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汉语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终点分析了汉语诗歌中特有的声音现象—— 平仄和句逗的音乐功能。汉 语抽象音调的发现以及汉语诗歌中平仄系统的建立,正式宣告了诗歌声音过程作为一种音乐 性声音的独立,具体的诗歌语言和抽象的音乐形式相分离;而句逗同时是语音单位和语义单 位,它既是汉语诗歌在音乐形式中实现语义的直接关联的契机,同时也是语音与语义间接关 联的体现者。因而,句逗是音乐通向诗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语言按照和谐、对称的规律运动,其结果,使 诗具有了韵律、节奏,呈现出音乐性。本文试图探索诗 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异,探索韵律的形成以及节奏、 韵律、音乐性与诗的关系。 当我们日常交流时,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一种工 具,要遵守人为的语法逻辑规则,按着人的意志进行言 说,处在一种被操纵、被支配、被束缚的“被动”状 态。当语言获得解放,进入诗歌状态,即实现自我言说 时,就进入一种自我游戏的运动状态,也即审美状态。 这只有在诗歌中,当语言获得解放,实现自我言说时才 …  相似文献   

3.
诗歌音乐性和音乐美是一对经常缠绕的诗学话题.在澄清基本概念诗歌、歌诗与歌词的前提下,本文对诗歌的音乐性和音乐美进行必要的区分,并为当下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创作类型进行归纳,探讨音乐性与中国当代诗歌之间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很注重小说语言音乐性的作家,他小说的语言如同一曲清丽诉音乐,与他常用清丽之词短句子有关.小说中,汪曾祺穿插了多种能造成音乐性的手法或多用对偶、对仗、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叠音;或者有意使语词进行参差与平仄的排列;或者使有着特殊用意的词语或句子隔一段距离重复出现.上述手法使小说语言具有三种音乐效果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这种效果与汪曾祺的艺术自觉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歌作为一种最高的语言艺术,和一般常规语言相比,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是"非确定性".这种"非确定性"恰如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诗歌语言的"非确定性"通常表现为模糊性、无限性和非实用性.研究诗歌语言的"非确定性"和"测不准原理",对于丰富中国诗学理论建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汉语的音乐性潜质及其在现代文学语言中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音具有良好的成乐条件。最具汉语特色的节奏形式建立在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之上,音步的作用在汉语语音中也十分明显。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优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胡适、郭沫若、艾青等人借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影响使“自由诗”成为新诗主流。“自由诗”在向口语化、散文化方向发展时,没有顾及中国诗歌自身的传统及汉语自身的特征,是不成功的。由于现代汉语词汇成分的变化、语法的欧化、现代文学的欣赏方式与古代文学之间的差异,以及现代作家与古代作家在知识背景与文学兴趣上的差异,汉语的音乐性潜质在现代汉语散文中也没有很好实现。  相似文献   

8.
藏族汉语诗歌是藏族文学是汉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另一方面,藏族民间文学,尤其是藏族民歌,仍然是它一个重要的文学资源.从藏族汉语诗歌产生之初,直至当下的藏族汉语诗歌创作,民歌都是它的重要传统,体现出它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修辞学中一个古老的命题,隐喻对诗学的影响也很深刻。本人仅从诗歌语言张力构成的角度进行探讨。指出,从认知角度看,诗的隐喻使诗从理解走向感觉与想象;在语言的建构上,隐喻使诗歌形成语境压缩方式;并分析了构成隐喻的最基本单位是诗的意象。  相似文献   

10.
原始思维与诗歌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江汉论坛》2006,(12):121-123
原始思维指整个文明史前人类的思维方式或者思维状态。原始思维的主体是原始初民。原始思维具有直感性、互渗性、神秘性。诗歌语言是语言的艺术,从诗歌语言所具有的主观体验性、非常规逻辑性和意象性上看,诗歌语言是诗人主动运用原始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的审美接受中,感受甚于思想。诗中被把握的事物是作为非概念的事物被把握的,是诗人在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获得的东西,常常可感而不可言说。因此,一首好诗的语言建构要有足以使人感知其不可言说的意蕴的强度,才能打破日常语言传达中理性习惯的遮蔽,进入艺术审美...  相似文献   

12.
叙述与叙事不同,这一不同相当于叙事诗歌与叙事性诗歌,后者中的叙事更倾向于叙述,呈现片段性、零散性、异质性、高度概括性等特征。90年代以来诗歌的重要变化在语言形态上就是抒情性语言让位于叙事性语言,形式标志是基本层次及以下范畴词语、陈述句式、对话结构等语言学特征。越是下位范畴的词语,所反映的现实也越具体,陈述句尤其是叙事陈述句的使用,能够使诗人疏离写作的对象,有一种客观理性的视角,这一"近"一"远"的语言特征,在叙事性诗歌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其特质。对话结构则使诗歌语言保持更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用现代修辞学的视角来欣赏古代诗歌,是不同于纯文学的,当然更不等同于纯语言的分析。李贺是个不同一般的诗人,他非常态的心理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气质,所以,通感、移就等变异语言成了李贺的诗歌语言,同时,也成了我们进入“诗鬼”世界的路标。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言认知理论体系正在发生大的变革,其真正动因是"字本位"理论的提出。"字本位"的立论源于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解决汉语言的生成问题,促使语言认知理论本土化。汉字具有意象表义的语言特点,字形与字音在表义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形声字并非表音文字,其字体结构依然遵循表义原则。字形表义所具有的文化特性对汉语语言的构成影响较大,推动汉字完成了由记事转为记录语言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5.
讨论汉语学术语言问题,首先必须说到“学术语言”。现已无法确切考证“学术语言”这个现代概念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被人们视为学术表达要素的那些东西,在古代人那里却并非不证自明。至少《论语》《、庄子》甚至《文心雕龙》没有使用时下所谓的学术语言;至少柏拉图的戏剧体对话录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诗学》等论述性著作,既是一种鲜明对照也是相互补充。当我们已习惯于用现代学术语言去讨论那些无法一言以蔽之的伟大思想时,也许恰恰不应该忘记,大师们其实从来并未使用千篇一律的语言,去试图揭示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似文献   

16.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两轴关系的帮助.从语义关系上说,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突出地体现在句式运动的动静互补和句式结构的语言弹性这两个方面,他创造性地使用、推广“君不见”等句式,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出机抒,以特殊的天才使短短的诗句容纳了丰厚的中国语文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诗人在审美创造中,追求诗歌语言形象美的同时,也要讲究诗歌语言的逻辑美。文章较为具体地分析论述了诗歌语言逻辑的种各表现形式;形式的逻辑美,生活逻辑美,情感逻辑美,艺术逻辑美。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碰撞中,中国诗歌应如何发展?我们应该摆脱西方影响的焦虑,摆脱大陆中心主义的幻影,根植在旧有广袤的泥土里,吸取传统的精华,并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融合中对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保持高度的自觉,叙说爱与死、追求与幻灭、生命的悸动、焦虑、空洞、悲哀和喜悦.这才是中国诗歌发展的本土化出路.  相似文献   

20.
李星辉 《云梦学刊》2011,32(1):139-141
网络诗歌的抒情语言跟传统诗歌语言一样,有着相同的抒情特征和言说方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为:个人化抒情;超文本抒情;口语化抒情;叙事式抒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