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各地选拔任用干部机制不断创新,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受各 相似文献
2.
从“官二代”现象看干部任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官二代,是指当官的后代违规获得权力的现象和种种不良行为。近一段时间以来,类似官二代子承父业、扎堆做官的事件频发,成为民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分析其利弊,一方面,官二代成长在官员家庭,从小对政治活动耳濡目染,受到政治环境的熏陶和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和政治修养,积累了一定的从政本领和工作能力,这样的官员后代从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由于干部选拔任用 相似文献
3.
选人用人是组织工作的核心,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根据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肩负选人用人工作重任的各级组织部门应着眼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行干部选拔 相似文献
4.
5.
6.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从干部选拔任用的主体来看,选拔任用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广大公众只知道选拔任用的结果而不了解其选拔任用的过程,让人产生了诸多猜测和怀疑,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客体来看,由于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权力、名利、地位,以两面人的虚假伪装生活,使群众、组织难以准确掌握他们才能和品德的真实信息,有时造成组织失察失误,用人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要求,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客观地讲,由于认识不统一、操作方法不规范等原因,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对近年来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实践的深入总结,笔者认为当前应在以下五个方面继续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相似文献
8.
初始提名是干部任用工作的首要环节,在整个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中发挥着关键性和导向性作用,其规范化和民主化程度直接决定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党组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为了探索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方式,有效遏制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切实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开封市探索实行了五综合干部任用提名办法,即根据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素能测评、实绩考核的综合量化结果确定考察对象的程序和方法.这一方法经过试点单位的试行和近两年在全市范围内的全面推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共湖北枣阳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领导科学》2012,(31):39-41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化建设,是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四权的有效途径,是强化干部监督工作的有力措施,是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潜规则有两个基本特征:潜存性和习惯性。所谓潜存性,指的是它隐藏在正常的社会规则背后,并不为一般人所熟悉,却往往影响甚至制约着一部分人的意识和一些事物的进程;所谓习惯性,指的是它虽然不被社会公开认同,但有着一般社会规则甚至超过一般社会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监督,把好选人用人关,是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遏制和防止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是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结合实践,笔者认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在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等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民主测评是考察干部的传统方法,有利于收集民意,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但应看到,由于参会人员层次、素质、立场不同,对干部了解、把握的程度不同,以及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的影响,部分人在测评表 相似文献
14.
<正>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又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更是防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然而,随着实 相似文献
15.
16.
所谓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社会公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信任程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出了明确要求。我认为,选人用人公信度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公众的知晓度、工作的可信度、干部的公认度和群众的满意度,这四者相互影响、相互印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应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正>干部选拔任用是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如何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一直是各级党组织认真探讨的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 相似文献
18.
《领导科学》2014,(12)
<正>2014年1月15日,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条例》的修订,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干部工作规律的认识,而且为今后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了科学指南。准确理解《条例》中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设计的理念性转变1.强调规范向有效可行的转变。在以往的干部选拔任用实践中,程序的规范性往往被放在首要位置,而程序的烦琐抑或简便、无效或者有效之类的价值评判,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各地大胆创新,敢闯敢试,选人用人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程序设计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 相似文献
19.
近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坚持五重五不简单、建立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要求,采用一评三考(业绩评价,考学、考能、考德)竞争性方式,选拔了15名县(市)区政府正职后备人选和6名市直机关正职人选。这次选拔,突出岗位特点,坚持干什么、考什么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县(市、区)委书记怎样用人、用什么人,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用人风气和质量,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之一,醴陵市委书记通过一年试点实践而总结出的“制度、民主和自我的提升是调研试点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很值得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