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本文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相关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将其置于所在的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加以描述,从而概括出拜占廷帝国皇位继承制的主要特征:一、拜占廷皇帝继承方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而长子继承制是各种继承形式中占主导地位的形式;二、拜占廷皇帝继承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外在表现为拜占廷帝国各个王朝统治时间短暂,其内在原因则在于拜占廷婚姻制度造成的皇室男性继承人的缺乏;三、拜占廷皇位继承过程中的残酷凶险和继承斗争的激烈性。拜占廷帝国专制制度需要稳定的皇权继承制强化高度集权化统治,但是拜占廷婚姻制度和习俗却无法为实行稳定的皇权继承制提供保障,从而形成了拜占廷皇位继承制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51个民族聚居在西部,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拥有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西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西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民情等方面。关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进行,即: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整合和变革速度;民族文化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隋唐以来,中国正史中开始用"拂菻"称呼拜占廷帝国,代替了以往的"大秦"之名。与《旧唐书》和《新唐书》不同,《宋史》中的"拂菻"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议。大体看来,学者们大致为其是拜占廷帝国还是塞尔柱人的政权(如罗姆苏丹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文本和相关历史来看,《宋史》中的"拂菻"更像是对拜占廷帝国的描述,但是"拂菻国"的来使应该并非拜占廷帝国官方的使节。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中原地区的汉族纷纷南迁,在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形成了杂居共处的局面。改变了各民族传统的分布格局和经济生活。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北方形成了以异源同流为民族融合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南方则形成了以同源异流、异源同流为民族融合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在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过程中,汉族进一步发展壮大,汉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为隋唐时期更高层次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内部交融及与外域文化交流这两大类型的历史性整合。南京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缘于南北交汇和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历史上两大类型的文化整合在此都有集中体现。在不断整合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成就了南京广博精深的地域文化体系和开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7.
<正> 自由,作为人的本质规定,一直是人类为之不息追求奋斗的崇高理想。因之,自由观也一直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内核。但是,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有着自身特殊的历史进程和文化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由观。中华民族积聚了极其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传统自由观深深植根于这种历史和文化,自然被赋予鲜明的特色,并反过来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和民族文化心理发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加速使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民族关系和民众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矛盾和冲突空前激烈,对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构成了极大威胁。应整合西部地区的社会结构,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解决各宗教之间、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政治制度文明建设,为西部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奠定社会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共同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大融合的重新组合过程,而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则是这个过程中历史意义最为深远的一环。拓跋鲜卑本是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原始游牧部落,在南下中原汉地,建立北魏民族政权的历史过程中,它适应中原汉族地区业已存在的比较先进的封建农耕文化,全面地走上了农业化、封建化、汉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为祖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从各民族的文化中,都能察觉出民族间文化的相互吸收与交融的现象。这种彼此的交融,无疑是推动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文化发展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各民族的文化在相互吸收交融的同时,又均保持着各自的传统特点。从而,也就使我们统一祖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11.
张立可 《理论界》2014,(10):124-129
拜占庭学是近代以来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长期以来,各国学者从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宗教等不同角度,对拜占庭帝国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吉尔·佩治(Gill Page)的著作Being Byzantine一书是诸多拜占庭历史研究的著作之一。该著作以身份认定为视角,以1204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为时间节点,从内外身份划定标准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的内部结构。同时,该书也把"身份认定"这一学界的热点问题引入拜占庭学。  相似文献   

12.
各层级政府间的权力划分深刻影响联邦政治体制的运行方式,宪政分权是联邦制的起点而不是联邦制的归宿。由于权责的对称程度不同,联邦政治体制有对称性和非对称性两种模型。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阈下,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单一制方向发展;非对称性的联邦制国家地方权力逐渐加强,联邦政治体制向邦联制方向发展;反映在国际舞台上,两种模型演化出了许多新变体,表现为不同的联邦政治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王秋华 《兰州学刊》2005,14(4):304-306
1917年,京直地区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一百多县被淹,几百万人口受灾,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积极筹措,施行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灾民的困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赈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拜占延古币研究存在若干误区,首先,我国发现的拜占延金属货币以金币为主,但不能因此说拜占延人不使用银币和铜币,事实上,拜占廷社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是铜币。其次,拜占廷金币大多为金币,金币正背两面印模方向相对倒置不是铸币工人粗心造成的,而是拜占延金属币印模排列的常例。而拜占廷金币正面图像中舅甥同席,父子并立,甚至祖孙共坐的图像很常见。最后,鉴别拜占廷铸币时,不可就其重量、工艺、质量等方面任意制定鉴定标准,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参照目前世界主要拜占廷铸币收藏目录(或称大全),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More than one out of every five principals leaves their school each year. In some cases, these career changes are driven by the choices of district leadership. In other cases, principals initiate the move, often demonstrating preferences to work in schools with higher achieving students from more advantaged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Principals often use schools with many poor or low-achieving students as stepping stones to what they view as more desirable assignments. We use longitudinal data from one large urban school distric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 turnover and school outcomes. We find that principal turnover is, on average, detrimental to school performance. Frequent turnover of school leadership results in lower teacher retention and lower student achievement gains. Leadership changes are particularly harmful for high poverty schools, low-achieving schools, and schools with many inexperienced teachers. These schools not only suffer from high rates of principal turnover but are also unable to attract experienced successors. The negative effect of leadership changes can be mitigated when vacancies are filled by individuals with prior experience leading other schools.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new principals in high poverty and low-performing schools lack prior leadership experience and leave when more attractive positions become available in other schools.  相似文献   

16.
荀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群思想独具特色。群具有多层意蕴:群是人类理性区别于动物本能的表现,是人的社会性生命的力量集合,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资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荀子运用人生不能无群、明分使群、隆礼重法、君者能群善群等命题诠释群的伦理内涵与理想境界。荀子群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发展和机构养老事业的兴起,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面临机构养老的选择;但老人超出家庭和社区之外的机构养老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不一定是主观意愿的。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主观倾向性及其影响因素。2010年7月对福建省某地级市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城市社区老人对机构养老持一种普遍的拒斥态度;他们的这一态度,建立在对其所处的系统环境的自平衡基础上,为老人对健康、家庭照料可及性、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机构养老的社会合法性的考虑和支付能力等因素所形塑,并且心理因素也有较大的影响。机构养老往往是老人“最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城市经营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中的一种新的理念。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城市资产应采取不同的城市经营策略,城市经营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整体性、长期性,市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共居”的状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蕴涵着“一”与“多”的双重关系,由此关系又可以逻辑地引申出中国民族文化“一”与“多”的双重关系,这种现实的双重关系,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工作和民族文化建设存在着“双重纲领”,即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相似文献   

20.
电力工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电力工业生态效率是我国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整个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及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以及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行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改造,但是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特点是直接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根据统计结果,对改进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生态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我国电力工业要从国家层面、行业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共同挖掘节能减排空间,实现电力工业低碳、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