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段立珠 《科学咨询》2005,(14):42-43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中国古代诗歌占了两个单元,教材要求学生要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领悟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的意境.通过对这两个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对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诗歌的意境的理解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2.
鉴赏古诗,不仅使我们领略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同时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与创新意识的一种检验. 根据诗歌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鉴赏的方法与途径. 1 炼情 任何一首优秀的诗歌都是作者内心独特的意愿与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内心深处涌出的吟唱,是真挚情愫的倾吐,是真切感受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光芒四射的传奇人物,他笔下的田园诗在抒发作者对宁静、舒适的生活向往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他具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有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惊人气质,他的个人经历和性格与他的创作特点息息相关,本文从他的诗歌、散文与辞赋创作入手,深入探讨了陶渊明生活和思想变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的灵魂.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只有通过诵读,品味、析意、练笔等渗透对意境的感悟,引导学生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使学生把握诗歌的灵魂,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  相似文献   

5.
小学第十一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是本册教材的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农村小学生的难点,学生总是在综合实践的“门槛”边徘徊.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的魅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提到:"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等观点,可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在第一单元里为中学生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诗歌世界,这对于培养中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丰富他们的心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就是老师把知识给予学生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对象(老师、知识和学生)和两个过程(教和学).教学过程就像是做生意,老师是生意人,知识是产品,学生则是顾客,我们老师要把知识"卖"给学生,就得要勾起学生的购买欲.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往往会遇见一些问题,如学生始终没有进入诗歌意境,教师讲了千百遍,学生总是在云雾之中。再如,教师教学诗歌如同嚼腊,空洞乏味,学生也就如同吃中药,学起来特别难受,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能理解教师苦衷的学生很少。总之,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重难点,尤其是现代诗,教学的时候比古体诗和近体诗还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诗歌、散文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容,以此呼唤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回归,希望人们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大习作"理念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标准定位在"倾吐心声,抒发真情,展现才气,体现个性"这16个字上,重在培养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回归本真状态;好文章应该是心灵的独白,是个体思想的再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炼就一双火眼真睛,留心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凡细微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去倾听、去畅想;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生活,即运用聪慧的大脑从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物、平平淡淡的琐事、林林总总的世态万象中挖掘其中的新意和深意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笔触去描写真人,叙写真,述说真,抒发真情,拥抱童心.  相似文献   

11.
在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面,我校认为诗歌可称为文学作品中的“佳酿”,品诗词是引导学生“酌”美酒,诗词鉴赏教学单元采用“循环积累”教学模式,从理念上印证了“酌”字,增加了学生文学积累的广度与深度,也增强了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与积极性.下面谈谈我校古诗词鉴赏教学单元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所作的尝试.身使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诗是干什么的?诗歌的本质是什么?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诗歌是抒情的,它的本质就是抒情。因此,诗中所用的材料,景也好,物也好,皆与感情相关联,“物象关情”乃诗家之必然。苏轼云:“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这是坡公在论述绘画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时说的,然而,这两句话对诗歌艺术来说,也是  相似文献   

13.
谈“诗眼”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历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篇。作为一名党政干部,若不能欣赏中国的传统诗歌,应当说是一种遗憾。欣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而把握“诗眼”,则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 那么,什么是诗眼呢?“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中有“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的句子;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正如人有眼睛一样,文章有“文眼”,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某些诗歌在表现诗人情志的同时,对开展办公室工作也有一些借鉴作用,《过华清宫绝句(其二)》《孔光》和《示子遹》三首诗歌就分别对如何做好办公室调研工作、保密工作和文书工作有较好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歌鉴赏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去鉴赏古代诗歌,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鉴赏或答题抓不住要领,或认识肤浅或表达不清.  相似文献   

16.
袁莉娟 《科学咨询》2009,(16):42-42
古代诗歌鉴赏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去鉴赏古代诗歌,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鉴赏或答题抓不住要领,或认识肤浅或表达不清.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鉴赏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去鉴赏古代诗歌,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鉴赏或答题抓不住要领,或认识肤浅或表达不清.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图式理论论述了阅读理解的实质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应考虑文本和读者的背景知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体验其大脑中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如何指导他们理解文章,据此将阅读教学分成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指出读前要开展激活学生图式的活动,读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来提高理解效果,读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巩固和扩充图式的活动,并相应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钟益 《科学咨询》2009,(19):43-43
古代诗歌鉴赏是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去鉴赏古代诗歌,不少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并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鉴赏或答题抓不住要领,或认识肤浅或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在这个方面缺乏必要的积累和训练;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给学生一把打开古诗鉴赏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通过对卞之琳大部分诗歌内容的解读,展示诗人作品中通常表现的一种永恒时间与短暂人生这一时间意识主题,与人与人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相对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