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的事件频发。用工单位对于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本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我国《宪法》和劳动法律明文规定的。但是,一些个别的用人单位却以各种理由和方式逃避这一义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用工秩序,也为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今年2月25日,《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表决,首次将“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行为纳入《刑法》规定。增加的这一规定,将成为劳动者得到劳动报酬的强有利保障,也将成为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依法行政的有利保证。本文针对《刑法》修正案(八)欠薪罪实施中的界定和操作谈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的事件频发.用工单位对于提供劳动的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本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我国<宪法>和劳动法律明文规定的.但是,一些个别的用人单位却以各种理由和方式逃避这一义务,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用工秩序,也为社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今年2月25日,<刑法>修正隶(八)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表决,首次将... 相似文献
3.
4.
对于农民工来说,辛苦劳动的报酬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重要保障。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广大农民工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2020年11月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阿坝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我省工作部署,坚持“日周月”调度、一案多查、领导包案和接访等制度,强化隐患排查和重点治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和强化舆论引导,选派业务骨干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精准提供“一站式”服务,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护劳动报酬权益,全力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全... 相似文献
6.
7.
刑法“欠薪入刑”无疑是对恶意欠薪者的有力震慑和打击,但因缺乏具体操作的规定,严重影响了法律的适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使“恶意欠薪”入刑有了具体“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8.
欠薪是违法行为.也有公职部门监管.可到头来,照样年年岁岁花相似。究其根源.想当然是类似违法成本低.更重要的是监管乏力.也就助长了这种违法行为。还有就是.如讨薪走正规渠道,又往往效率低下,甚至不了了之。而选择过激讨薪,如自残、跳楼、跳桥等方式能吸引媒体关注.在舆论监督压力之下.政府部门会立马出面.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无形之中给人们这样的意识:不采取过激行为.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农民工欠薪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处理欠薪案件12起,为867名农民工追发工资661.17万元;巡查用人单位1607家次,下达限期改正指令书18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处罚金额28.6万元,将3家企业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索要欠薪,一些劳动者往往将目标“锁定”在用人单位的财物上,企图通过自己的方法达到目的。岂料,却将自己“送进”了监狱。为索要欠薪,毁坏设备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案例】由于公司拖欠2万余元工资,经多次催收未果,尤其是2019年5月17日,公司领导对再次前来索要的自己爱理不理,已经离职的何先生忍无可忍:“我拿不到工资,公司也得付出代价!”遂闯入公司精密仪器车间,用铁锤一顿猛砸。造成公司9万余元直接经济损失。何先生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被法院判处刑罚。 相似文献
12.
13.
末位淘汰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形式,其本身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机制,如果员工与管理者都抵制这种制度,市场自然会将其淘汰。法律只是一种底线性的规定,应当给其留下空间。司法应启用其本身的纠偏机制,去对待末位淘汰运行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保证这项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遂宁射洪市始终坚持“治欠保支是责任、根治欠薪是根本”的工作理念,把牢源头防控、欠薪处置、长效治理“三关”,全力以赴打好根治欠薪主动仗,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把牢“源头防控关”,打好根治欠薪“先行战”优化机制做“加法”,压实属地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5.
16.
支付令,是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债务又未提出书面异议的,支付令便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7.
18.
一、大邑县非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基本情况
大邑县现有非建筑领域企业927家,农民工47640人.2015年全县农民工工资拖欠124起,涉及金额2103万元,其中非建筑领域拖欠104起,占所有行业总量的83.9%,涉及金额1588万元,占所有行业涉及金额的75.5%.较2014年增幅分别达到11.2%和65.2%.非建筑领域因欠薪引发的聚众上访群体性事件2013年13件,2014年5件,2015年12件. 相似文献
19.
20.
2012年12月28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重点对劳务派遣进行了立法完善,主要内容有对从业资格、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的规制,以及相关处罚性、过渡性条款。此修正案实施后,将会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也将进一步得到强调,劳务派遣将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本位。而与此同时,用工企业也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合理调整用工策略,完善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