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效性:现代政治合法性的政绩基础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基础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意识形态、宪政制度和有效性 ;现代政治权力在强调宪政制度作为合法性的根本基础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有效性在自身的合法性论证中的作用 ;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宪政主义 ,还是在新兴民主化国家 ,有效性都对现代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 ,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大致的正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把合法性等同于社会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和忠诚的观念 ,代表当代社会对合法性概念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认识。马克斯·韦伯从经验分析出发 ,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合法性基础理论。哈贝马斯提出了重建性的合法性理论 ,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文章探讨了合法性与政治角色、法律、有效性、合利性和合道德性等的关系 ,分析了合法性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政治的合法性基础的问题 ,指出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必须保持政治稳定 ,必须克服目前已经萌芽并且有可能扩大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分析架构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变得愈益突出。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变化中的公众期望使传统的合法性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削弱,从而有可能产生合法性危机。政治合法性可以通过民众对政权的认可和拥护程度表现出来。政权获得合法性的途径主要有:确立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并建立合理的政治制度;把政府转变为公共政府;建立广泛的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5.
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危机有八个原因,对此应有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6.
孙莹 《理论界》2005,(6):33-34
政治合法性在政治社会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合法性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政治统治或政治管理的效度甚至成败。政治合法性基础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仅从有效性入手从理论上分析其与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政治合法性思想的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与繁荣,加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面对政治合法性危机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邓小平强调:经济绩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政治合法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当代中国政治统治合法性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军 《学术论坛》2005,2(1):12-15
从韦伯到哈贝马斯,合法性经历了一个由"技术霸权"到价值张扬的过程。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政治统治合法性之基础,它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同时,还要注意民主与民本的关系。以人为本关键在于落实,要从培养民主意识、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政治制度及时性的实现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流变及其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合法性是执政党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和基础。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合法性诉求方面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以意识形态合法性为主导的时期、以经济绩效合法性为中心的时期和以法理型合法性为主导的时期。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社会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面临着执政合法性的严峻挑战。因此,重塑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执政合法性已成为其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政治权威一定程度上的弱化与流失,其产生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给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危害性不可忽视。政治权威的存在与巩固是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因素,公共权力必须全方位地培植、更新,重塑政治权威在新时期的合法性资源。转型时期政治权威合法性的挑战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政治发展问题。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和政府政治权威合法性资源及力量基础依然存在,目前没有任何组织可以替代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地位,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仍然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整合,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政治权威合法性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合作制--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广泛推行合作制,大力发展合作组织,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合作经济发展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合作组织发展程度低、影响范围小,合作组织内部管理不完善、人才匮乏,合作组织外部发展环境不宽松等.要加快合作经济发展应采取如下对策一要健全法规,加快立法步伐;二要尽快成立全国性的合作社管理机构;三要明确政府扶持的主攻方向;四要强化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五要规范完善合作社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农村小康建设。实现农村小康诚然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但作为农民条件的内在素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必然选择。因此 ,应采取措施 ,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基金评级就是由基金评级机构收集信息,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依据确定的标准,对评级对象进行有差别的评级。基金评级的发布可以降低投资者信息获得的成本,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获取信息成本,正确的信息传递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基金评级结果也有利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的更规范化运作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粮食安全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今观  孙强 《河北学刊》2002,22(4):43-47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 ,我国就确立了适应当时形势的粮食安全策略。这种粮食安全策略确保了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 ,但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 ,传统的粮食安全策略逐渐显得与现实不相适应。因此 ,必须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粮食安全策略 ,使其既能确保国内粮食供给的安全 ,又能合理改善国内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压力 ,保障长期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及反腐败的实践,提出民主政治的信息化是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基础的论点。要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真正保障人民民主,推进反腐败进一步深入,就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政治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 1 979年以来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 ,国家对农业的调控和保护日趋重视 ,特别是在农业公共物品的建设中 ,财政投入已经具有基础性、引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WTO) ,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应当逐步按照WTO农业条款的要求进行调整。本文着重分析新时期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 ,建议将农业财政支出划分为农业公共性支出、农业调控性支出和农业保护性支出三个部分 ,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决策方式和支付政策 ,以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已经被载入我国宪法的治国方略,其意义和作用是无庸置疑的,而以德治国思想的重新提出则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不仅是不相抵触,并行不悖的,以德治国更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与补充,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重新定位以德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长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不平等与中国社会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克庆 《东岳论丛》2007,28(3):21-31
从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一些核心要素对中国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在社会政策层面的保护措施。通过实证研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从总体上来说,经济全球化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对外贸易复发展和外国直接投资在地区、城乡、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又会相应地带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极度不平等。现阶段,中国社会政策的选择应当针对现实需求,优先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工伤和医疗等现代工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政策。同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政策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杨龙 《理论与现代化》2002,(2):62-64,73
作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新起的学说,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问题。这两个流派在一个基本出发点上一致,即把经济学中“交换”这一核心概念向政治学领域推广,把政治过程看作是选民与政治家或官员之间的交换,把制度的演进看作是社会中行为主体之间交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动荡和世界经济衰颓趋势之下,中国宏观经济下滑似已成定势,而且这将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很可能是一个较为缓慢的长期过程。在当前中国最宜采用的政策应该是以大幅度减税为主轴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