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默生思想与美国文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爱默生的思想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爱默生等人领导的超验主义文学运动把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并对后世美国作家留下了可资借鉴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3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的变化引发了人们对思想领域的关注,具体表现为宗教热情的兴起。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超验主义者将自身的信仰与当时的政治热潮相结合,自觉充当起平衡民众理智缺失的责任,使大众对政治的狂热得到有效的节制,从而在保持社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满足民众的政治诉求,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的一体性、自然及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三个方面 ,论述了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关系 ,即他们的异同点。同时论证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尤其是孔孟老庄之道对爱默生等人的超验主义的影响 ,简论了两种文明的互相取舍之道。  相似文献   

4.
美国超验主义文学尤其关注人与物的关系,作品中的非人类往往具有物质力和能动性,人类则深受其影响呈现出植物性、动物性和地质性,而人类和非人类之间以及非人类内部之间则存在跨物种同情。文学家们以自然书写的形式刻画了丰富、神秘而充满活力的自然物化世界,探索了新物质主义式的新型物人关系。他们不仅全面深入挖掘了物种之间的内在互动和相互影响,而且弱化了人类主体的物种优越性,超越了人类/非人类、主体/客体的界限,建构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物化自然和新物质主义式的物化自我,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世界”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5.
超验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论著《四书》发生碰撞,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它的代表人物爱默生、梭罗为超验主义和儒家思想的对话和交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论不仅要体现事物之间的功能关系,更是要揭示事物之间发生的作用机理,何以存在这种机理的因果关系;显然,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是难以依靠经验实在主义加以归纳的,因为它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运用经验范畴来界定整个世界的"认识的谬误",二是把人们经历或者给予人们可能的体验视为最核心的特征。相反,超验实在主义强调,不仅要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注重去辨明和解释那些左右着或促发经验现象的结构和机理、力量和趋势;并且,它借助于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来从"表面现象"来探究"更深层的"因果联系。正因如此,超验实证主义更适合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宽红 《江淮论坛》2006,1(3):128-132
本文对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个人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其个人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基本特点,指出超验主义是理解其个人主义的关键之处,阐述了爱默生对美国本土文化的独立所作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是美国本土个人主义的起源,它标志着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8.
李溢 《云梦学刊》2009,30(3):97-103
五百年来中外学界一直用人文主义观点,把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解读成人间英雄,将其画旨归结为歌颂人的创造和伟大。其实,米氏《创世纪》中的上帝形象是对摩西的“烈火”、以赛亚的“长衫君王”和但以理的“银发圣父”等上帝原型的承续和再创,其画旨是表达人的悲郁无助和对神的伟大救恩的颂赞和呼求。  相似文献   

9.
以往对亨利·詹姆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主题"上(即天真的美国人与世故的欧洲人之闻的文化冲突)。本文试图探讨他对超验主义的态度。通过具体分析他的代表作《贵妇画像》后得出结论:詹姆斯既吸收超验主义的精华,又指出其缺陷。但是作为一名擅长描写心理现实的作家,他不能为超验主义者的成长提供更加真实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文学记录了有着 2 0 0多年历史的美国不同时期的梦想 ,一部美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梦的历史。作家笔下一个个的文学形象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梦 ,构成了美国文化光怪陆离的色彩 ,从中可以看出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东亚地区合作的思想由来已久,并有着深厚的内在基础。但东亚地区真正起步还是在冷战以后。这个过程与美国东亚霸权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东亚地区合作只是美国东亚霸权的附属产品。但美国东亚霸权目标和手段的内在矛盾决定了美国对东亚地区合作的两面性。东亚地区正是充分利用这个两面性,促进了本地区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了一股具有内生变量的,不以美国东亚霸权志趣为转移的力量或态势。但随着东亚地区实力的上升和进一步整合,美国这种内在矛盾性将进一步凸现。未来如何化解美国东亚霸权和东亚地区发展这种矛盾成为目前非常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世纪末开始的大迁移,大量犹太移民来到美国。于是,叙写犹太移民生活的美国犹太文学逐渐兴起,并在美国文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其它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一样,美国犹太文学也不乏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本文试图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美国犹太文学中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美国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斯康星思想"的成功,标志着美国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1].随着实用主义哲学的盛行、工具主义与科学主义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结盟,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一跃成为影响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思想.20世纪50年代,受战争的影响以及战后苏联"卫星冲击波"的刺激,美国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工具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与美国特有的国家主义融合为国家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思想场域的"统摄者".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喜福会》、《华五阿女》及《蝴蝶君》或精心塑造美国华裔家庭、唐人街及中国内地的正面形象,或深入刻画主流家庭或主流社会的负面形象,起到了消解东方主义的效果。美国华裔文学中精心设置的东方主义消解路线图,内中蕴含深刻的文学内涵:既揭示了东方主义观念的危害,促使东方主义者自我反思,又以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培养了美国华裔的文化信仰;既勾勒了东方文化身份的动态特征,以传递期盼中西文化杂交的信息,又隐射了美国华裔作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启蒙精神比较而言,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精神,以及作为其主要内容的个性主义,由于受到主情任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影响,片面强调了个性的自由与解放,缺乏西方启蒙精神的理性要素与自律意志,这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启蒙精神及个性主义始终处于不健全、不成熟的状态。"五四"启蒙文学中的个性主义,经胡适、鲁迅、郭沫若等人阐释后,逐渐汇入破坏旧秩序的革命精神洪流;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启蒙文学中的个性主义,经巴金、路遥、莫言等人的文学表现,日益转化为蔑视规则的痞匪之气。总之,百年来的中国启蒙文学,仍是未竟之业。  相似文献   

17.
为了纠正白人主流社会霸权话语对美国华裔的种族定型,汤婷婷、赵健秀和徐忠雄等华裔作家试图在作品中颠覆美国的东方主义叙述,建立华美英雄传统。他们运用米歇尔.福柯的“对抗记忆”理论,解构美国社会霸权话语对中国形象的套话,重构曾被静音、扭曲和误现的美国华裔和华美历史,使得华裔在美国争得发言权,以此填补美国历史的“断层”。这就是美国华裔学应该肩负起来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自从《红字》于1850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对它一个多世纪的关注与批评.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文艺界对它的文学成就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甚至超越了文学批评的范畴,把触角伸向了宗教的、伦理的、哲学的、甚至美学的领域.可是,评论家和研究者们多从象征、宗教或人物等单向度的视角对它进行解析,而没有注意到《红字》其实是霍桑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映射,单维度的视角无以把握其全貌.事实上,霍桑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清教和超验论思想使他形成了爱与恨、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双重性格,他的清教情结与超验思想的纠结完全展现在了《红字》当中.通过分析故事中霍桑的清教与超验两种思想的纠葛,我们更能把握其主题的深刻内涵,更能理解新英格兰时期人们的心理以及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邬德平 《江淮论坛》2011,(5):91-93,55
基督新教历来高度重视教民的自身修养和道德建设,崇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传播到美国后,新教继承了这一传统,对减轻政府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压力,抚慰弱势群体心灵,化解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历史传统和研究中,文学始终是作为"经典文化现象"而被认识和理解的。我们是事实上的文学经典主义者。从文学的历史过程来看,过去我们是文学经典主义者,是文学的信仰者或信徒,是完全自然的事情。但是当人类社会走进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社会之后,如果我们再坚持文学经典主义,我们再坚持对文学信仰,就将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应当是一个文学的历史主义者,我们必需看到人类文学生存条件所发生的历史性交化。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文学经典时代了。因此,我们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再无可能去对文学加以信仰了。在一个文学"失仰时代"里,文学边缘化、文学社会教化功能的降低,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