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史哲》1983,(1)
<正> 现任山东大学历史系中西交通史研究室名誉主任的张维华教授,是我国史学界著名的老前辈和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他现年八十一岁,一九○二年诞生在山东寿光县一个农民家庭里,靠勤工俭学等途径接受了高等教育。一九二八年在齐鲁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执教,后又至燕京大学研究院深造,在院长洪业教授的指导下撰其名著《明史佛朗机吕宋和兰意大里亚传注释》,于一九三三年荣获硕士学位。此后,在齐鲁大学、河南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等学校与禹贡学会、北平研究院等学术研究部门,历任教授、研究员、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研究所所长、文学院院长等职。特别是四十年代在成都与顾颉刚先生共同主办了燕京哈佛学社(又名国学研究所),杨向奎教授、胡厚宣教授等著名学者二十余人均为该  相似文献   

2.
在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中,齐鲁大学有乡村建设传统但无边疆学术传统。抗战时期齐鲁大学内迁成都华西坝,其边疆研究主要与其主导性参与的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配合进行。该校国学研究所在边疆研究方面也有一定成绩。齐鲁大学主导的边疆服务与其早年的乡村建设传统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联系,其边疆研究具有鲜明的应用特征及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3.
<正> 先生1893年5月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原名诵坤,字铭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北京大学助教、讲师,厦门、中山、燕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解放初山东大学曾聘为文学院长,因事未到。1980年12月25日逝于北京。苏州是清代汉学中心之一,先生之家庭又是一个世代读书的人家,故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和私塾  相似文献   

4.
发刊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本有无定期刊物一种,名曰国学汇编,十余年来,几度刊布.国难以还,学校播迁蜀中,研究所改弦更张,于是有学报之结集。年定出两期,兹当首期创刊,谨缀短辞以稔读者。夫学问研讨,本属平世之业,然兵燹流离,戎马仓皇之际,学术命脉,未尝无护持赓续之望。此其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姑就本国近世事言之,则有如满清之入关,又如洪、杨之崛起,其所加于国家社会之破坏皆甚大,而学术不为中歇。乃其间亦有辨。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是学术的时代,方兴未艾的国学热就是标志之一。但“国学”一词却颇使人费解。古代学术有汉学宋学,但并未特名之曰“国学”,因为那时中国向以“天下”自称,如果一定要仿照今人的作法,则可强名之为“天下学”。鸦片战争爆发,方知天外有大,“天下”原本只是一国。今国门已被打开缺口,“国将不国”,于是将这“国”字寄托在文化学术中,“国学”便成了学者的救国之举。这样,国学研究一开始就被局限在中国传统文化范围内(主要又是儒家伦理文化)。国学研究除了对象的规定性外,还有对于研究对象的态度的规定,国学大师钱穆有言…  相似文献   

6.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钱穆1922年至1930年执教小学与中学,1930年由顾颉刚先生推荐,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1949年以前,历任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联大、武大、川大等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为台中研院院士。钱穆著作等身,计有七十余种。其中,《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国学概论》、《朱子新学案》等,都是传世之作。钱穆综合、提扬了传统史学,又吸纳、消化了西方史学,在自己毕生治史…  相似文献   

7.
<正> 孙中原著《墨学通论》纳入我主编的《国学丛书》,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将由台湾红业出版公司印行中文繁体字本。这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墨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与儒家并称显学,为齐鲁文化之一翼。墨家对学术文化曾做出重要贡献。我们研究国学(中国传统学术),不可忽视墨学的成就。故在我主编的《国学丛书》的选题计  相似文献   

8.
隋唐五代时期,又回复到秦汉的郡、县两级制。 隋文帝为改变州、郡、县三级体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于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裁并郡县,取消郡一级建制。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统县的两级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另设司隶和刺史分部巡察,主掌监察。这一时期,甘肃境设十六郡、七十六县。 安定郡,治安定(故治在今泾川县北),统七县:安定、鹑觚(今灵台县)、阴盘(故治在今平凉市今东)、朝那(故治在今平凉市西北)、良原(故治在今灵台县西北)、临泾(今镇原县)、华亭(今华亭县)。 北地郡(北魏置豳州,西魏改宁州),统六县:定安(郡治,今宁县)、罗川(隋开皇初改阳周为罗川今正宁县)、彭原(故治在今镇原县东)、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三水(故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  相似文献   

9.
1954年,金景芳教授调到东北人民大学(即今吉林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校工会主席。现任吉林大学历史系名誉主任,古籍研究所顾问,博士生导师,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史学会顾问。是《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学人群聚西南,身历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学人们大都努力将自身所学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由于学术理念的相异,同归殊途的分化在所难免。顾颉刚与钱穆,本着抗战前相近的学术理念与治学领域相聚成都,共同主持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然而由于各自治学重心的偏转,两人在通史编撰的理念、历史教育的目的以及治学门径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因此合作也相当有限。两人学术理念的离合是与时代环境的变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哈佛燕京学社与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佛燕京学社是第一个致力于中美大学之间学术合作的跨国机构,宗旨之一是促进双方的中国学研究。这种以基金制为纽带的长期合作,推动了中国一些大学国学教育与学术研究近代化的进程。齐鲁大学国学研究的起步与发展就是这种学术合作的一个缩影。不过,中美国情不同,哈佛燕京学社与齐鲁大学对发展学术事业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这种合作也颇多磨擦和曲折,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学术的交流与合作。留下了可资思考的余地。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欧阳中石.1928年生,山东泰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文化部艺术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巾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他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逻辑、国学、音韵、戏曲、书学、语文教育等专门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14.
万绳楠教授,字子伟,号韵曾,江西南昌人,1923年生,当代史学家,以研究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史著名,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史学会理事。1946年,青年万绳楠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治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打下  相似文献   

15.
今天江苏的政区在唐代分别属于河南道的徐州、泗州、(治今宿迁县)、海州(治今东海县),淮南道的扬州、楚州(治今淮安市),江南道的升州(治今南京市)、润州(治今镇江市)、常州、苏州,计9州40县。它位于长江、淮河下游,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前沿阵地。那么,在唐代经济重心迅速南移过程中,江苏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究竟怎样?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州县级别与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6.
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山东作家与齐鲁文化”研讨会,于1998年9月14日在济南举行,省内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山东作家与齐鲁文化的关系、齐鲁文化的内涵、以及如何宏扬齐鲁文化,促进山东创作的繁荣,建设文化强省等问题展...  相似文献   

17.
马茜华 《东岳论丛》2006,27(4):132-134
魏晋南北朝时期,齐鲁士人以治史作为自己的事业,其经世精神突出表现在对现实政治的维护上,“直书”与“曲笔”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治史方法,表现得尤为鲜明,而曲笔之风一时更炽。齐鲁史家几乎都是文学家,史文语尚华丽,浮词艳语连篇,不能很好地表达史义。  相似文献   

18.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山东各地已有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考察扬雄《方言》记录方言词语时所用地名单独列举与并举的情况 ,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山东方言大致可分为齐鲁、东齐海岱两区四片。两区四片格局的形成同齐鲁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两区四片的内部格局在今山东方言中仍然保持着 ,如果将秦汉时期山东方言的内部差异同今山东方言的分区结果比较 ,古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谢桃坊 《天府新论》2014,(2):155-160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钱基博、张舜徽先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循序渐进,博学通贯"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境界,是他们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和学术丰碑的根本原因.在学界存在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现象的今天,探讨这种学术精神、学术境界,对于学人读书治学,尤其是研治、弘扬国学,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