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用”是皎然《诗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关系到对皎然诗学整体及《诗式》理论结构的把握理解。它本是佛学的常用语,皎然将之引入诗学,其涵义指向诗人个性创造力的表现,具体内容则为立意取境的运作,在意境理论生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其意涵隐蔽不彰,有的解释甚至出现淆误,故探索清理其概念范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皎然《诗式》重视诗中思理,苦思为诗,以作用为尚,可视为中国诗歌转型的理论标志。其在诗学理论史上的影响深远,但最直接的自然是影响了中唐诗人的诗歌创作:皎然与吴中诗派诸人交往甚密,且有诗往来酬答,其理论主张自然会在他们的创作中留下印记。其后韩孟诗派、元白诗派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评皎然的风格观王志强皎然是一个诗僧,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一位极特殊的美学家。他的《诗式》、《诗议》对于风格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发展我国的风格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然而,皎然在风格学上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有的人把《诗...  相似文献   

4.
关于皎然《诗式》,敏泽同志在他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里指出:“是一部总结、概括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主要是以抒情写景见长的王、孟诗派的艺术经验)、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诗歌理论专著,它的某些论述艺术规律、特点的见解,完全是可以为我们批判继承的。”这种评价基本上是确当的。但是,他在具体论到皎然的佛家出世思想时,却找出《诗式》“气高而不怒”一语作为佐证,并分析说:(皎然)认为文学作品“气高”而不应失于“怒”——即不应该愤  相似文献   

5.
唐末诗僧皎然想给诗歌创作树立一个理想的艺术准则,于是创作了《诗式》,使之能“庶几有益于诗教”,能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但是《诗式》对谢灵运的诗歌评价与对唐代诗人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皎然诗学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僧人能诗者颇多,皎然不但擅长写诗,而且还有论诗专著。明胡震亨认为在唐人诗话(指论诗格、诗法一类著作)中,“惟皎师《诗式》、《诗议》二撰,时有妙解”(《唐音癸签》卷三二),对其诗论评价较高。一、皎然及其诗歌和诗学著作释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名昼,又称清昼,字皎然。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谢灵运十世孙。约生于玄宗开元八年左右,卒于德宗贞元后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通文史典籍及佛典,尤好吟咏。出家后常居住于吴兴杼山。与处士陆羽、张志和、僧灵  相似文献   

7.
皎然《诗式》与中国诗学之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唐诗歌是中国诗歌由唐音入宋调的关键。皎然《诗式》的诸多理论和范畴所揭示的意义昭示着唐诗从创作构思方式到批评观念的转型,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诗学的发展变化,可视为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  相似文献   

8.
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诗歌理论家,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诗式》一书,不仅总结了唐代诗学理论,还对诗学精神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成为唐代甚至整个诗歌史上一部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的重要诗学论著,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堪可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9.
<诗式>是皎然晚年的作品,<诗议>是皎然早期的作品.<诗议>肯定用事,基本否定齐梁诗,反对俗巧,但大历时期文风崇尚俗谑,盛行游戏为诗,士风狂放不束,盛行洪州禅,对齐梁诗的看法有了变化.因此皎然晚年<诗式>,不但不再反对俗巧,反而赞成戏俗,赞成调笑一格.对齐梁诗多持肯定态度,否定用事.这说明,从<诗议>到<诗式>,皎然文学思想有了交化.认识这种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大历年间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皎然周游三教而终归于释,其《诗式》融承儒释道而自铸伟辞。《诗式》尤重儒家诗教,以“体”之角度确立儒家诗教的“诗体”论和儒家德化的“诗德”论。《诗式》亦缘采道家逍遥自然之旨。“高”“逸”两体既融通逍遥也挈领于辩体一十九字。“自然”观突破习惯思维,是精思锻造后的“至丽而自然”。《诗式》之“取境”与“作用”乃得佛教润染。“取境”最尚“高”“逸”,依托佛教之境无所依傍,且与佛教思想中的“绝对真实的精神本体”相通。“作用”则汲取佛教内心缘虑取境之功而极重创作之心理内容。  相似文献   

1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童庆炳:《〈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指出“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代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的“自然”说自先秦一脉相承,但每个时期对“自然”内涵的阐释不尽相同,钟嵘《诗品》比较倾向于老子的“无为自然美”,而皎然《诗式》更强调佛学的“妙造自然美”,其差别值得辨析。  相似文献   

13.
皎然《诗式》中对历代诗人诗作的评价有其独立的诗学立场,集中体现在对谢灵运、齐梁诗歌、陈子昂、沈宋及大历诗人的批评上面。如以“真于性情,尚于作用”评价谢灵运,认为齐梁诗“格虽弱,气犹正,远比建安”等,都反映出皎然独立的诗学见识。  相似文献   

14.
从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开始,人们便明确地用"境"来阐述文艺理论中的问题.本文拟从唐代诗境创造论(缘境、取境、造境三个阶段)和诗境类型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类型)两方面来讨论唐代诗境论的丰富内涵和深刻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名清昼,俗姓谢氏,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人,谢灵运十世孙.他早年出家,性喜吟咏,以诗干谒当世名流显宦,与于(由页)、颜真卿、韦应物等均有交往,屡相唱和.著述甚富.有《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诗式》五卷,《诗评》三卷,《诗议》一卷,又预撰《韵海镜源》.  相似文献   

16.
诗话美学     
纵论历代诗学,有一点非常突出,即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传统。第一部诗论专著——六朝钟嵘《诗品》发展孔子“兴观群怨”说,奠定了“诗唯性情”的理论。唐代释皎然《诗式》,从精神境界谈艺术构思:“须至难、至险,始见佳句”。同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风格立品,是自觉美学追求的开始。宋代欧阳修作《六一诗话》,探讨诗作如何“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开拓了审美深层次。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注重诗人的修养,要求主题隐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后世研究陶、李、杜、韩、苏诸大家,更提出诗的人格精神。清末民初王国维综合神韵说、性灵说,创立“意境论”,把“真景物、真性情”作为有无意境的标识。  相似文献   

17.
皎然<诗式>是唐朝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中的"三格四品"之论是解读吴中诗风的重要一环,它的形成和理论内涵与"吴中诗风"密不可分.不了解皎然的"三格四品",很难对中唐诗歌思想的全貌有全面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以皎然的《诗式》为文本,将其提出的"自然观"与"取境说"加以论述,并证明这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即追求的是在取境的过程中体现出自然,达到自然观与取境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陈子昂在我国文学史上、至少是在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为其他诗人所不能代替的重要地位,他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向被公认为唐代诗歌革新理论的一面旗帜;《感遇》三十八首及《蓟丘览古》,上继阮籍《咏怀》、左思《咏史》,一扫齐梁、初唐绮艳柔靡之习,也为唐代诗歌革新提供了一些创作实绩。他的诗虽确如皎然所说,失于“复多而变少”(《诗式》卷五),甚至还不妨说有点泥古的迹象;但在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也毕竟还是从一定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寓革新于复古的弯弯曲曲地前进的意义和趋向,  相似文献   

20.
说“意境”     
《南都学坛》2019,(5):38-40
"境"的观念来自佛教。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已有"境"的概念出现,其评嵇康、阮籍诗,曰"境玄意淡"。唐代诗论家借用"境"的观念更提出论诗的一些新思想,如王昌龄《诗格》与皎然《诗议》《诗式》中频繁谈到"境""境界""缘境""取境""造境"一类概念,吹起一股新鲜的诗论之风。唐宋的一些诗论家还触及"意境"的另外的特点:象外之旨、境生于象外、言有尽意无穷。晚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其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