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艺术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第一,中国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与经典艺术作品,以及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各个艺术种类。除了通史以外,还有断代史等。第二,中国艺术门类众多。除了通常都有的绘画、雕塑、建筑、戏剧、音乐、舞蹈等门类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种类,例如书法等。与此同时,中国艺术还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第三,中国艺术体系繁杂。在中国艺术史上,不同门类的中国艺术还包括文人艺术、民间艺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等不同方面和不同类别。第四,中国艺术成就辉煌,出现了无数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站到艺术学的高度加以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2007"全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1日至3日在东南大学召开。首先,与会者就艺术学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次,专家们还就艺术学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艺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此外,中国传统艺术、民俗艺术的拯救、艺术的通识教育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会者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出中国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表达了进一步深化艺术学研究的迫切愿望。会议决定由东南大学牵头筹建中国艺术学学会,对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学学科与现代大学具有密切的关联,它的研究可分"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史-学科"四个序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建设成为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学科。由于社会政治因素、近距离观照以及其他各种复杂因素,当代文学现有的学科地位与实际成就是有差距甚至是有颇大的差距的,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较之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甚至现代文学更突出,也更严峻。为了改变现状,提升学科的层次和水平,当代文学有必要在当下理性地处理好与现代文学、自身内部、经典与雅俗、意识与事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宋徽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123-126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历史学、哲学、档案学等传统人文学科日益被边缘化,专业发展举步维艰。边缘化专业必须实施教学改革,找准专业定位,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学科的“本土化”和“大众化”,以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帮助他们找回理想。  相似文献   

5.
“艺术学学科性质”问题是当下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热门的话题。作为二级学科艺术学的“艺术学”,在其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称谓,如“一般艺术学”、“艺术科学”、“艺术哲学”,乃至于“美学”(如KonradLange)等,导致这种名称混用的现状既有历史原因,亦存在某种对学科的理解问题。艺术学是一门针对艺术主体、艺术实践、艺术作品、艺术规律、艺术价值、艺术现象等做科学研究并辅之以哲学思考的人文科学;艺术学是以科学方法及哲学方法论为工具、以整体艺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艺术学不是“艺术哲学”,而属于“艺术科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几年来我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对当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学科馆员制度在科研服务中的意义及作用、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学科馆员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科和学位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是学生生存的命脉,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如学术梯队、研究方向、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是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的明智之举。建设的关键是拓展学科的内涵,不断提高学科自身的学术水平。建好学术队伍,选准研究方向,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不断深入,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逐步上升,因此本文从商务英语的科学定位以及课程设计所遵循的几个原则入手,对国际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性的问题,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论“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学科”与“专业”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一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现在学科是专业必需的基础,专业承担着学科人才培养的功能,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二者有显著的区别,表现在构成要素、发展动力、确立的原则、发展核心以及各自不同的任务方面。本文最后提出在“学科”与“专业”之间应建立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育的美术,和其他学科一起为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美术学科在整个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和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新的课程要求中,强调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高等农业院校以特色专业链的拓展为特征,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连接各特色专业链,整合专业学科,构建学科建设平台,是高等农业大学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学科”一词,不同的辞书上有不同的解释。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包含两个层次、八个要素,至少有六大任务。目前国内小学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以初等教育学院办小学教育专业为代表。我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是专业扩展、规模扩张、层次提高同步进行,应该坚持突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精品,创出名牌,应当坚持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扩展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积极争取本科教学实验,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完善课程方案、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质量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历史遗迹,这些构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性和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物流专业建设应缩小专业口径,紧密联系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经济,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学生对培养目标与课程针对性的认知,完善实践教学等角度。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专利不仅是高校科研与实践的重要表现,也是对高校创新能力与竞争力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家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此,文章从专利分析的角度,对高校的学科发展进行探究,研究针对同一学科不同高校的专利发展特点,为高校间学科的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合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过程中,文章借助Innography专利检索系统,对入选电气工程专业"一流学科"的7所高校进行专利维度的学科竞争力评价,尤其是对近10年的专利文献从专利申请量趋势、专利分布区域、专利热门领域、专利发明人、专利权人等多方面分析各个学校学科建设的特色与不足,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趋势上专利申请数量经过持续上升后在2014年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专利综合竞争力普遍较弱,专利转化速率慢,专利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学科主流范围,对当前高新热点研究不突出。横向对比各个学校,发现各学校均能借助本校优势资源申请学科专利,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学科专利申请方面的竞争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者都在积极地进行着美术教育的改革,探索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回顾20世纪,我国开设高等美术教育课程不足百年,在这近百年的历史里,从1906年在两江师范第一次设立现代高等美术教育课程,到三、四十年代对西方艺术教育引进,直至五、六十年代对苏联美术教育体系的模仿,以及“文革”后的恢复和整顿。不可否认,现在所采取的教学体系固然有它的长处,但检验一种教学体系是否科学,还应看它是否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丝绸之路艺术以特殊的言说方式表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民心相通理念,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丝绸之路艺术不仅仅是丝绸之路各门艺术的简单相加和组合,也不仅仅是沿线国家艺术现象与成果的静态呈现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人类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融汇、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新的艺术样态和存在形态,这是人类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的纵深拓展,有可能形成新型交叉学科——丝绸之路艺术学。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鲜明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且增设了促进其他四门课程发展和建设的对应二级学科。从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性质定位、课程建设中学科意识的缺乏以及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等方面来看,迫切需要设立对应的二级学科。形势与政策二级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推进相对稳定的教材建设、建立与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一思想的提出,既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手段的批判继承,也是对其他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以德治国"就必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行政伦理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