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群忠 《河北学刊》2005,25(4):87-8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诉求与和谐理念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人文杂志》2007,(6):17-23
公民社会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结构,由三大基本领域组成,其中每一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要求,都需要在社会的发展中予以关注和应答,和谐理念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回应。在应该的意义上,社会要达到和谐,需要为国家行动设计"利益秩序置后"的规则,需要在"公民授权"和"公权惠民"两个基本规则上实现质的突破。如何把人民主权原则设计为更具有行动性质的授权机制,如何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转化为惠民的行动规则,这是当前实现和谐理念的现实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多样化的现实社会中,如何形成共同理想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公共理性对消除分歧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注重培育公共理性,以确保社会能够实现安全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具有累积性和延伸性,因而会引发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公正所针对的主要是不能平等分配的资源或利益的分配问题,其中特别是财富的分配问题。“社会公正”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它是人们评价社会是否和谐、是否合理的基本价值尺度,而且它直接关涉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合作、社会稳定和社会效率。如果我们把“社会公正”理解为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那么合作、稳定和效率则是和谐社会所应达到的三个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郭志民 《河北学刊》2005,25(4):95-98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6.
公正与和谐自古就是相伴随而存在的统一体.从霍布斯、洛克的"自然状态说"到卢梭的契约论,再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学说,无不体现了西方学者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学者对"和谐"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文化对社会公正的感知与体认.当下,构建社会和谐已成时代发展的主旋律,这是社会公正理论及和谐哲学的时代回应与现代拓展.为此,我们应该在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经济与社会制度诸方面推进社会公正建设,以促成我国的和谐之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生态、社会、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反相成的区别中存在,在相辅相成的互动中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生态、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保护与优化生态,强化对和谐社会的载体作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和谐社会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8.
陈延斌 《河北学刊》2005,25(4):92-95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设定的发展目标。目前,作为执政理念的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但相关理论支持还未完全到位。我们有意选择安排了"和谐社会与伦理"这样一个主题栏目,以期对"伦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进行相关的探讨。《论和谐的理想与道德》一文对中国传统和谐、和德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资源梳理和现实分析;《社会公正理念与社会和谐》对和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正理念内涵做了"平等原则"、"对等原则"、"补差原则"的定性分析;《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公民美德》注重对同和谐社会相吻合的公民美德范畴进行了论述,而《农民流动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则对一个在伦理学研究中关注很不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独到的探讨。这些讨论从宏观、中现、微观等不同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做了伦理视角的独特思考,虽然只是几个视点,但如果能够对有关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起到一定积极促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也就达到我们大家的初衷了。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的和谐教育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祥军  王金龙 《理论界》2006,(6):118-119
和谐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探索学校教育因素合理配置与协同运行的机制,促使教育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和谐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谐,也使每个学生情感、意志、性格形成的过程和谐;不仅使某一时期和谐,也使学习阶段全过程和谐;不仅使教与学和谐,也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谐,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微观基础,可以这样认为: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哲学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动态发展理念,即认为社会应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系统有差异的各个部分、层面、要素,相互调节、协同、补充、容受、过渡,而产生比原来内容更丰富、更优良、更富有生命力的社会状态的发展过程.和谐社会构建首先需要文化模式转型,这种转型的关键环节是形成新的制度文化模式,后者的关键要素是和谐立法理念,这种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涉法主体立法参与和谐、法律制度设计和谐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人与人之间是否失去了共同遵循的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致力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文明道德风尚,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琳 《天府新论》2009,(1):10-14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提升到理论高度,并把和谐社会与共产主义等同起来.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状态,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社会和谐是到达这种状态的实践过程,和谐社会是人类利益一致的真实共同体,其实质内涵是关系和谐.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但没有过于具体的措施,为现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具体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列宁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总结出一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关键。鉴于在农民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因此,政府在农民问题上的制度安排、城市对农民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是构建和谐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刘宏明 《理论界》2007,(11):168-169
刺度的公正与社会公正是息息相关的,当前社会不公的存在,其根源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公。要消除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加强以制度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追求的制度伦理建设是一条根本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宋一 《天府新论》2007,31(1):19-22
和谐社会是生态、社会、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其中,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关键;内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和谐社会的这三个层次在相反相成的区别中存在,在相辅相成的互动中统一。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生态、社会、人三者之间关系,保护与优化生态,强化对和谐社会的载体作用;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增强和谐社会的底蕴;弘扬和谐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蕴含和历史积淀,它不仅在哲学理论上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渗透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在内的一切人类的实践领域。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仍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目标,对政府治理也就是公共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逻辑。从哲学的角度来解读,社会和谐的本质包含九个方面的涵义:和谐是一种社会趋势;和谐是一种社会理念;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和谐是一种社会理想;和谐是一场社会建设;和谐是一种科学方法;和谐是一种人生境界;和谐是一种理想人格;和谐是一种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政府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谐社会即是政府与公民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治理的社会。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和谐关系主要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之下,通过公民参与的制度创新、实现透明和公开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来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文化的内涵体现在社会的多个层面。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必须树立良好的和谐观,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道德的和谐,构成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