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民国中后期港粤边界的走私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始终是外国侵略者及私枭对内地进行走私的基地.至20世纪,特别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国内外各种矛盾极为错综复杂,洋商利用香港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以转嫁危机.抗战爆发后,日本在香港设立据点,利诱私枭套取国统区重要物资,实施"以战养战"策略.战后,美国资本企图独占中国,对华进行大规模走私,港粤非法贸易达于失控局面.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反走私斗争,但囿于种种历史的局限,都未能有效地遏制住私枭的嚣张气焰,以致对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走私活动连绵不绝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突出的现象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遭受走私影响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堪与中国相比。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在英国为维护其对华鸦片走私贸易而发动的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开始的,又是在“无货不美,有美皆备” 的美货走私倾销中结束的,其间更有气势汹汹的日货走私肆虐其中。走私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认真总结中国近代反走私的经验教训,对今天的反走私斗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是反走私斗争的权利基础 鸦片战争以后,构成国家主权的要件──被列强…  相似文献   

3.
内地与香港签署的CEPA,不仅有助香港经济的尽快复苏,同时也影响到毗邻的广东经济的发展.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加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有助于粤港两地经济一体化;给制造业、服务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走私热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日方的策动、军队的参与、大后方经济不能自给及严重的腐败行为都对走私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战时主要是特权人物参与走私活动,走私输入的物品种类繁多,但纸烟和毒品较多,输出的物品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走私区域大致分河区和泛区两个地区,走私的手法五花八门。走私对中原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应付日益严重的走私与金融紊乱,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和港英当局就关于香港的关务协定和金融协定进行交涉。根据英国外交档案,两协定进入谈判的时间并非1947年6月,而是在1946年就已开始。英国殖民地部等部在中英前期交涉过程中,逐步明确策略,要以战前转口条例的复原为条件。对此,中国政府则认为它属于沿海贸易权问题。在国民政府的坚持下,英不得不再次做出退让。1948年,香港关务协定与金融协定形成,它们是战后四年间中英外交所达成的主要条约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鸦片战爭前,英国的对华貿易和鴉片走私都居于各資本主义国家的首位。在世界資本主义国家中比較后起的美国,一开始就追随着可耻的英国鴉片販子的后面闯进了中国。美国在中国的鴉片走私的不断增加,形成了英美在华竞爭的早期矛盾。但是,英美两国在販毒方面的利益冲突,并不妨碍它們在扩大对中国侵略方面的合作。当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鴉片战爭的时候,美国就站在英国一边,加入鴉片战爭,对中国进行侵略。  相似文献   

7.
江峡 《江汉论坛》2012,(8):15-20
自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国际核走私出现了两次高峰:一次是从1992年到1996年;另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美国及其盟国曾力图与俄罗斯合作,防止核扩散与核走私,但收效甚微。而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9.11"以后,国际核走私的势头不仅未得到遏制,反而成倍增长,已成为国际安全与稳定挥之不去的阴影。核安全是关系全人类的大事,国际社会必须在防止核走私问题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还归纳了香港对中国革命的三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分析了香港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独特性,及香港能对中国革命发生这种巨大而又独特作用的原因。并推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革命胜利后作出充分利用香港的战略决策是受到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宋代香药走私贸易区域主要在沿海地带,参与走私的有商人、市舶官吏、权贵官僚、沿海民众等.丰厚利润驱使、东南亚诸国与宋代之间经济差异互补、市舶抽解博买过重等诸多因素促使宋代吞药走私贸易盛行.宋代政府试图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采取措施打击香药走私活动,但法令和制度的执行者往往成为破坏者,使打击香药走私的效果不佳.虽然香药走私对宋代经济社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但在客观上又起到弥补合法贸易不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融是香港经济的支柱,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其战后最为重要的经济成就。金融的繁荣和稳定是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一环,维护和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保证香港平稳过渡以及“九七”后保持香港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内容。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国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内地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强大后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已经形成一体化的格局。在“九七”回归前后,“中国因素”将对香港经济金融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西北地区的走私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甘、宁、青、绥等大西北省份地处内陆 ,本来没有走私发生的条件 ,但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发生了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专文述及 ,笔者拟对此做一些探讨。一抗战时期大西北的经济状况客观上有利于日货的走私内销及内地特产的走私外运。战前中国的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新式工厂大部集中于东部沿海一带。 1937年 ,就包括大西北和大西南的整个大后方 14省而言 ,各种工业部门的工厂数目以实缴资本额计算尚不到全国的 13% ,按工人数计不及19%。除少数几家工厂外 ,绝大多数规模很小 ,属于作坊式生产 ,在宁、甘、贵…  相似文献   

12.
金碧华  白赣涛 《理论界》2006,(4):104-105
CEPA是内地与港澳签署的有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两个协议,其核心内容为原产地规则以及签证核查程序。目前CEPA已经全面实施,但CEPA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涉及原产地证书的走私犯罪活动。本文主要从海关监管的视角对此类走私犯罪问题进行说明,目的是为海关侦查机关追查和侦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 九龙海关的设立,应从广东海面上的鸦片走私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贸易合法化,1858年签订的《中英通商善后条约》对此的规定是:洋药(即鸦片)只准进口商在通商口岸销售,只有华商才能贩运至内地,但鸦片贸易合法化远未能杜绝走私.当时,这类走私的主要特点是;走私者多为华商,他们以港、澳为中心,用木船将鸦片运往非通商口岸,以逃避征税.对鸦片的征税,无论对清朝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宗数额颇大的收入.相比之下,地方所得要更多一些.据英人莱特在《中国关税沿革史》中提供的材料,海关所征进口税的总额是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而各省地方当局以厘金等各种名目的地方捐税所征得的总额则达二百  相似文献   

14.
走私废物犯罪严重污染国内环境,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并冲击我国的废物管制制度,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走私废物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多样化,且呈扩大之势;走私渠道以海上偷运为主;走私的地域呈蔓延之势;走私的废物以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为主;走私的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打击走私废物犯罪面临的困扰表现为走私废物难以根治;打击合力不易形成;配套法律非常欠缺;鉴定机构选择两难.为此,应完善打击走私的法律体系;加强海关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946—1948年间猖獗的走私贸易发生的原因、状况及影响。作者认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官商结合、美国势力介入、海关的力量不足与迅速腐化是走私发生的主要原因。参与走私的人物众多、方式多样、物品繁杂、地域广阔、数值巨大,是走私的基本状况。走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国民经济发展,加速了社会不合理的两极分化,败坏了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不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与香港九七回归郑汕黄成志赵康香港九七回归,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征途上的第一站。对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英国为维护其可耻的鸦片走私而发动的肮脏战争.应当看到,这场战争也是英国资产阶级向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在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着重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国家扩张的本质,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 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挽回澳门海外贸易的衰颓形势,开始往中国贩运鸦片,从1729至1772年的几十年间,是葡萄牙人独操走私鸦片进中国的时期。他们以澳门为据点,从印度西北海岸的葡属租借地果亚和达曼源源不断地贩运鸦片至澳门,再由澳门走私进入大陆内地,初时每年约200箱之数,供中国人吸食之用。《大英百科全书·中国条》记载:“吸食鸦片当在吸食烟草之后……,而第一次关于此种嗜好的记录,则始于一七二九年,尔时输入之鸦片,纯由葡萄牙人供给。其出口年约二百箱。”1729年以后,中国吸鸦片的人不断增加,葡萄牙人运往中国的鸦片也随着逐年以20箱的速度递增,至1767年,入口的鸦片数目已达每年1000多箱。“则运一千箱,这样的数额持续了好多年,皆由葡萄牙人经营。”可见,澳门在18世纪初、中叶已成为鸦片输入中国的贸易市场、鸦片走私的基地了。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现称的香港包括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和九龙“新界”.其所以成为“问题”,完全是由于英国侵略者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用武力胁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占、强割、强租造成的.本文就香港的沦丧过程、中国人民的抗英斗争、新中国政府为恢复行使香港主权所进行的斗争概述如次,以纪念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相似文献   

20.
香港问题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冷战氛围中,中国在对香港问题上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方针,即“在适当时机,通过和平谈判进行解决,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且这一战略方针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亦未改变。英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于1979年首先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尽管英国政府在接下来的四年间连续抛出了所谓的新界租约“续约”问题、难民问题等,进行多方阻挠,但终遭失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终确立了香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