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讯     
正作者:常修泽著出版社: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这是"国内首部系统探索包容性改革著作",极具前瞻性的包容性改革论,目的是防止"文明冲突"和"社会博弈"成为中国新阶段改革的主流形态,更是为了下一步中国改革提供战略选择。该书系统阐述了包容性改革论的"三大  相似文献   

2.
社论社评     
正制度现代化作为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2014年4月14日《标注现代化的新高度》任仲平人民日报很多人以为,引进外资等多元资本,就是市场化,就是改革的目标。如果没有很好的保障,那么这其实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民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与定型     
<正>全面深化改革的未来是要"定型",我们也应该看到,"体制性障碍"其实自己也在定型,并且在日益造就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体制"。因此,全面深化改革事实上就是阻止这种我们并不喜欢的定型,来一次顺潮流的大反转。定型的过程,伴随着利益的博弈、思想的剧烈争论。垄断利益、管制利益和部门利益是时刻醒着的。说到底,任何改革方法,比拼的都是政治领导力。领导力的体现有很多方面,包括对于改革顺序的合理拿捏、搞好改革的"统一战线"、保证改革措施在落实中不走样等。  相似文献   

4.
企业绩效考核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核心,将提高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己任。因此,企业绩效考核关键应在于"绩效"二字,而非单纯的"考核"。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过程,他是以提高"绩效"为最终目的,"考核"作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虽然已深入推进,但是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却非常突出,对于国有股权的保护更是远未到位。在国有企业中,企业亏损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外部第三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这不仅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间接损害了企业的大股东——国家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胡释之 《领导文萃》2014,(12):23-23
<正>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表示"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从政府自身改起",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这很对,改革就是改政府自己,政府不再去给大家立规矩,从私生活退出来,从市场退出来。改革政府自己,减少政府干预,这才是真改革。"在政府中掌权的人,容易自以为非常聪明……他似乎认为他能够像用手摆布一副棋盘中的各个棋子那样非常容易地摆布偌大一个社会中的各个成员……但是,在人类社会这个大棋盘  相似文献   

7.
许文忠 《经理人》2014,(5):94-94
作为一家传统商贸企业,东启找到了做O2O的葵花宝典。这部葵花宝典通过"二维码+微电商"把线上线下的利益进行统一,更是在商家的、企业的利益与顾客的利益这两条平行线之间找到了交叉点。  相似文献   

8.
这几年公众中开始出现对改革失望的情绪,既非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够快,也非老百姓没有得到任何实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改革在不少方面不是限制,而是加强了既得利益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部门化"、"碎片化"的情况下,一些机构借改革之名,行扩权之实,"改革创新"成了强势群体、强势部门揽权扩权的工具,更令社会怨声不断。前几年吴敬琏先生就明确指  相似文献   

9.
一、转变教师角色,做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只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咨询》2005,(17):4-5
7月12日至13日,中国改革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今年4月23日至24日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之后,国家发改委主办的又一个以"改革"为主题的重要会议,这次论坛以更长远的眼光探讨了改革的方向,这从论坛的主题--"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可以看出.分析人士指出,2005年是"改革年",更是"十一五"时期改革的启动年、突破年,高扬"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的旗帜,实际已指明了"十一五"期间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各地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都应把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些官员在谈论改革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预设了一个前提,意指的都是"改别人"、"革别人的命"、"动别人的利益",而很少有指向自己利益的。改别人时,很多人都异常积极,雷厉风行说改就改,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会裹足不前,成为改革的阻挠者。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人都在喊改革,可"深化改革"却  相似文献   

12.
徐锐敏 《经营管理者》2012,(14):210-211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是,就文化产业自身而言,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文章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西泠印社集团综合改革为案例,从"发展理念,运行机制,科技进步"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一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3.
当下,推进中国改革深入的最大难点,或者说中国改革最大的障碍是什么?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改革。对于改革下一步的认识,中国新领导们已有共识:最关键、最难整的问题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博弈。那么,究竟该如何启动这一步?显然,仅有方向仍不足以让人能甩开膀子。最起码,方向本身就需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以来,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加快,促进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各地改革攻坚的重心,其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更是各地重中之重的工作。在这方面,浙江湖州市紧紧围绕"确保200家,力争250家"的"小升规"目标任务,早部署,重培育,抓跟踪,强服务。据统计,1月至8月,按照时序进度,全市应税营业收入达到1330万元的规下  相似文献   

15.
余胜 《科学咨询》2009,(2):60-60
一、转变教师角色,做新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不只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  相似文献   

16.
吕日周,党的十六大代表,今年元月当选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他在任中共长治市委书记期间,大搞舆论监督,破除官场禁忌,骑自行车下乡,住太行山寒窑,为当代"窦娥"伸冤,打破官场正常的"游戏规则",他以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锋芒毕露地掀起一阵阵改革风暴……吕日周就像一块试金石,他的命运可以让我们对改革的环境和官场的现实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关注吕日周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关注他来关注我们的改革环境,关注改革可能达到的程度,关注改革的阻力和障碍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当下,我国社会进入了利益格局调整的关键阶段,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胶着期和关键时期。中央应该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和推动,更加重视对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坚决防范改革方案和进程受到一些部门、地区利益集团和少数既得利益者的左右。同时,须强化对"顶层设计"的"顶层推动"和"顶层实施"。只有这样,深层次的改革才能顺利推进。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国企改革和打破行业垄断,而这有赖于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深化国  相似文献   

18.
社论社评     
出租车行业改革是一个艰难的利益博弈的过程,改革迈出的第一步或许并不完美,也难以一步到位。有关方面需要注意,一些政策的制定"不能给今后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设置障碍"。2013年4月17日《打破出租车行业利益格局势在必行》社论新京报  相似文献   

19.
正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更是从制度上减轻群众负担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政府取消和下放权力也好,转变职能"下马服务"也好,关键是要念好"简"字经,不断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中外财政历史可以看到,财政关乎民生忧患,联通民主建设。如何通过财政改革触动和改变既得利益格局既是一个需要统筹全局的技术问题,更是一项考验执政者智慧的政治问题,其艰难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我们在财政史中能够看到很多故事:财政改革的错综复杂,阶级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民众的生计维艰与激烈抗争,妥协、改良、利益调整、利益固化与革命的抉择,财税改革对民主政治的促动,等等。这些内涵厚重、精彩纷呈的故事不仅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历史长河的缓缓流淌或突发潮涌,而且故事背后的经验教训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这些启示如同源自各方的江流,推动我们走进思考之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