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梅芬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2):133-135
瑶族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勉语语音的变化有深刻的影响;现代的生活节奏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通讯联系加强了瑶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联系,现代文明渗透到瑶族社会中,从而加速了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速度;当代的教育体制也对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移民欧美的瑶族90%居住在美国,但国内学界尚鲜有对美国"优勉"瑶族的民族志研究或成果译介。西方学界对美国优勉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研究旨趣集中在优勉难民经历与重新定居,社会文化变迁、文化适应与认同,学校教育与文化适应,疾病与医疗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等方面。梳理相关研究对中国瑶学研究有重要启示意义,不仅有助于促进国内外瑶学研究的交流合作和中国瑶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而且对我国跨境民族研究亦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瑶族文化是凝聚瑶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瑶族数千年的文明史 ,又根植于瑶族现实经济社会生活的实践 ;它反映了瑶族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 ,又对瑶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瑶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 ,它与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相联系 ,因而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有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79-84
瑶族自发向海外迁徙,约起于明中叶,明末清初加快了速度.迁徙的路线大体是由广东进入广西、云南后再迁入东南亚.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南亚由于战乱,不少瑶人以难民身份迁入欧美各国.瑶族向海外迁徙的原因,大体有人口压力、生计使然,因征调、天灾人祸等而迁徙.瑶族的迁徙是群体行为,事先有过商议,有人先去探寻地点,认为条件可以,才写信歌回原居地动员迁徙. 相似文献
6.
1929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等同志的发动和领导下,广西爆发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起义之后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成为一条红色的巨川,汇入了全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滚滚洪流。百色起义有个显著的特点:它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动的,壮、瑶等少数民族人民对起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此,学术界虽有文章介绍,可惜零碎得很,系统的研究和探讨还很不够。本文从试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略论苗、瑶族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盘福东(桂林博物馆)苗、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等省区,同属居山民族,历来关系密切。苗、瑶族文化传统的共同特征,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神话式的世界观,这是构成苗瑶族宗教文化最本质的部分;二是宗...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西苗、瑶族干部的数量少、比例偏低,特别是在苗,瑶族的聚居区,其干部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人口的比例.有的自治县,甚至出现青黄不接、后续乏人的现象.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苗、瑶族的干部?怎样才能纠正我们在培养苗、瑶族干部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这是我们民族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苗、瑶族地区贯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苗、瑶族地区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广西苗、瑶族干部的现状建国40年来,广西培养了一大批苗、瑶族出身的干部,他们对广西各项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0.
我于2010年3月13日,应日本和德国方面邀请,作为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项目“蓝山瑶族仪礼和仪礼文本的综合研究”课题中方成员,我应日本和德国方面邀请,同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一起,乘机赴慕尼黑调查、研讨馆藏瑶族手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曾对僮族,瑶族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尢以今年七月间,广西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召开僮族、瑶族历史科学讨论会,更为深入。现将以往讲座的几个主要问题,综合介绍于次:关于僮族古代社会性质问题对于僮族原始社会何时崩溃,是否经过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何时确立、土司制度的性质等等问题,民族历史研究工作者们的意见,尚有分歧。主张经过奴隶社会的同志认为,研究僮族古代社会,要注意东方奴隶制的特点。僮族古代社会发展不平衡,直到十一世纪中叶,还存在三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特别是自2004年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则在于语言上的沟通,中国越南语翻译专业、翻译的历史与现状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越两国在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壮族风情录》《瑶族风情录》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1991年9月)。作为一个年青的民族工作者,先睹为快,深感二书熔科学性、真实性、知识性与文学性、情趣性、可读性于一炉,是民族民俗学微型研究与立体描写研究的可喜新成果,为这一学科的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打下两块坚实的基石。《壮族风情录》“从1000多篇中精选207篇,综合成160篇”(见该书“后记”)共 相似文献
16.
中国壮侗语族群的糯稻、糯食与糯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壮侗语族的祖先古越人是农耕稻作文化的开创者,也是糯稻最早的种植者.自古至今,壮侗语族群在糯稻种植、糯米饮食、糯祭礼仪等方面,已经形成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链,是中国稻米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7.
最近拜读了泰国人类学家博·卡差·阿南达博士著的<泰国瑶人--过去、现在和未来>(谢兆崇和罗宗志翻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以下简称<泰国瑶人>)一书,感触颇多.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泰国北部瑶族的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经补充、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18.
由玉时阶、胡牧君等先生合著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于2009年由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研究视角新颖,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瑶学研究领域的新力作. 相似文献
19.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20.
左右江、邕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原始居民的家园与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覃乃昌左江、右江。邕江流域包括今南宁、百色两地区的大部分县。这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也是充满着许多至今仍难以解开的历史文化之谜的区域。整个流域由西北向东南呈长槽形,右江象一条... 相似文献