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二语学术写作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对比修辞理论认为,语言与写作是文化现象,受其影响的母语思维模式与语篇模式对二语学术写作起着干扰作用,这种对比修辞观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对比修辞学自身的成熟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对比修辞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其研究兴趣与重点,许多研究者将认知和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到原有的理论框架中,强调修辞风格与文化含义之间的关系,重视文化因素在语篇修辞模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对比修辞研究的新视角,即从跨文化角度对二语学术写作中的修辞风格及其交际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比修辞是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应用语言学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语篇规约和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来启示第二语言的写作实践。受诸多相关学科的影响,对比修辞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修正理论框架。近年来,对比修辞研究将认知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其理论体系,从跨文化修辞的新视角探索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在母语及二语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修辞研究及二语写作的教学与实践具有直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修辞造词历来就是汉语词汇产生和演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但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当下修辞造词及其相关研究的价值、水平和进展。修辞造词不仅是结果,更是根源和过程。探讨修辞造词的重新定位和分析模式的构建,不能不立足于修辞和词汇的实际关系。将修辞造词重新定位为一种造词法或一类造词行为,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其片面性,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重新定位,方能完整准确地揭示修辞造词的本质、规律和价值。基于这一新定位的修辞造词分析模式,有必要将立足于共时、静态和系统的修辞造词法分析和立足于历时、动态和个案的修辞现象词汇化分析彼此联结,互参互证。而对于修辞造词法的分析,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可采取"辞格+非辞格"或"材料+用法"的分析模式,并在运作中兼顾科学性与务实性。  相似文献   

4.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5.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检验Kaplan(1966)有关汉语(东方语言)与英语修辞模式差异的论断,我们进行了一项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修辞模式的对比研究.该研究选取了千字左右的汉英论说文各八篇,按文章的话题相似性分成八组,对其主位推进程序、语义衔接、语段发展方式等一一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汉语和英语论说文语篇在上述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但两种语言中(尤其是汉语中)修辞模式的状况比Kaplan所认为的更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6.
"中道"思想是汉民族文化和儒家道德智慧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影响和制约下,汉语修辞始终浸透着浓厚的"中道"思想和"中道"价值观念。儒家的"中道"思想、"中和"审美观念和"温柔敦厚"的诗教,无不深刻影响着汉语修辞。分析和研究"中和"审美及"温柔敦厚"诗教在汉语修辞中的表现,探究其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对当代汉语修辞学研究和新的修辞理念的塑造,构建和谐语言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传统修辞、表达修辞和认知修辞学派对写作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现代传统修辞关注的是写作的形式,强调写作的策略,提出对于段落的组织和发展的方法,对段落、句子的展开方式和方法上;表达修辞把取材阶段重新纳入写作研究范畴之中,对叙述问的写作有积极的影响;认知修辞把新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写作研究中,并发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相似文献   

9.
修辞形势作为西方修辞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最早是由著名修辞学家Bizter提出的,他认为任何一种修辞行为都是对一个事先存在的"修辞形势"作出的反应,即先有修辞形势后有修辞话语。修辞学者Vatz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修辞形势是一种话语构筑和解读,并不是客观存在。将二者的辩论进行理论与分析有重要意义,将为我们评估当代修辞事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博士的新作<小说修辞研究>是我国小说美学研究中的可喜成果.作者以其广博的知识储备、深刻的理论素养、锐敏的美感能力及明确的道德视界,对小说修辞作了全面新颖的思考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观点,并结合中外小说修辞的现象分析,显示了他的小说修辞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