内已逐渐成为显学,在其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单一化、雷同化、习惯于宏大叙事以及缺乏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等诸多问题,其话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结合布伊尔和马泽克等西方学者对生态批评发展观的理解,国内生态批评应当将生态批评的疆域从文学领域拓展到文化领域,从自然生态拓展到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应注意其现实指向,重视生态批评的进攻性和批判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生态批评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后发展理论为从国际比较视野下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案及其世界意义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在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逐渐掌控世界发展话语霸权之时,后发展理论沿着福柯式话语传统从语言的建构、实践的狡黠和知识的特权3条路径批判与解构了西方发展话语形成的具体化机制、技术化机制和合法化机制,揭示了全球现代化发展样态的一元性危机。但与此同时,后发展理论也被学者批评存在发展的二元思维与立场缺陷、话语分析方法与认识论缺陷以及将地方浪漫化的政治缺陷。面对这些指控,后发展理论无疑陷入了缺少“发展的替代方案”的迷思之中。直到21世纪初第二波后发展理论热潮兴起,学者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人民的话语”为世人呈现了一条植根于本土文化、“由东向西”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和制度的现代化三个层面破除了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迷思,不仅超越了西方发展话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还为世界上那些渴望走独立发展、符合国情道路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批评就是探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批评,是向自然生态延伸的文学批评的新视野。20世纪以来,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非理性转向”使文学批评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而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语言论转向”却使文学批评因脱离实践而悬浮于现实空气稀薄的高空,失去了坚实的实践大地。它们虽然各有所长,但却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批评盲区——自然生态世界。这使它们在对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力不从心。生态批评主动挑起了探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重任。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自然生态新纬度,成为当代文学批评新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理论研究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逐渐打破传统理论封闭、静止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框架,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中诸如“等值”、“忠实”等先验性标准和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女性主义理论者在这一潮流中,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批评范式,动摇和解构传统理论和话语霸权的思维模式及其深层结构,而且在不断改变自身“边缘化”、“他者”地位的同时,积极参与具有多元结构、多种声音的崭新翻译理论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12.
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开启了对理性化资本主义的批判,沿着马克思理性批判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异化劳动理论,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延伸至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中。在当代视野下,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工业社会的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性问题的反思等方面,马克思理性批判思想都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大国的崛起,当代英国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塑造经历了深刻变化,传统西方霸权话语下的中国人形象正逐渐被一系列中国人新形象取代,超越了西方传统中国人形象固有的两极化模式。20世纪下半叶西方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和繁荣也促使一些当代英国作家转向非虚构小说创作,非虚构小说中的中国人新形象书写异彩纷呈,展现出继承、批判和超越三个维度。通过结合这一书写梳理国内外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分析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为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国形象逻辑话语体系提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哥特小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青睐,人们抛弃哥特等于恐怖的固有理念,认为哥特小说的体裁、关学特点、性别意识等都具有研究价值。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奥多芙的神秘》中的美学话语“崇高”,从而发现作品中的“崇高”其实是不平等权利结构的体现,进而看出作者借小说向男权社会的话语提出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文学批评,无论是批评观念,还是批评实践,都体现出与传统批评迥然不同的风貌。可以说,因为西方文学思想的影响,胡适的文学批评已经脱离了古典文学批评的窠臼,初步具有了现代意识,这种现代意识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念和科学实证的批评思维两个方面,其中涉及到批评语言和文体的转换、批评对象的更迭、现代批评思维的形成以及批评话语的借用。当然胡适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批评体系,也还带有新旧混杂的批评色彩,但其文学批评中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意识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话语研究带来批判向度的批评话语分析(CDA)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常常受到批评,还因此引发了激烈争论。深入思考这些批评及其争议,对话语分析和相关研究来说很有必要。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探明CDA招致批评的根源,还可以更好地认识话语分析在任务、方法、目的等方面的问题及其错综复杂的发展格局和趋向。随着研究重心逐渐从“作为文本的语言”转移到“使用中的语言”,话语分析的任务越来越多地从描写推进到阐释,这为包括CDA在内各类目的不同的话语分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还向在文本分析基础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境分析提出了更大挑战,对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有了更高要求,话语分析也日益成为多视角、多维度、不同范式共存并相互混杂与冲突的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是否具有生态思想,西方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学科定性,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路径,生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以及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18.
绘本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语篇体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少有研究关注儿童绘本所蕴含的生态价值取向,而这对儿童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的培养不容忽视。鉴于此,文章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对儿童绘本《你好!大自然》进行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并探讨图文互补生态叙事策略,旨在为儿童绘本的生态评估提供思路,并为其编写提供策略。研究发现该儿童绘本中文字与图像协同建构语篇生态意义和观念,整体呈现有益性生态表征。儿童绘本的生态叙事策略包括个性化参与者角色、叙事视角同时空视点交叉转换和强化静态视觉信息呈现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德里达文学批评思想的研究,首先表现在翻译西方理论家评价"解构主义"的著作,以及德里达原著的部分章节;其次,中国学者在这些译著的理解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本土语境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想重新作了梳理和评价,出现了自己的"解构主义"研究成果;最后,利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展开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