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至今已有十六年了。安徽的农业、农村和全国一样,总体形势很好。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一部分在瓦开始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全省粮食产量只有127亿斤,人口为2900万,人均430斤。建国后,到1955年,粮食产量达到230亿斤,比49年增加了近一倍,人均730斤。但1955年以后,由于频繁变动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1960年,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打破了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87年与1978年相比,全国粮食年产量从6000亿斤增加到8000亿斤,增长32.8%,许多地方粮食自给有余。我区1983年粮食总产达272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产56亿多斤,平均每年递增4.7%。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同志认为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因而不同程度的放松了粮食生产,加上  相似文献   

3.
一、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种植结构现状 自1980年吉林省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以来,由于认真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9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从1979年到1987年,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1979年粮食总产180.6亿斤,到1987年增长到332.7亿斤。9年间平均产量为246.3亿斤,比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确定了全省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其中农业要求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到2000年,总产值由1980年的194亿元达到700亿元,翻1.8番;粮食产量由1980年的476.8亿斤达到700亿斤,平均每人占有800斤;棉花产量由1980年的1,074万担达到2,700万担;花生产量由1980年的2,808万担达到4,000万担。从而使全省粮食和主要副食品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自给,棉花、油料自给有余,对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根据山东省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农业生产的现状与特点,如何达到上述战略目标,采取哪些相应的战略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地处皖东的滁县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着经济的持续发展。1990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由22.98亿斤增加到66.7亿斤,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计算由11.09亿元增加到72.05  相似文献   

6.
<正> 中共青海省委八届四次全委会通过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省描绘了一幅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个纲领性文件中把加强农牧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并把粮食作为农业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制定了到本世纪末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2010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因为从解放到1978年的28年中,我省粮食总产增长了12亿斤,而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中只增长了5亿斤左右,“九五”期间全省粮食增产4亿斤,难度不小。但只要加强领导,措施得力,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团结拼搏,也是完全可能达到的。  相似文献   

7.
面临困境的原因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打破了多年来农业发展迟缓的局面;但近年来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比较紧张。广西人口增长快,而农业的增长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4年以来农业连年滑坡,粮食减产(1988年比87年减产33亿斤)。  相似文献   

8.
一、加速中低产田土改造是进一步开创农业新局面的战略措施目前,全国中低产地区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国十五亿亩耕地中,旱涝保收的面积只有三亿多亩,单位面积产量低,抗灾能力不强,生产效率不高。一九八一年粮食亩产377斤,而英、日、法、美、南斯拉夫等国均在400斤以上,最高到730多斤,我国亩产列世界第35位。其中:水稻比先进国家低三、四百斤;小麦只及西欧国家的一半;棉花亩产76斤,为世界的20位;油菜亩产140多斤,为世界第26位,甘蔗亩产7,100多斤,为世界第42位。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产值560元,提供粮食2,000来斤,只相当于美国的1.3%,法国的4.9%,日本的44.1%。粮食商品率仅15%左右。一九八二年,全国粮食总产虽然第一次突破7,000亿斤大关,比历史上最好的一九七九年还多426亿斤,但平均亩产仍只有408斤。我省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土约二千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更低。一九七九年,全省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遵义县的农村生产发展很快,形势喜人.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生产全面增长,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提供了农产品这方面的物质基础遵义县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出现了持续高涨的势头.1981-82、83年三年迈了三大步,全县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6.6%,1983年比1980年增长58.6%;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6%,1982年达到7.5亿斤,比80年增长14.5%,1983年油菜籽产量达到6,558万斤,比1980年增长66.4%;烤烟17.17万担,比1980年增长86.8%;猪、牛、羊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运用数学模型,预测粮食发展的趋势,为制定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一、现阶段粮食生产状况解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省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与1949本相比,198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30.8亿斤,增长1.21倍;平均单产382斤,增长73.6%。但总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形势仍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的人口以每年15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①耕地却以8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人均占有耕地从1957年的2.59亩,减少到1988年的1.33亩,人均占有粮食已从1984年的784.4斤减少到1988年的724斤。②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不前。1989年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解放后头八年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农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从一九五八年以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就缓慢了。一九五八年粮食总产量是四千亿斤,一九七八年粮食总产量为六千零九十五亿斤,但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则大体上相当于一九五七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的产值,一九五七年每人是二百七十八元,一九七七年是二百一十一元,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四。一九七八年全国农业  相似文献   

13.
解放三十一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河北省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80年农业总产值达87.25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2.5倍;粮食总产达304.5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2.24倍,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林、牧、副、渔各业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也应看到河北省农业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农业生产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就农业结构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业和林牧渔业比例不合理。由于长期的左的错误指导,忽视林业、牧业、渔业,造成全省农林牧副渔各业比例不合理,林牧渔业比重过小。从产值构成和变化上看,以农业总产值为100,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比重是:  相似文献   

14.
宁可同志在《汉代农业生产漫谈》(《光明日报》1979年4月10日)一文中,用了三个数字来说明汉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两千斤,每个农业人口每年口粮四日八十六斤,全国每人每年占有粮食六百四十斤。”据此,他得出一个结论: “从汉以来的两千年,我国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人  相似文献   

15.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粮食稳,百业兴;粮食不稳,百业受损。粮食生产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广西粮食生产连年减产,1988年全区粮食比上年减产33亿斤,是建国以来减幅最大的一年,形势十分严峻,严重地制约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发展粮食生产条件是十分优越的。为了振兴广西农业,力争达到粮食基本自给,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1987年,江西抚州地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业技术服务年”活动,使多项先进技术得到普及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区粮食第一次突破40亿斤,总产达到40.2亿斤,比上年增产21994万斤,增长5.79%,按粮食占用耕地面积计算,亩产1242斤,亩增65斤,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坐猪饲养量达2807.85万头,增长5.39%;油脂总产1405万斤,增  相似文献   

17.
解决贵州粮食问题的立足点应放在哪里近几年,我省粮食问题集中表现为供不应求.平价粮全省每年短缺15~16亿斤,议价粮短缺10~11亿斤.为了平衡供求,每年向中央要粮和到省外购买议价粮约25亿斤.据此,省政府提出了"发展生产,稳定调入,逐步提高自给水平"的基本方针.几年来,通过调入大量粮食,缓解了迫在眉睫的供需矛盾,对保障城乡人民的基本生活、稳定市场供应、控制物价、维持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转,起了一定作用.今后,平价粮靠中央安排调入,议价粮到省外购进,仍不可避免地还要继续一段时期.否则,全省粮食需要就难以安排. 但是,纵观这几年执行上述方针的情况,其消极后果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党中央提出到2000年粮食要基本过关,达到粮食总产9,600亿斤,人均占有粮食800斤的战略目标,这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省预计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8,630万人,按人均占有粮食800斤计,粮食总产要求达到690亿斤.就是说,从现在起,今后的十七年,粮食总产要从500亿提高到700亿,亩产从700斤提高到1,000斤(粮田稳定在7,000万亩).建国三十四年,从低产水平提高到中产水平,今后的十七年,要从中产水平提高到高产水平,用一半的时间,攀登一个新  相似文献   

19.
宁夏境内北部平原有黄河灌溉之利,南部山区土地辽阔,光照条件好,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都比较丰富,具备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解放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长期残酷地削削和压迫,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当时的宁夏省,人口不足百万,苛捐杂税之多,数额之大,催逼之狠,骇人听闻。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按1952年价格计算)只有10,618万元,其中农业9,403万元,工业1,215万元。粮食总产量只有6.4亿斤,平均亩产不到百斤。工业生产极为落后。在工业企业中,  相似文献   

20.
一、“级差地租”问题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解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党领导农民在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在土改的基础上,又根据自愿互利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采取逐步前进、相互衔接的三种形式,从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农村在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合作社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组织集体生产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对合作社之间由于自然条件、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客观上存在着的经济收入差别,采取承认和照顾的政策,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第二年(一九五七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三千七百亿斤,比一九四九年的二千一百六十二亿斤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全国棉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