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的文学观是他人生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其中也包括他从高尔基作品中吸取的精神养科。巴金的提倡写真情实感,强调人品与文品的统一,重视文学的功利作用,这些都受着高尔基短篇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公共俄语基础教程第一册第二课的课文便讲到了中国读者所熟悉和爱戴的伟大的俄国作家高尔基。这里仅仅用俄语向人们介绍了他的生平简历,没有讲述高尔基更深层的思想及作品,更没有涉及到当今俄国人对高尔基的评论,但是,由此引起了笔者许多的联想。众所周知,高尔基的作品《母亲》(《海获之歌》(),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天才之作,是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宝库今的精品,这些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我们始终认为高尔基是苏联社会主义新文学的创造者,伟大的革命作家和…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在苏维政权建立后曾因对革命后的现实不满而对革命产生过怀疑,这一情绪在他的创作中也有体现。他通过塑造人物,发掘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描述了一些人在革命中的表现。本文试通过对高尔基《1922-1924年短篇小说》中的《卡拉莫拉》这一作品的分析,研究高尔基在作品中的新的艺术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高尔基曾经在他和他的孩子合影上,题着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高尔基和他的作品。”这使我们想到:作品——作家的“孩子”。这句深蕴哲理的题辞,耐人寻味地表达了高尔基洞察艺术规律的真知灼见。一些天才的作家,通过自己心灵的哺育,再创造了许多类似自己“孩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活在我们每个人形象体验的审美世界之中。莎士比亚曾被人们尊称为人世间的第二造物主,高尔基也称赞列夫·  相似文献   

5.
在高尔基的早期作品中,以流浪汉为主人公的小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刻划了一系列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气息的流浪汉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地表现了这位伟大作家早期的美学观点和在艺术形象创造方面所运用的富有俄罗斯民间文学特色的美学手段。这些作品,在颓废主义思潮泛滥的19世纪90年代的俄国文坛上,向沉浸在麻木状态中的人们,发出了一阵阵振聋发聩的呐喊,引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作深沉的思考。高尔基笔下的流浪汉,包括各种类型的人物。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所谓“老流浪汉”。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叶美良、切尔卡什、雷日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史上象这样的现象是不多见的:小说家,剧作家列·安特列夫(又译作安德列夫、安特莱夫等)并非俄罗斯前世纪末、本世纪初第一、二流的大作家,但他和他的作品却曾得到俄国和中国两位无产阶级文学大师高尔基和鲁迅的喜爱。高尔基在《回忆安德列耶夫》一书中曾说  相似文献   

7.
读《伊则吉尔老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是一篇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高尔基无情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个人利己主义,树立了为人民的幸福而勇于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这篇小说对于研究高尔基的创作有很大的价值,而且现在读它对我国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教育也是一篇极好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许多作品,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研究他的成长道路,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高尔基生于1886年,五岁成了孤儿,十岁为生活所迫而走上社会。为了糊口,他当过鞋店的学徒,制图所的听差,轮船上的帮厨,还当过彩画工、面包工、搬运工,到处漂泊流浪,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二十四岁那年,他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三十岁那年,他才委身于文学事业,此后逐渐闻名于世。象高尔基这样一个只读过几个月小学的流浪儿,是怎样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革命文学大师的呢?  相似文献   

9.
还是在本世纪初,一些人认为屠格涅夫作为一个艺术家已经离开了他过去所占有的位置,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契可夫和高尔基已经把他从世界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中挤出去了,他的作品仿佛越来越暗淡了。然而,在艺术的王国里,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见证者是历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但没有暗淡下去,反而闪耀着越来越灿烂的光彩。他的作品不断地大量地重印、出版,越来越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所喜爱。他的作品“使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通过对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思想倾向以及阿尔希普、廖恩卡祖孙二人形象的分析,探讨俄罗斯文学传统,尤其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对处于世纪之交的高尔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23年,伟大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国外养病期间,写成长篇小说《我的大学》,从而完成了历时十二年的自传体三部曲的创作。三部曲包括《童年》《人间》和《我的大学》,这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他的整个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研究他的生平和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高尔基研究在建国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和进展,并显示出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其中,"文革"前17年的研究描画出一幅被偶像化了的高尔基形象;"文革"中高尔基的作品先是被禁读,后来则被赋予那一特殊年代的政治话语特征,但同时却无声地培养着将活跃于"后文革时代"的新一代知识者;进入历史新时期,高尔基研究开始显示出从停滞走向复苏的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多元取向。最近20年中,研究者们就高尔基创作的真正成就和代表作、他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他的晚期思想和文学活动的意义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然而庸俗社会学批评所造成的影响,仍旧在阻碍着人们对高尔基的重新认识。总体而言,国内高尔基研究和国外研究水平相比明显滞后,但依然存在推出高质量新成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瞿秋白的译作中,所占比重最大、选择资料最全面、涉及面最广泛的是高尔基的作品。对于1930年前后的中国左翼文坛而言,高尔基及其作品的典范性对中国革命作家和革命文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一个文学家,高尔基的精神和作品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学本身:高尔基成为无产阶级作家的理想化身,其作品被视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最佳范本。从范本译介、思想解读、文论阐释三个方面,瞿秋白介绍了高尔基的艺术成就与艺术思想,阐发了革命作家的典型特征,探讨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观,强化了普罗现实主义文学是适合中国左翼文学的发展范式,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提供了最完备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萨蒂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他对重复手法的喜爱。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对重复手法的喜爱就已经非常明显了,而在后期作品中,他甚至将整部作品进行不断地重复,以此来构建出一部另类的,但却是表达出了他的音乐思想的作品。笔者认为,通过对萨蒂在这一手法运用上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理解、演奏、欣赏他的作品方面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朝鲜人民的心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高尔基的作品,中国鲁迅的作品,是任何人都必须读一读的优秀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贯穿窘对人类的真正热爱和憎恨旧社会、无限向往新社会并要建设新社会的战斗精神。——金日成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虽然已经辞世四十五年了,但是他仍然活在中国和全世界广大读者的心里,也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里。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早在五十年代曾号召朝鲜人民说:“苏联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16.
尊重与要求相统一是苏联早期著名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理论基础是对于人的科学理解和正确态度。尊重与要求实现统一的过程就是作为教育对象的人逐步成长、发展的过程,用“价值论”的观点来看,也就是人的价值逐步得到提高的过程。 马卡连柯在《我的第一位导师》这篇纪念高尔基的文章中,回顾了他在十月革命后开始探寻建立新的苏维埃教育学的道路时在思想和感情上所受到的高尔基的深刻教诲。他说:“肯定人的价值,洗清资本主义制度在人的身上遗留下的污秽,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高尔基的作品所教导我们的一切。”笔者认为,这显然也是马卡连柯教育理论实践所追求的目标。肯定人的价值,通过教育提高人的价值,帮助人站立起来,这就是他的尊重与要求相统一原则的实质内容。为了深刻理解这一原则,有必要运用“价值论”的观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1921年出国和1928年回国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1年高尔基出国的原因由多种因素构成,有来自革命队伍内部的压力和刁难,有对人民政权的失望情绪,有他与列宁及苏维埃政府的分歧没有真正消除等。在国外生活期间,他又处于创作冲动之中。1928年高尔基回国是斯大林精心策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的《海燕》,前有瞿秋白译,后有戈宝权译。其间还有宜闲的译文。他开手翻译虽晚于瞿秋白,发表却最早。宜闲是谁?就是胡仲持。瞿译所用的底本是莫斯科国家出版局1930年版《高尔基作品选选》,他选译《海燕》等七篇,译毕于1932年12月,译本《高尔基创作选集》由生活书店于次年10月出版。近年瞿氏后人发现了他的另一份译稿,题为《暴风鸟的歌》;据考证,这是初译稿,译成的时间自然更早些。宜闲是从英文转译的,译题作《海燕的歌》,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玛克西姆.高尔基对朝鲜现代作家李箕永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箕永幼年丧母,生活穷困潦倒,社会经历与高尔基相似,加之高尔基的作品契合朝鲜救亡的时代主题,所以引起李箕永的强烈共鸣,进而影响其创作意识、题材选择、思想内容的倾向性和创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人类文学史上一代大师,他以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视角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贫苦人民生活的画卷.在他的底层画廊里女性人物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她们生活在贫困、压抑和恐惧中.作家通过自己犀利的笔给我们刻画了底层女性的形象,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们是具有流动性.在作家的前期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被动的,后期的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主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